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的疗效
2018-01-30
553536贵州盘江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医院心内科(六盘水)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一种临床常见病,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冠状动脉供血、出血急剧中断或者减少,导致相应的心肌出现持久、严重的急性缺血,究其原因,主要与管腔中形成血栓,导致血管腔闭塞有关,该病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及早溶栓是治疗该病的关键[1,2]。在上述研究背景下,本文为了分析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应用于AMI患者治疗中对NT-ProBNP的影响,选取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AMI患者88例进行研究,做出如下汇报。
资料与方法
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AMI患者88例,均满足《心血管内科学》中对AMI的诊断标准[3],本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遵循随机数字表法的分组原则,分为试验组、对照组,每组样本容量44例。试验组女18例,男26例;年龄42~76岁,平均(59.16±6.26)岁。对照组女19例,男25例;年龄43~75岁,平均(59.12±6.03)岁。两组基线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较。
方法:①对照组:予以150万U尿激酶,于30 min内滴注完,配合5 000 U低分子肝素,每隔12 h 1次,疗程为7 d。②试验组:予以10 mU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静脉滴注,于30 min内滴注完,而后予以5 000 U低分子肝素,每隔12 h 1次,疗程为7 d。
观察指标:包括24 h冠脉再通率、NT-ProBNP水平。冠脉再通标准:①胸痛症状于溶栓2 h内缓解。②短暂再灌注心律失常于溶栓2 h出现。③2 h内心电图抬高回降>50%。④发病14 h内,肌钙蛋白I(cTnI)提前出现。满足上述2项,即可判定为再通[4,5]。
统计学方法:用SPSS 24.0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表示,采用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24 h冠脉再通率、NT-ProBNP水平对比。试验组42例再通,再通率95.5%(42/44例);对照组31例再通,再通率70.45%(31/44例),试验组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NT-ProBNP(159.26±13.14)pg/mL,对照组(202.26±16.81)pg/mL,试验组显著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讨 论
AMI病情发展迅速,具有较高的病死率,20世纪80年代有研究证实,冠状动脉内形成血栓是AMI的主要原因[6,7]。纤维蛋白是血栓的主要成分之一,溶栓药物可以间接或者直接的激活纤溶酶原,使其变为纤溶酶,纤溶酶具有降解纤维蛋白的功效,可加快血栓裂解,起到再通闭塞血管的作用[8]。尿激酶无纤维蛋白选择性,会对患者全身溶栓系统造成一定的影响,其次会产生变态反应,不宜重复使用,且溶栓成功率可达到50%。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是一种新型的溶栓药物,是人体重要的纤溶酶原激活剂,可裂解纤溶酶原的肽链,使得纤溶酶具有一定的活性,及时将血凝块清除,提高血管管道的再通性以及血液的流动性[9,10]。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对于血凝块具有较强的穿透力,且选择性较高,起效更迅速,溶栓功效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心肌缺氧、缺血症状,避免发生恶性心律失常[11]。本文研究示试验组24 h冠脉再通率显著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程往太研究中[12],血管再通率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组、尿激酶组的分别是89.1%、56.0%,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组的显著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文研究结果一致,证实了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在AMI治疗中的可行性、有效性,值得作为AMI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
综上所述,AMI患者采纳重组人组织型纤溶酶原激酶衍生物治疗,24 h内冠脉再通率较高,临床疗效显著,患者预后良好,临床值得信赖并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