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与对策

2018-01-31杨勇

中国集体经济 2018年4期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新型城镇化

杨勇

摘要:新型城镇化是“以人为本”的城镇化,有利于农村居民收入全面增长、城乡公共基础设施完善、城乡经济发展方式集约化,城乡一体化快速发展。我国新型城镇化存在的突出问题有:贪高求速、重量轻质、轻软件而重硬件、忽略生态环境保护等。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中,李克强总理指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而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是推动人口城镇化的关键。文章提出以下对策建议:加大对农村地区扶持力度、改革农民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推进城乡居民生产要素报酬均等化、采取多种形式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等。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城乡居民收入分配;要素报酬均等化;城乡一体化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中,李克强总理指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而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是推动人口城镇化的关键。新型城镇化的重心在于强调实现人的城镇化,重点解决农业转移人口的“半城镇化”问题。目前我国有2.2亿左右生活在城镇的人口没有城镇户口和享受不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待遇,“拥有农村户籍,在城镇就业;农民工在城镇,家庭成员在农村;在城镇获得收入,在农村积累资本;在城市生活,根扎在农村”的例子俯拾皆是,大规模的农民工周期性的流动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给社会治理带来了沉重的代价。

一、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作用

(一)新型城镇化发展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

1. 新型城镇化发展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首先,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实现就业后,耕地资源经过土地流转集中在少数经营者名下进行生产,有利于农业生产规模化的实现;其次,由于继续留在第一产业的农民数量减少,提高了农村地区人均资本存量,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效益,有助于提高农民务农收入。

2. 新型城镇化发展有利于城镇基础设施的完善和城镇规模进一步扩展,这些新的住房、生活消费需求能够有效拉动经济内需。安居才能乐业,转移到城镇实现就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首要需求是住房,这可以有力地带动住房建筑和材料、室内装饰和家用电器等一系列与住房相关企业的需求。

3. 新型城镇化可以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转移,同时还可以提高农业劳动力的边际生产效率。一是城镇化建设对劳动力资源具有大量需求,同时,第二、三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产生大量的就业机会,城镇化建设与二、三产业发展为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有效缓解城镇就业壓力;二是新型城镇化发展在转移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到城镇就业以后,促进农业生产内部的农民数量减少,有利于农民边际生产效率提高,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实现。

(二)新型城镇化有利于城乡经济融合发展

建设新型城镇化是城乡地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乡镇企业发展集约化的重要着力点,其主要作用在以下几个方面得到体现:

1. 城镇建设是城市与农村发展的沟通桥梁,城镇发展为农民提供相关市场供求信息和农业生产技术推广的便利,引导农民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进行农业生产的意识,可以逐步调整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生产的市场针对性。

2. 新型城镇化发展可以充分发挥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优势。完备的交通运输设施可以有效联接地理位置上分布分散的乡镇企业,促进乡镇企业强强联合,避免同质化,促进乡镇企业在技术创新和产品制造发明上不断提高,还有利于经济资源的节约,促使城乡地区向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3. 新型城镇化拓展了农业生产产业链的增值空间,为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深入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道路。新型城镇化发展有利于聚集资本、劳动力、技术、市场信息的综合优势,创造必备的物质基础和外部市场条件,有利于企业扩大再生产、地方龙头企业发展。

(三)城镇化有利于农业现代化实现

城镇化发展的目的是“以城带乡”,城乡融合发展,破除城乡隔离的现状,一方面,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另一方面,实现农民身份向产业工人转变,不断提高城乡居民之间信息交换效率,助力农业现代化发展。

二、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突出问题

(一)贪高重快

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地方政府不结合自身实际情况、不重视科学规划、轻视客观经济规律、贪高重快着重建设城镇化的物质内容。存在如下具体问题:

1. 盲目进行以国际大都市、新城、生态城、大学城为目标的规划建设, “建设—拆除—再建设”的不良循环模式产生了大量劣质工程,造成大量土地资源浪费,一是效率和效益水平都非常低,二是地方政府部门的公信力遭受质疑。

2. 部分地方政府部门注重形象工程建设,例如竞相建设市政中心、豪华会展中心、大马路、大场馆、大绿地等,而居民生活真正需要的住房等民生工程需求又极度缺乏关注。

(二)忽略质量

在进行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少数地方政府部门建设思路依然存在“忽略质量”的错误发展倾向。这与“以人为本”的城镇化理念相悖,也造成城镇基础设施低水平建设,辐射带动经济发展能力弱;还导致了“城镇农村化”的怪现象。

(三)管理服务水平

在建设新型城镇化时,少数地方政府部门存在着忽略管理服务水平提高的错误思维,片面强调城镇化“面子工程”建设,对城镇地区出现的“脏、乱、差”问题解决手段匮乏,给农村地区社会发展带来了较差的示范效应,还损害了该地区政府部门的公众形象和公信力。

(四)轻视生态环境保护

在我国进行新型城镇化建设时,尚存在少数地方政府部门轻视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误区,导致粗放利用资源、损害城镇建设地区的生态环境。其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不高,使用能源水平低下。开发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的技术发展滞后,自主设计和生产的关键能源装置技术含量低。

