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经济迈入中高端发展研究
2018-01-31吴溥峰张田田杨柳
吴溥峰+张田田+杨柳
摘要:文章从陕西的经济和生态环境发展现状出发,通过分析影响陕西经济迈入中高端的因素和问题,提出了走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路子,积极推动陕西省经济发展向中高端水平迈进,指导陕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陕西经济;中高端;低碳经济;循环经济
陕西作为我国的重要西部城市,其经济发展一直是我国政府和各界人士关注的重点。从“十二五”时期开始,陕西经济发展就呈现平稳增长的趋势,发展内生动力不断增强。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陕西时提出“五个扎实”要求,陕西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这“五个扎实”要求,以这“五个扎实”要求为行动纲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施稳中有效、顺应经济潮流,审时度势,提高经济增长效率的政策战略。2017年,全省的经济逐渐回醒,呈现稳中向前、不断向好的增长态势。陕西在经济发展方面一直保持稳步向前的平稳状态,但在新经济形势影响和政府政策的带动下,在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方面,陕西仍面临着很多挑战。要使陕西经济发展水平不但从量的方面,更重要的是从质的方面达到全国中高端水平,指导陕西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发挥优势,弥补不足,走低碳和循环经济的路子,增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是迫切需要研究的问题。
一、陕西经济发展现状
陕西经济从2011年起,经济运转总体显现出稳中有进的趋势,经济发展总量已跃居全国第十六名,位列全国中端区间。同时,在2012年,GDP年增长约13%,高于全国GDP增长率约五个百分点,在全国31个省份中排名第五。到2016年陕西省经济运行逐步恢复为稳定增长,展现出良好势头。具体表现为:GDP增长较高,工业生产增速较快,财政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额稳定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倍增等。然而,党的十八大提出“经济建设”不单只强调经济增长,也要将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的各个方面。整体来讲,陕西经济要想迈进中高端水平,必须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优化产业结构、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污染排放,在这个基础上,政府应引导企业要走一条经济效益好、生态环境优的道路。如今,中国已步入“十三五”时期,我们依然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重视经济的转型升级,要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陕西省省的增长速度和资源消耗量的增长不成比例。陕西省主要以第二产业为主,其消耗资源度高,污染度也高,产出能耗较大。2016年,陕西统计年鉴数据表明,陕西省的GDP总量仅占全国GDP总量的2.8%,而石油消费量和原煤消费量却占到全国消费总量的3%和18%。近年来,由于西部大开发的宏观调控使陕西省的GDP上升迅速,但由此付出的代价就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遭受了非常严重的破坏,存在大量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各种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日渐增多;废气的排放使空气质量持续下降;污水的排放污染了多处水源等问题。作为资源型省份,煤油气三种资源的输出占据了陕西省工业产业的多数份额,但是由于缺乏合理的开采规范,使生态环境已经不堪重负。
综上所述,陕西经济虽然保持着良好态势,但是要使经济迈入中高端水平,就不能单单依靠经济发展水平来衡量中高端经济,就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中,要重视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协同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质的方面来提高经济增长,进行可持续发展。
二、陕西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面临的问题
目前,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已成为国际潮流,越来越多的国家都意识到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重要性,我国也不例外。陕西低碳和循环经济面临的问题如下:
(一)陕西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短期内很难改变
陕西有着丰富的煤炭、天然气等资源,其能源资源消费主要是煤炭,第二产业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虽然大量的煤炭资源潜在价值巨大,但是其能源消耗强度也较高,这会导致其产业结构重型化,这种资源消耗大、污染高的粗放型发展方式,阻碍了陕西经济迈入中高端的进程。陕西这种以煤为主、粗放型的发展方式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是很难改变的,如果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而忽视环境问题,就会造成生态环境的严重恶化。因此,随着国内外经济形势的变化,在新时期,我们必须走一条节能减排、绿色低碳的道路。
(二)科学技术支持不足,资金支持力度不够
陕西发展低碳和循环经济的关键因素是科学技术的支持。陕西省缺乏自主研发机构是制约循环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新产品难以研究开发,即使开发出来,也难以在生产工艺上不断进步,过于陈旧的技术使得产品的设计理念和原料使用方面得不到改善,这使得低碳和循环经济的推进举步维艰。并且由于资金的限制,使得低碳和循环经济的发展缺乏足够的资金支持,对低碳和循环经济的投入十分有限。
(三)政策法规不够健全
完善的法律法规和强制性的政策措施是保证低碳和循环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之一。自2003年我国建立了循环经济制度之后,陕西省出台发布了很多相关的法规政策,但是由于对这一制度的了解不全面,各种法规制度的补充规定更新的也比较缓慢,所以制定出的法规制度缺乏针对性和时效性,具体实施性不强。而且现有法律法规均针对事后处理,没有防患于未然的措施。
(四)对低碳和循环经济理念意识不高,社会参与范围有待扩大
近几年,随着我国向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转型越来越深入,节能减排任务越来越重,虽然国家和各部门都对低碳和循环经济理念进行了大力的宣传,但民族意识的培养并非易事。陕西是西北欠发达地区,全民接受教育程度不足,文化素质较低,环保意识薄弱,再加之对环保观念的宣传和引导不到位,成为发展陕西经济的主观阻碍。低碳和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技术和相关政策等的支持,同时也需要企业、个人和政府等从社会各个方面共同参与。
