大学生创新能力与创业动机的关系研究
2018-03-26程淑华任秋月韩毅初
程淑华,任秋月,韩毅初
(齐齐哈尔大学教育与传媒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0 引言
随着科技进步,大众的创新活动正在不断推进着社会的发展进程,因而当代大学生毕业进入社会后,将面临激烈的竞争。大学生既有学生的稚气与对未来生活的理想性,又有对社会生活的好奇心及自我选择性,他们能够凭自己的意愿去做选择,去做决定。但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困扰着高校大学生,而自主创业作为一种已被大众所接受就业方式而盛行起来。创业动机作为创业活动的中心主导力量,引导着创业活动的顺利开展,推动其发展的进程。创新能力是促进事物的发展、革旧布新的动力,是新事物、新思想和新科技迸发的源泉,它始终推进中国的变革与进步,推动着时代的发展与革新。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创业动机的培养已经被逐渐提上了科研的日程。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以及相关方面的研究热度也一直是居高不下,很多高校为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而建立了较完善的培养系统,这使学生不仅在课堂上接受创新能力的培养与创业动机的正确树立,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渠道来鼓励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
1 大学生创新能力与创业动机研究综述
创新能力是将新想法和新技术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是一种内部驱动力,可以促进新事物的产生,不断推动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一部分学者从个体自身出发,提出创新能力是根据自身所掌握的信息,结合自身的情况,通过对已有知识的改组,从而创造出独特的、新颖的或有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还有一部分学者从创新能力的知识结构角度切入,提出创新能力应具备的知识结构蕴含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工具性知识或方法论知识以及综合性知识四类。上述的观点尽管存在一定的差别,但可以了解到创新能力包括发现问题、剖析问题、发现矛盾、提出假设、论证假设、解决问题以及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进一步发现新问题,从而不断地推进事物发展变化(李旭日,2011)。同时,创新能力要求人们必须在遵循事物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对事物进行更新与变革,使其处于不断地发展之中,并且它与人们的意识、素质和行动密不可分(张晓峰,2010)。
针对大学生创业动机,通过文献整理发现,创业动机是推动创业活动发展,为创业实践提供具有可行性的目标,并激励个体实现创业的动力源。Gilad 和Levine提出了创业动机的“推动理论”和“拉动理论”。“推动理论”提出个体是被外部存在的消极因素“推着”去创业的。也就是说外在的消极因素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个体活动的动力,激发了创业者潜在的才能,促进创业活动的发展。而“拉动理论”提出个体在创业活动的进程中被寻求独立、自我实现、财富及其它合理的结果所深深吸引。在以上的两类因素中,“ 拉力”因素是激励个体成为创业者的主要因素(Amit,R.,& Muller,E.,1995)。
随着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渴求,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也日渐得到重视,面对不断上涨的就业压力以及社会对于人才的渴求,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和提高创业动机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从创新能力对创业动机的影响出发,去探究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措施及创新能力对创业动机的影响性的分析与总结,探究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加强人们对于创新能力与创业动机之间关系的认识以及重视,从而发掘创新能力与创业动机的内部联系,进一步推动创业动机的理论和实践的发展与完善,推进创业活动的发展进程。
2 调查基本情况
2.1 调查对象。本研究采用完全随机抽样的方法,对齐齐哈尔大学的学生发放问卷,共270份,有效问卷250份。其中,大一学生125名,大二学生59名,大三学生40名,大四学生26名。年龄20.45±2.730岁。
2.2 研究工具。
2.2.1 创业动机量表
本次研究的创业动机量表来自黄婷婷(2014)的硕士论文《大学生创业动机及其与主动性人格的关系研究》中的大学生创业动机问卷,问卷共19个题项,包括“冒险敢为、自我实现、追名求富和社会支持”四个维度,采用 likert5 点计分法计分。问卷的Cronbach∝系数为 0.924。所以,问卷测量结果具有很好的信度。在结构效度上,“冒险敢为”因子各题项的相关在0.479-0.679 之间,“自我实现”各因子各题项的相关在 0.440-0.646 之间,“追名求富”因子各题项的相关在 0.444-0.648 之间,“社会支持”因子各题项的相关在 0.473-0.659 之间。说明《大学生创业动机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
2.2.2 创新能力量表
本次研究采用大学生创新能力自评量表,来自杨倩(2013)的硕士论文《大学生创新能力结构与培养路径》,问卷共17个题项,包含5个维度,即创新技能、创新动机、想象力、创新思维、创新人格 ,采用 likert5 点计分法计分。以Cronbachct∝系数作为信度指标,总问卷的同质性信度为0.826,各因子内的同质性信度均高于0.7,可以说总问卷的所有题项之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各因子的题目之间具有较高的一致性。本问卷五个因子和总分的相关系数在0.659-0.701之间,问卷各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在0.141-0.414之间,问卷的结构效度较好。
2.3 统计方法。本次研究使用SPSS20.0对数据进行录入与分析,数据处理的方法运用相关分析以及回归分析等技术。
3 创新能力与创业动机的关系结果
高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创业动机之间存在较高的相关关系。高校大学生的创新人格、创新技能、创新思维、创新动机和想象力与冒险敢为、自我实现、追求名富和社会支持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P<0.001)。
更深一步以创业动机为因变量,对创新能力作为自变量的预测效果进行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校大学生的创新能力维度中的创新人格、创新技能、创新思维和创新动机能解释创业动机总分的39.8%。回归系数R为0.631,回归方程:创业动机=15.730+0.335×创新人格+0.227×创新技能+0.115×创新思维+0.226×创新动机,回归方程有效(F(5,244)=32.257,P<0.001)。回归检验结果详见表1。
表1 创新能力各维度预测创业动机的多元回归分析
注:R=0.631,R2=0.398,AdjR2=0.386。
大学生作为创新创业活动的主体,其能力和素质的提升,以及动机的形成,对创业活动有很大的影响。通过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对创业动机的多元回归分析可以得知,创业动机变量中的39.8%是由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维度中的创新人格、创新技能、创新思维和创新动机能所引起的。由此可见,创新能力的维度在创业动机的影响变量中所占的百分比还是比较大的,它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创业动机的产生。在创业创新的背景下,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4 结语
大学生作为思维活跃的群体,他们更愿意追求新意,更愿意勇敢尝试。他们不循规蹈矩,善于发现新的事物,创造新的技术,不被规矩所束缚。也正是这样的想法,使越来越多的高校大学生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去创新。但仅仅创新是不够的,在经济高速发展和大学毕业生庞大数量的社会环境下,创业活动是必然会产生的。创新能力能够预测创业动机,即创新能力的发展能够预测创业动机的正确树立,创新能力的提高也会促使良好的创业动机的迸发。所以,高校大学生在提升创新能力的同时能够促进创业动机的形成,推动创业活动的顺利开展。
[1]Amit, R., & Muller, E. Push and pull entrepreneurship[J].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and Entrepreneurship, 1995,12(4), 64-80.
[2]李旭日.当前高校大学生创新能力现状及原因分析[J].山东:实践与探索,2011,(05): 22-23.
[3]张小峰.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探讨[J].长春: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0,(03):22-23.
[4]黄婷婷.大学生创业动机及其与主动性人格的关系研究[D].重庆:重庆师范大学,2014,(03):24.
[5]杨倩.大学生创新能力结构与培养路径研究[D].湖北大学,2013,(04):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