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门氏菌检验中不同培养基的检出效果研究
2018-02-09肖兆爱
肖兆爱
(江苏省建湖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江苏 建湖 224700)
沙门氏菌是一种病原体,不仅能够引发疾病还会使食物受到污染,是人类食物中毒的重要原因之一[1],为了能够有效找到沙门氏菌的检验、分离、鉴定技术,我院对其进行了不断的研究,因此,本文主要针对在不同培养基中对沙门氏菌检出效果进行分析。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2013年6月1日-2018年6月1日期间,选取500例病毒样本,分布采用SS、HE、XLD三种培养基,在相同温度(37oC)和相同时间(24 h)下分析沙门氏菌的检出效果。SS培养基的主要原料为:牛肉膏、脙胨、三号胆盐、琼脂、乳糖、柠檬酸钠、硫代硫酸钠、柠檬酸铁溶液、中性红溶液、煌绿溶液,加热溶化该培养基,备用。HE培养基的主要原料为:牛肉膏、蛋白胨、乳糖、氯化钠、琼脂、酸性复红、去氧胆酸钠、硫代硫酸钠、柠檬酸铁铵,加热溶化该培养基,备用。XLD培养基的主要原料为:酵母浸粉、氯化钠、乳糖、苯酚红、去氧胆酸钠、硫代硫酸钠、柠檬酸铁铵、琼脂、苯酚红,加热溶化该培养基,备用。
1.2 方法 制作相关的培养基,在CB4789.4-2010标准下进行相关的培养操作和鉴定。首先用缓冲蛋白胨水BPW将5支无菌棉签进行润湿,涂抹在每片病毒上,并将处理后的病毒样本放入BPW增菌液中,在37oC对病毒样本进行恒温培养6 h,然后加入SC、TTB两种增菌液,在同一温度下继续培养18 h-24 h,然后将样本分别放入SS、HE、XLD培养基中,37oC下恒温培养24 h。观察沙门氏菌的检出效果。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三种培养基出现的现象,一般为无色的透明菌落,若有黑色中心的菌落就为沙门氏菌阳性,通过采用沙门氏菌鉴定法,对沙门氏菌的阳性和假阴性进行鉴定[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分析数据,计数和计量资料比较分别行χ2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在本次研究中,一共入选了500份病毒样本,其中SS培养基的假阳性为5%(25/500)、阳性21.6%(108/500),HE培养基的假阳性为8.8%(44/500)、阳性15.6%(108/500),XLD培养基的假阳性为8.2%(41/500)、阳性10.2%(51/500)。在本次研究中,HE培养基的假阳性率最高,其次是SS培养基,假阳性率最低的是XLD培养基,沙门氏菌检出率依此为SS>HE>XLD(χ2=9.627, 7.814, 9.054;P=0.005, 0.012, 0.009)。
3 讨论
就目前而言,在检验沙门氏菌的过程中,由于沙门氏菌结构与革兰阴性杆菌相似,且分布较广、类型较多,导致沙门氏菌分解和鉴定的过程中效果较差。目前在进行沙门氏菌检验的时候,最常采用的方法为平板分离培养基,该培养基具有操作简单等特点,能够有效节约检验材料,且在检验过程中能够有效促进沙门氏菌的生长,提高沙门氏菌的检验效果。但是由于沙门氏菌类型较多,同一种培养基在检测不同类型的沙门氏菌的过程中,检验效果有所不同。因此,在实际检验过程中需要采用两种或多种培养基对沙门氏菌进行培养、检测,防止出现漏检的情况,从而有效提高沙门氏菌检出率[3]。其中,SS琼脂是一种选择性较强的培养基,主要成分为胨、牛肉膏、氮、碳源外还包括一定的选择剂、抑制剂以及缓冲剂。HE贺氏菌属培养基主要内容包括缓冲蛋白胨水(BPW)、四硫磺酸钠、增菌液以及亚硒酸盐胱氨酸增菌液等,这些成分能够使沙门菌和志贺菌有效分离。XLD是一种选择性培养基,主要用于分离志贺氏菌,也可用于分离沙门氏菌,其成分主要为酵母浸粉,从而提供培养基所必须的氮源、维生素和生长因子。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500份病毒样本进行检测,采用SS、HE、XLD三种培养基对其进行培养以后,可以发现SS培养基的检出率最高,假阳性最低,另外,SS的抑制效果要大于HE、XLD,因此,SS培养基由于具有良好的检出效果。
综上所述,针对在不同培养基中沙门氏菌检出效果进行分析后,SS的抑制效果大于HE、XLD,且HE、XLD的差异不大,沙门氏菌检出率依此为SS、HE、XLD,在检测沙门氏菌的时候,可优先采用SS培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