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龄股骨粗隆骨折患者PFNA内固定术后的体位护理
2018-01-31陶红益
陶红益
(扬州大学附属常熟市第二人民医院,江苏 常熟 215500)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的发展,老年人口的比例日趋增多。老年人由于各项器官功能的逐渐下降,骨质疏松,抵抗力也在不断的下降,加上行动不便和反应迟钝等各种原因,很容易因轻微的碰撞、跌倒等原因而发生各种骨折。其中髋部骨折最易发生,特别是股骨粗隆骨折,其发生率占髋部骨折的50%左右[1-2]。而高龄股骨粗隆骨折患者的最大风险并不是来源于骨折本身,而是由于骨折后长期卧床所引起的各类并发症所导致的死亡[3],死亡率为15%~20%[4]。因此,早期手术治疗,早期功能锻炼是目前最适合高龄股骨粗隆骨折患者的治疗方法。PFNA髓内固定系统,具有操作简单、手术时间短、出血少、稳定系数高、卧床时间短等优势[5],而作为高龄股骨粗隆骨折患者首先治疗方案。而术后采取正确、安全、舒适的体位,不仅能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还有利于稳定患者的情绪,促进骨折的康复。体位护理是人体力学原理与临床护理工作相结合的产物,是骨科护理专业应用最广泛、最有实用价值的专业技能之一。本文选取我科2016年0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60例高龄股骨粗隆骨折行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术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在术后治疗期间采取的体位护理,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科在2016年01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高龄股骨粗隆骨折行PFNA内固定术的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术后在常规的护理措施基础上均给予相应的体位护理。其中男24例,女36例,年龄在70-89岁,平均75.9岁;致病原因有:跌倒45例,车祸12例,坠床3例,均为新鲜骨折;其中合并高血压54例,糖尿病32例,脑血管意外23例,冠心病5例,支气管哮喘2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3例,老年痴呆症3例,脊柱后凸畸形4例,帕金森病2例;兼有四种慢性病3例,兼有三种慢性病13例,兼有两种慢性病37例,兼有一种慢性病5例,无慢性病2例。麻醉方式:腰硬联合麻醉53例,全麻7例,均给予行PFNA内固定术治疗。
1.2 方法
所选取的这些患者术前做好解释工作,因有大部分的患者由于存在对骨折后疼痛的恐惧,认为随意改变体位会带来很多不利,甚至会影响预后,所以解释工作很重要,一定要取得患者本人及家属的配合。所有患者术后均给予采取体位护理。具体操作如下:
1.2.1 术后体位
患者术毕返房,腰硬联合麻醉者给予去枕平卧8小时,全麻清醒患者可垫枕。平卧位时,患肢置于外展中立位,足跟处给予垫软枕,高度以足跟抬离床面为宜,防止足跟处压疮的发生。侧卧位时,以健侧卧位为主,背部可垫翻身枕以支托患者身体,高度以患者舒适为宜,侧卧姿势以尊重患者平时姿势即可,患肢可屈膝屈髋,角度以不超过90°为宜,也可根据患者髋部疼痛情况在两腿间垫上软枕,选择普通枕头即可,竖放于两大腿中部至小腿中下部为最佳,这样的姿势可使得整个患肢保持在同一高度,减轻了骨折部位的疼痛。也可向患侧卧位,但翻身角度以30°-45°为宜,不可超过45°,过度后会压迫手术部位而引起疼痛,压迫伤口而影响愈合。
1.2.2 进餐时体位患者在进餐时可抬高床头
