荨麻疹中医病因病机认识
2018-02-09杨娅男张东生
杨娅男 张东生*
(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医院皮肤科·营口市第六人民医院,辽宁 营口 115007)
荨麻疹为现代医学病名,来源于古希腊人。食物、药物、感染、吸入物、物理因素甚至精神因素等均与荨麻疹的发生密切相关[1-3],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机制为肥大细胞活化释放组胺和其他炎症介质引起血管扩张及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真皮水肿。中医“瘾疹”“鬼风疙瘩”“风疹块”“赤白游风”均属荨麻疹范畴,《中医外科学》等书中多采用“瘾疹”作为荨麻疹的中医病名。荨麻疹是一种常见的反复发作的皮肤黏膜过敏性疾病,据统计,15%~25%的人一生中至少发生过一次[4]。西医学对荨麻疹的治疗存在治愈率低、远期疗效差、药物抵抗或依赖、经济负担重等问题。而目前对荨麻疹的中医治疗多采用活血、祛风、凉血、熄风、清热、解毒等法,临床疗效较好。本文从脏腑论治荨麻疹,现论述如下。
1 肝
现代中医对“瘾疹”病因病机的认识,继承了古代医家的主要观点,也就是说主要条件仍是“风邪”所为,当然此处的“风邪”既包括外感之风邪,也包括内生之风邪。“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是病机十九条中对肝脏病因病机的高度概括。肝为风脏,而风在荨麻疹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5-6]。同时,“气血失和”是荨麻疹发生的基本病机,肝脏在调和气血中又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首先,肝主调畅气机、调畅情志;又肝藏血,主疏泄。历代医家对情志导致荨麻疹亦有论及,例如《医学入门》中有“赤白游风属肝火”的记载。现代人因生活、工作压力大而易情绪紧张、焦虑抑郁,肝郁日久失其调畅全身气机的功能,进而出现气血失和,因而荨麻疹的发病率也日渐升高。
2 脾胃
《丹溪心法》曰:“瘾疹多属脾”。《政治要诀》载:“瘾疹……病此者……有人一生不可食鸡肉及章鱼动风之物,才食则丹随发,以此得见系是脾风。”荨麻疹的发生虽与外界理化因素有关,但机体内环境是关键,虚、痰、瘀的存在则是重中之重。脾胃为后天之本,营卫气血生化之源。“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后天脾胃不足,气血生化乏源而致气血不足,气虚卫外不固易致外风袭肤、逗留肌肤,血虚不能濡养肌肤,且血虚易生风,而出现风团、瘙痒等症;脾胃同居中焦,共主运化,若脾气亏虚,则水谷或水湿不归正化,易致痰浊、湿浊内生,甚至湿蕴化热,湿邪或湿热流注肌肤,或与风合蕴于肌肤,阻滞营卫,肌肤失养,发为瘾疹。同时,相当部分的荨麻疹患者因长期皮肤瘙痒,寝食不安,忧思过度,终致脾虚食减,进而加重病情或发作频繁,即发病及病情与脾气亏虚均密切相关。现代中医以调理脾胃为原则治疗荨麻疹也取得了较好的临床疗效[7],进而反证荨麻疹的发病与脾胃相关。
3 肺
肺主气属卫,司呼吸,在体合皮毛,主一身之表。《诸病源候论》载:“人肤虚,为风所折,则起瘾疹。”以风邪为主导的外感六淫,均可导致荨麻疹。肺主皮毛,肺虚卫气不固、风邪袭表,致营卫不和是荨麻疹发病的重要原因:肺卫不固,风寒或风热之邪搏于肌肤,或内传于肺或其它脏腑,致使营卫失调而发生急性荨麻疹;慢性荨麻疹多因病程日久,气阴两伤,气虚卫表不固易受邪侵,阴虚血燥而生风,终致内外相合,同气相求,遇寒、遇热而发或遇劳即发。人之皮毛乃营卫荣养护卫之处,卫气虚弱,容易邪气外束,搏击肌肤,可见风团,营卫失和,则皮肤瘙痒[8]。肺气虚弱,汗孔开阖失司,若汗多者,邪气容易侵犯并滞留于人体,若汗少者,则体内代谢产物不能排出,郁留于肌肤,都可引起邪气内留,营卫不和,风邪夹杂寒、湿、热邪影响气血运行,或脏腑功能不调则容易迁延不愈。
4 肾
《素问·四时刺逆从论》早有“少阴有余,病皮痹瘾疹”的记载。唐王冰注云:“肾水逆连于肺母故也,足少阴脉从肾上贯肝膈入肺中,故有余病皮痹隐疹。”这是瘾疹作为中医病名出现最早的记载。荨麻疹的发病,一般是在先天体质因素的基础上,因感风、寒、湿、热之邪,或饮食不慎,或七情内伤等诱发。肾为“先天之本”,内藏元阴、元阳,是一身阴阳之根本。慢性荨麻疹反复发作、经久不愈,最终会粍伤人体的阴精血液,引起肾阴虚,进一步发展可能导致阴阳俱损。中医学认为,肾为“脏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本、三焦之源”,因此有学者提出,顽固性、难治性慢性荨麻疹与肾虚密切相关,因此在其治疗时应认真观察患者的肾阴肾阳之间关系,维持二者的动态平衡。现代医学认为,某些类型的荨麻疹如遗传性家族性荨麻疹疹综合征、家族性冷性荨麻疹、迟延性家族性、局限性热荨麻疹等的发生与遗传因素相关。这与肾为先天之本在某些程度上不谋而合[9-10]。
总之,荨麻疹属临床反复发作的难治性疾病。本病病机复杂,约75%的患者找不到致病原因,尤其是慢性荨麻疹。现代医学治疗本病常选用抗组胺药物和激素类药物,其效果多不理想,对人体会产生毒副作用,且停药易于复发。中医药治疗荨麻疹理论完善,疗效明确,临床疗效好、副作用小、复发率低,因此具有一定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1]Ben-Shoshan M,Blinderman I,Raz A.Psychosocial factors and chronic spontaneous urticaria:a systematic review[J].Allergy,2013,68(2):131-41.
[2]李建业,胡卫红,刘运周,等.556例荨麻疹与食物过敏特异性IgG抗体分析[J].西部医学,201,24(2):383-385.
[3]范团起,李卫红,过敏性疾病吸入组变应原检测及脱敏治疗分析[J].中国现代医学,2009,47(11):20-22.
[4]刘长发,王玉玺.王玉玺主任中医师脏腑辨证诊治荨麻疹的临床经验[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18):22-240.
[5]狄伟,张晓杰.张晓杰从肝论治皮肤病经验介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31(12):5098-5100.
[6]杨英.荨麻疹从肝论治举隅[J].中国民间疗法,2003,11(8):6-7.
[7]华华,李炎昌,张烨文.调理脾胃治疗慢性荨麻疹法的经验[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1,17(6):702-703.
[8]任雷生,谢扬.从肺脾论治变态反应性皮肤病[J].河南中医,2009,29(12):1239-1240.
[9]展照双,王加锋.从“冬不藏精,春必病温”探讨荨麻疹发病机制[J].山东中医杂志,2014,33(11):879-899.
[10]王明香,马望琪.温补肾阳法治疗慢性顽固性荨麻疹30例[J].陕西中医,2013,34(6):723-7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