基于上述发展情况,对陕西低碳和循环经济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后,有了对陕西低碳和循环经济的整体认识,进而提出应对陕西低碳和循环经济的对策建议。
三、陕西发展低碳和循环经济的對策建议endprint
陕西发展低碳和循环经济的思路大体是:将低碳和循环经济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模式;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注重节能减排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用法律法规和政策制度去激励和引领陕西经济从低碳和循环的方面发展。
(一)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
在生态环境越来越遭到破坏的今天,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逐渐意识到破坏生态环境的严重性,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开始引领经济发展。陕西经济的发展应紧紧抓住这个机会,加快调整产业结构与能源结构,保持经济稳定增长。考虑到陕西是以煤炭资源为主要能源,短期内,其传统粗放式的发展方式不会有大的改变。在这种情况下,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成为陕西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介于此,陕西应加快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发展新能源,同时提高天然气、太阳能等污染小的能源在能源消耗总量中的比重,以尽快解决目前所面临的问题。
(二)加强科技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
当前,全球绿色经济、低碳技术正在兴起,各个国家和地区都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纷纷加强科技创新,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增强对节能环保新能源的开发,在政府相关政策的支持下加大对低碳和循环技术发展的投入,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绿色低碳道路。陕西省低碳技术和循环技术水平相对来说比较落后,应通过建立陕西低碳和循环经济技术研究所,积极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加大技术研究,通过发展高新技术来进一步推动陕西低碳和循环经济。陕西是西部能源相对丰富的省份,不能因为技术落后而拉低了整个经济水平,一方面要逐步淘汰落后技术,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二是要引进高新技术,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重视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形成技术储备;三是要进一步加强与发达国家有关先进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推动技术进步。
(三)推進低碳和循环制度创新,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同时会引起相应的法律法规的改变,低碳和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法规政策的大力支持和监管部门的严格监管,政府有关部门应根据陕西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制定合理的政策,健全法制。比如说,进一步完善低碳排放、鼓励强化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制定与可再生能源相关的法律,对从事低碳生产的社会各方给予补贴等,鼓励各种形式的经济主体参与低碳和循环经济的发展,建立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这为推动陕西低碳和循环经济的大力发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四)大力倡导绿色消费,提高公众低碳和循环意识
大力发展绿色消费、绿色经营的理念,就要转变传统的消费模式和公众的观念,适当引导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形成文明、健康的消费方式和低碳的生活方式,使人们注重保护自然和生态环境。要加强低碳和循环经济的宣传,提高公众对绿色发展的意识,使全民充分认识到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的重要性,政府做好主导工作,引导全社会共同参与,发动广大群众开展节能减排行动,倡导绿色的生活方式。陕西应加快对绿色低碳循环道路的探索和实践,这对陕西构建两型社会和推进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四、小结
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理念的指引下,陕西经济要想迈入中高端水平,依然需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领会五大发展理念的内涵,在遵循经济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制定正确的战略和政策,以不懈的努力落实既定的部署。结合产业经济的现状,大力发展低碳和循环经济,制定“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节能减排”的发展战略,将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走出一条适合省情的低碳和循环发展之路。陕西省要抓住发展低碳和循环经济的机遇,全面处理好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推动低碳产业发展和循环经济建设,从整体上加快经济增长,将陕西经济发展推动至中高端经济发展水平,实现陕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薛小荣,王静.陕西省发展低碳农业的路径选择 [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2(11).
[2]李霏霁.陕西循环经济与清洁发展机制 (CDM)[J].科技信息,2013(23).
[3]GrahamM. Turner,RobertHoffman,BertramC.McInnis.Energy shocks and emerging alternative energy technologies[J]. Australian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2012(05).
[4]赵梦,王苏喜.陕西发展循环经济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分析[J].技术与创新管理,2012(06).
[5]李文.浅谈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制约因素及对策[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10).
[6]梁娟.新常态下山东经济绿色发展的策略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03).
[7]庄贵阳.低碳经济引领世界经济发展方向[J].世界环境,2008(02).
(作者单位:西安理工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