需喂餐的患者床头抬高30°-45°即可,自行进餐者床头可抬高至60°以上,但不可超过90°,这样会引起骨折部位的不适。同时双下肢膝部可屈曲10°-15°,增加舒适的同时还能防止病人下滑。
1.2.3 使用便盆时的体位
使用便盆时指导患者双手拉住床上的吊环,健肢屈曲用力踩床,患肢可屈可伸,但不可用力。高龄患者由于自身耐力差,基本不能自行抬起臀部,放置便盆者手从患侧肢体伸入至患者的尾骶部,协助患者抬起臀部,高度以便盆放进去不碰到臀部为宜,以防止便盆与臀部皮肤产生摩擦而引起意外的擦伤,同时也可锻炼患者的抬臀活动,防止尾骶部皮肤压疮的发生。
1.2.4 搬运时的体位
最佳的方法就是采用三人搬运法,一人托头颈、肩胛部,一人托胸背,臀部,一人托腘窝、小腿部,同时托起,同时移动。也可采用滑板搬运法,先将滑板从健侧置于患者身下,再将滑板连人一起拖至平车上。不管是何种搬运法,原则就是要注意保护好患肢,以搬运过程中要将整个髋关节都托起,不能将患肢单独抬起,容易引起疼痛加剧。
1.2.5 下床时的体位准备好一双防滑柔软的鞋
下床时协助者要站在患者健侧,先协助患者向健侧床边移动,扶患者坐起,适应3分钟后,将健侧肢体放下,托住患肢,再将患肢放下,穿好鞋子,扶住患者慢慢站立,站立5分钟左右即可;上床时则反之。在这过程中,一定要保护好患肢,防止患肢因肌肉无力而瞬间垂下,引起疼痛,增加患者恐惧感,排斥下床活动。
1.2.6 站立、行走时的体位
准备好合适的助行器,地面宽敞平整。患者站稳,立于助行器中心,两腿打开与肩同宽,两手握位助行器两侧,先将助行器往前移动一步距离,四个支脚要平稳着地,再将患肢向前迈出一步,助行器保持不动,随后健肢向前上步,站稳后再将助行器前移,依次类推。在行走过程中,患者要全脚掌着地,严防患者用脚尖脚跟行走,以保证患肢所承受到力量平衡。
1.2.7 特殊患者的体位 脊柱后凸患者
术后返房时先了解患者术中情况,生命体征平稳者可在其头部垫薄枕,高度与后凸脊柱相平,防止患者头部过度后仰引起不适,同时也增加了舌后坠的危险。术后8小时后可垫高枕头,以舒适为宜,侧卧位时无特殊。这类患者基本喜好侧卧位,要协助患者定时两侧交换,以健侧卧位时间长为宜,长时间侧卧位时,可在下侧肢体下垫薄软枕,并定时按摩受压处,也是防止压疮的发生;合并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可适当抬高床头15°-30°,因仰卧时,呼吸阻力增加,易诱发哮喘发作。也可与侧卧位交替,因侧卧位有利于胸部扩张,可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6]。
2 结 果
我科对60例高龄股骨粗隆骨折行PFNA内固定术的患者经过采用了全面的体位护理后,无1例患者出现下肢静脉血栓、褥疮、尿路感染等并发症,术后5-10天顺利康复出院,平均6.4天。
3 讨 论
对高龄股骨粗隆骨折行PFNA内固定术后的患者采用体位护理对其康复过程有着重要的意义。因PFNA内固定术,采用的是螺旋刀,可增加抗切出力和抗旋转力,能提高成角的稳定性。其刀片面积宽大和逐渐增大的内芯直径,在打入股骨颈内的过程中,对骨质的破坏力小,同时刀片可嵌压周围的松质骨,以达到理想的锚合力,促进股骨头颈的牢固固定,防旋和支撑效果明显[7]。因其稳定效果明显,髋、膝关节在术后即可进行屈曲活动,这给护理人员协助患者改变体位带来了很多便利。人体如果长时间保持同一体位,会使人感到疲惫,感到痛苦。而不断的变换体位,不仅仅是为了增进舒适,同时对预防各类并发症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高龄骨折患者常常因疼痛、活动受限或害怕活动等感到各种不舒适,护理人员要给患者提供合理的体位摆放,正确的指导体位变换,不仅可以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疼痛,增进舒适,还能舒缓患者焦虑的情绪,提高满意度,更好的促进患者进行功能锻炼,促进疼痛的早日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