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信息技术的中职数学“情境—问题”教学探究
2018-03-26李立云
李立云
(河南省项城市中等专业学校,河南 项城 466200)
0 引言
“情境—问题”教学模式在中职数学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要想进一步提升中职数学教学效果,教师需要将现代化信息技术与“情境—问题”教学模式相结合,以信息技术丰富“情境—问题”教学,从而优化数学教学模式,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1]。
1 信息技术与中职数学“情境—问题”教学的内在联系
中职数学作为中职院校课程设计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其在教学内容上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特征,而教学活动则更强调实践性,这就决定了中职数学在教学方法上需要具有直观性[2]。教师在应用“情境—问题”对学生展开数学教学时,需要增强情境和问题的直观性。信息技术作为人类进行拓展的工具,将信息技术中的几何画板、PPT与Flash等技术应用于中职数学“情境—问题”教学中,能够使得情境更为丰富,而教学内容也能够更直观、具体地展现,从而满足了中职数学直观化教学的要求。
2 信息技术下中职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情境创设是中职数学“情境—问题”教学的关键,同时也是第一步,情境创设的效果对于整个教学的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在情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充分应用信息技术,通过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丰富且直观的数学情境。但在结合信息技术进行情境创设时,教师需要联系生活实际,利用生活化的情境、配合信息技术,才能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相关的数学知识,并进一步掌握和学会应用知识。
例如,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正弦型函数的图像”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以下几个情境:①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平时所熟悉的交流电切割磁力线的图片,同时为学生配上交流电的图像和电流的计算公式;②采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弹簧振子运动的图像以及位移公式;③通过多媒体为学生展示单摆运动位移的画面和图像。
通过将学生所熟悉的情景利用信息技术融入数学的学习中,促进学生对数学学习兴趣的提升,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进入到数学学习中来。
除此之外,情境的创设还应该考虑到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需要,起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效果。因此在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结合教学目标,通过将学生分组进行演练的方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合作情境。让学生在亲自动手演练中,一方面能够丰富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感性认识,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另一方面能够让学生在观察与分析中发散思维、主动探究,最终实现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例如,在“随机事件的概率”的教学中,常规情境的创设可以为:将学生进行两两分组,其中一个人负责抛硬币,至少抛20次以上,另外一名学生则负责记录实验的次数和正面或反面朝上的次数,最后将实验的数据录入《学生实验数据统计表》中。但在信息技术支持下,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让学生通过电脑进行操作,通过在电脑上输入试验的次数,由电脑自动生成演示的次数,并在Excel表格中生成曲线。不但快捷,而且一目了然,利用信息技术将情境演示出来,不仅丰富了教学情境,同时还使得数学变得形象化和直观化,让学生能够积极地参与到合作探究活动中,并促进了学生信息素养、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的提升。
3 信息技术下中职数学问题的创设
问题的创设是中职数学“情境—问题”教学的另一个关键环节,在数学教学中,以问题作为切入点,才能使数学教学更具针对性,同时让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而问题创设的原则重点在于,学生能够根据教师所创设的问题情境,产生新的问题,或者是在对问题进行解决的过程中展开“再思考”从而提出新问题。而教师在进行问题创设时,可以采用因果策略,从因果关系入手提出问题;同时也可以应用类比策略,让学生通过观察事物的相同或相似之处实现知识的迁移,从而提出问题;除此之外还有推广策略和逆向策略,前者主要是指在某一特殊现象中总结规律,并通过这种规律进行推广看是否成立,后者则是指从相反的层面对问题进行思考并提出相关问题。下面笔者主要针对因果策略问题的创设进行举例。
4 结语
综上述所,“情境—问题”教学在中职数学的应用中,教师需要结合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生动、直观化的教学情境,并运用信息技术将情境演示出来,从而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而在问题创设过程中,则需要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选择合适的问题策略,并通过信息技术将问题、问题变化过程以及学生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演示出来,从而才能丰富“情境—问题”教学,优化中职数学教学效果。
[1]黄嵚.基于信息技术的中职数学“情境—问题”教学研究[J]. 中外企业家,2016,(01):243.
[2]汤胜福.中职数学“情景创设-问题探究”教学在信息技术应用的各因素研究[J]. 电子测试,2016,(06):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