2. 生态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污染主要在空气、水、固体废弃物污染几个方面,已经成为阻碍我国城镇化发展质量提高的关键因素。据统计,我国2014年废水排放总量达到716.2亿吨。2001年,一般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是8.87亿吨,而在2015年,已经达到32.6亿吨,在最近几年上升速度较快。endprint

三、对策建议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中,李克强总理指出,新型城镇化的核心是人,而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是推动人口城镇化的关键。因此,若要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可以从改革现行的城乡收入分配体系着手。

(一)加大对农村地区扶持力度

1. 完善各项政策法规

要立法实施农产品保护价格,保持农民农业收入稳定。现阶段,农村地区也并不缺乏创业机会,但由于缺乏创业资金导致一部分有知识和能力的农民只能放弃创业,要建立和完善农村金融体系,同时培养农村居民的理财意识,提高农村居民创业的积极性,以创业带动剩余劳动力到非农产业就业,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推进城镇化建设。

2. 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水平

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加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力度,促进“三农”生产条件和环境改善,引导农业转向区域化、产业化、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扩展农业生产的产业价值链,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提高农民务农收入,不断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要加大对农村地区在教育、卫生等方面的投资力度,缩小城乡在以上方面投资的差异,确保城乡居民在以上方面所享受待遇的均等化。

(二)改革农民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

我国的户籍制度一直以来备受诟病,对其批评最多的并不是该制度本身,而是城乡户籍制度所具有的巨大的“含金量”差异,与城镇户籍制度相联系的住房、医疗条件、失业保险等农村户籍居民根本不能享受的隐性福利差距若不进行改革,则与当前进行的新型城镇化建设背道而驰。改革城乡户籍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体现 “以人为本” 的执政理念,加强农村地区改革力度,广开来源增加农民收入,着力提高农村居民综合收入,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

(三)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从农产品供给角度来看,由于农产品生产数量大,并且单个农户家庭分散生产,其种植的农产品种类也是根据往年价格和收益进行判断,缺乏对当年农产品市场信息的了解,在生产过程中跟风种植现象比较普遍,更容易出现农产品丰收但收益却下降的“谷贱伤农”现象,难以保障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稳定。

从农产品需求角度来看,由于农产品需求价格弹性较低,特别是粮食需求价格弹性更低,国家对粮食价格实行了监管政策,保障广大人民的消费水平不至于过度波动。这种情况降低农产品期望价格,削弱农民生产积极性,进而难以保障粮食产量的稳定。

(四)推进城乡居民生产要素报酬均等化

1. 提高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水平,改善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条件,保障农村居民健康水平,构建服务于农村居民外出务工的劳动力市场体系,以及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有理、有序流动的科学机制,统筹和协调工业和农业,城镇与农村的经济发展。

2. 改革我国现行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探索土地经营权流转新途径,改革附着于土地所有权之上农村集体林地经营权和与之对应的林木所有权归属制度,提高农村居民来源于这些生产要素的收入,推广土地和林地的规模化经营的方法和经验,推进城乡居民生产要素报酬均等化。

(五)采取多种形式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

探索农民以土地形式入股的有效机制,发展土地合作经营性质的股份制企业,引导和创造条件促进农民获得更多财产权利,增加其基于财产权利的收入。主要有以下两种思路:一方面,吸引外部投资,弥补农村地区发展资金短缺,将土地集中在少数企业家才能高和懂农业生产经营的人手中,整合土地资源,有效实现土地的规模化经营,常抓不懈提高农业生产效率,确保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可靠。此外,分离生产用土地与居住地,提高土地资源利用效率,增加农村居民基于土地的财产性收入,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

参考文献:

[1]辜胜阻.新型城镇化的难点是人的城镇化[J].重庆与世界,2013(03).

[2]國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中国城镇化:前景、战略与政策[M].中国发展出版社,2013.

[3]冯奎.中国新型城镇化问题研究[M].中国发展出版社,2013.

[4]新玉言.新型城镇化:模式分析与实践路径[M].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3.

[5]方辉振,黄科.新型城镇化的核心要求是实现人的城镇化[J].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13(04).

[6]刘立峰.对新型城镇化进程中若干问题的思考[J].宏观经济研究,2013(05).

[7]张鸿雁.中国新型城镇化理论与实践创新[J].社会学研究,2013(05).

[8]中国金融40人论坛课题组.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对若干重大体制改革问题的认识与政策建议[J].中国社会科学,2013(07).

[9]吕文静.论我国新型城镇化、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民工市民化的困境与政策保障[J].农业现代化研究,2014(01).

[10]常文涛.我国城镇化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关系实证分析[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01).

(作者单位:信阳师范学院物理电子工程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城乡一体化新型城镇化
破局:从“城乡一体化”到“城乡一元生命体”
统筹城乡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我国农民工社会政策的演变路径探析
国内各大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对比研究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就业路径探索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新型城镇化是经典城市化的回归和升级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
以共享发展理念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