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2018-01-29江苏省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初中许瑞华
江苏省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实验初中 许瑞华
初中《道德与法治》是由原先的《思想品德》变化而来的,《道德与法治》课程设计突出体现在“三中心”与“三结合”,更富有时代性。《道德与法治》是2016年9月才开始施行的新课程,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张扬新时代精神,践行《道德与法治》新课程理念,着力去培养初中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值得新时代的《道德与法治》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畅所欲言。教育家第斯多杰认为:“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升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的主阵地。教师应鼓励学生就《道德与法治》的具体问题进行大胆的表达,比如,《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青春时光”第1课“青春的邀约”教学时教师就应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大胆表达“悄悄变化的我”。第二单元“做情绪情感的主人”教学时,同样,教师应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去真正“揭开情绪的面纱”,去“品味情感的韵味”,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情感世界,让学生在品味情感中快乐成长。
值得一提的是,教师对《道德与法治》问题的设计应具有导向性、具有激励性,应由浅入深,有利于将学生的思维由纵深引入,当学生回答问题出现困难的时候,允许学生求助他人,必要时可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讨论、探究,教师对学生提出的独创性的见解,标新立异的解答,教师更应鼓励,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二、倡导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大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密切的联系。《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应准确把握好道德与法治的教育目标,安排好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的层次,落实好教学的主与次,抓住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与关键点。教师应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搭建平台,可以联系具体的教学内容,让学生就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时间、有机会去想一想,去议一议,去说一说,去做一做,去查一查,去比一比,去赛一赛等。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学生能自主体验、感悟得到的内容,教师决不多讲,教师宜“精讲”。通过教师的“精讲”让学生达到“反
三”的目的,教师应鼓励学生就具体的问题进行独立的思考,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独创性、敏捷性、灵活性,树立创新意识。比如,《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第7课“尊重自由平等”与第8课“维护公平正义”这两课的课堂上,教师就应倡导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通过独立的思考去探寻自由平等的真谛,去表达对自由平等的追求,去探寻公平正义的价值,去表达对公平正义的守护。
需强调的是当今社会如果一个人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就无法面对我们生存着的复杂环境,独立思考的能力表现为质疑的能力、独立客观的判断能力与追求真相的能力,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会拥有强烈的求知欲,终身学习的能力便越强,创新能力也就越强。
三、构建问题情境,启迪学生的创新需求
《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应努力构建有效的问题情境,从而让学生产生好奇心与求知欲,以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究动机与学习兴趣,以启迪学生的创新需求。构建的有效的问题情境理应为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提供认知的“停靠点”,又应为激发学生学习《道德与法治》的“心向”。比如,《师生交往》课堂伊始,执教老师为学生构建了这样的情境:每到教师节,同学们都会向老师表达赞美与感激之情,但我们与老师的相处更多地表现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在与老师交往的过程中老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呢?请同学们小组内展开讨论并适时的与他人分享如何正确对待老师的表扬与批评,如何尊敬、理解与关心老师。同学们纷纷议论,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观点带有很强的创新性。
需强调的是《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构建的问题情境需追求有效,甚至高效。这就鼓励教师应以新课程、新理念为指导,从《道德与法治》教材实际出发,从初中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努力改进《道德与法治》的教学方式、方法、策略,在教学形式上,教师应力求运用彰显新时代特色的先进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因为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不仅能节省教学的时间,更能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激发学生探求《道德与法治》问题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当然《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方式是多样的,可以是辩论的形式,可以是主题演讲的形式,可以是专题讲座的形式,也可以是通过调查访问等形式。
【结 语】
《道德与法治》课堂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道德与法治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以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教师应倡导学生在课堂上独立思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师应积极构建有效的问题情境,启迪学生的创新需求,从而真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提升学生的道德与法治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