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磁共振成像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2018-02-06林芳吴屹彭小菊何娟龚志强
林芳+吴屹+彭小菊+何娟+龚志强
【摘要】心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脑血管疾病的统称,具有较高患病率、致残率与死亡率,即使采用当前最先进、最完善的治疗方案,仍存在超过50%的幸存者生活无法自理。磁共振成像(MRI)通过对患者体外高频磁场作用,经体内物质向周围环境辐射能量产生信号,实现诊断疾病的效果,不仅有助于检查患者脑血流情况,同时可对患者脑结构改变等清晰呈现,故MRI心血管疾病诊断中意义重大。本次研究就以MRI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表现予以阐述,提升临床与患者对MRI诊断作用的重视度。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心血管疾病;诊断效果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7.31..01
随着近年来临床软硬件技术的不断完善、进展,MRI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诊断作用愈发突出,该方案具有大视野、无辐射、扫描层面广、软组织分辨率高等优势[1]。在心脑血管疾病诊断中,MRI通过其特异性“一站式”检查特点,可高效完成对患者心脏功能、结构、缺血、活性评估,不仅可达到X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效果,同时在分子影像学中亦可发挥其优秀的潜在价值。
1 MRI在心血管系统成像特点
①心电图门控技术:心电图门控主要作用在于指定射频脉冲于心动周期一定时间内统一触发,以此达到避免心脏搏动导致的检测图像模糊,正常而言,TR、R-R间期差异不大,若TE选用较短,则可获得T1加权像,而TR、R-R间期超过2倍则可获得T2加权像。因此压力门控应用于检测心室壁张力、心功能等临床价值显著。②多相位与多层面成像:MRI可将心动周期分为若干段,在某相同TR时间段内,可获得较多层面成像,此优势不仅有助于缩短临床MRI检测时间,同时检测中对心脏、大血管解剖结构、功能等,可取任意角度观察。③快速成像:自旋回波序列心电图门控MRI确有可获得较为清晰的心脏图像,但其缺陷在于成像时间相比较长,无法满足减少运动性伪影,且无法采取动态观察患者心脏运动表现。多相位梯度回波序列与快速场回波是当前较快的成像技术,可于较短是TR内,对同一切面多相位图像连续获得,在心脏运动观察中更加精确,且伴有較高空间分辨率、时间。MRI电影将心电图门控触发技术与快速成像技术互相结合,在检测中实现对心脏某一心动周期多相位图像,同时并以电影序列呈现,这对于患者心脏运动动态影像获得效果更佳。④清空效应:自旋质子于受检层面中,在其一定速度流动时出现的磁共振信号减弱、丢失,此现象即为清空效应,MRI通过此效应作用无需添加造影剂,便可对患者血管、心腔等清晰显影。
2 MRI在诊断心血管疾病的应用
MRI将常规扫描与电影结合可对患者射血分数、心室收缩末容积、心室舒张末容积、心输出量、心肌质量、心指数、心搏量、心室节段氏壁增厚等诸多心功能指标参数评估,较之超声心动图,MRI更具诊断准确性,在相关研究报道中显示,MRI已成为目前我国临床心肌质量、心室容积、心功能等指标的“金标准”。MRI电影可对心血管疾病患者心血管重塑的过程与预后给予定量评价,另外亦可用于新肌张力检测、心室形态三维重建及治疗效果随访检验标准。在临床中对存活心肌的探测方法包括超声心动图、放射性核素显像(单光子断层显像、正电子断层显像)、MRI等,其中放射性核素显像应用更加广泛,脱氧葡萄糖正电子断层显像是对存活心肌探测“金标准”,但该方案费用较高,加上存在一定发生性损伤可能性,故推广应用中具有一定局限性[2]。MRI具备对软组织高度分辨率,及通过结合对比剂可增强技术,可对心内膜下与透壁性心肌梗死有效鉴别,而放射性核素显像则无法做到这一点。另外对比剂延迟增强技术则于放射性核素显像鉴别呈现一致性,在存活心肌探测中特异度达94%,敏感度达99%,由此可见其识别能力较强。另外MRI对临床诸多类型心肌病均具备较好诊断效果,而其中又以心尖肥厚性心肌病、心率不齐右室发育不良效果最为明显。另外MRI可直接显示患者有无存在主动脉壁增厚、内膜撕裂、内膜偏剥离、真假腔等,MRI电影则可有效显示假腔起始部、剥离内膜片摆动、病变有无波及主动脉瓣、有无合并瓣膜关闭不全等。在主动脉瘤的检测中科显示其大小、位置、与邻近组织器官间的关系、瘤壁厚度等[3]。
3 应用限制
MRI在检测过程中,由于其成像时间较长,且对患者体位需制动处理,因此用于小儿患者中可能需要给予镇静剂注射,而对于存在辅助呼吸、危重患者则无法有效检查。另外心率不齐患者对心电图门控造成影响,以此导致MRI图像模糊不清。检查过程中对金属与磁性物质的移位,伴有伤及患者脏器、血管的可能性。因此临床需根据患者表现与MRI检查禁忌症者严密筛选。
4 展 望
MRI在我国临床应用时间有限,对于其技术掌握、研发、完善均处于摸索阶段,但MRI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作用不可忽视,以其非侵入性检测手段取得了较好效果。我们相信,随着对MRI研究的不断进展,该检测手段可为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杨 琨.磁共振成像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作用[J].中外医疗,2014,33(01):174-175.
[2] 张 武.磁共振成像检查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7):42-43.
[3] 徐 刚.心脏磁共振在肥厚型心肌病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15.
本文编辑:李 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