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
——以包头医学院为例
2018-01-29白雪燕
白雪燕,王 慧
(包头医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内蒙古包头014040)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是在民族地区和民族院校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是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课程,旨在向大学生进行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宗教观、文化观教育,认识到新时代下我国民族工作的大政方针,不断强化“四个认同”,在维护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激发民族精神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2017年是包头医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年,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在围绕“怎样上好一堂课”方面进行了不断改革和创新,针对医学生的特点不断完善和丰富教学内容,尝试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以提升学生对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课的参与度和关注度,全面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大纲的制订与执行情况效果不佳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使用的教材是内蒙古自治区统编教材,依据区情统一标准,结合本校实际制定的教学大纲。教材的编委成员都是内蒙古各高校的一线优秀教师和专家,有着多年的教学经验,能够很准确地把握内蒙古地区各民族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和授课内容,可以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和兴趣。因此,在制定教学大纲的过程中,可以很好地把握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容易理解。但是,因为教材修订的滞后以及内容的更新跟不上时代,导致教学内容的陈旧。笔者从2013年开始从事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的教学工作,至今已有6年,但是教材只用过两版,一是2007年4月第一版、2012年7月第6次印刷的第二版;二是2016年7月第16次印刷的第三版。在修订过程中基本不动教材大的框架,参与修订撰写人员负责各章的修订任务,修订中力求吸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和政策方面的新成果,特别是能够突出反应第四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主要精神,但是十九大以来的有关民族工作、民族政策、未来的发展方向等教材,不能很好地与时俱进,导致教学大纲的制定也与当前时事滞后。同时,面对网络媒体迅猛发展的时代,90后的大学生是使用和浏览网络的主力军,一方面教材知识更新得太慢,教学大纲也不能离开教材,另一方面日新月异的信息充斥着大学生的头脑的,这就导致学生对课堂内容失去了兴趣,教学效果不佳。因此,要想提升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教学效果,受学生欢迎,就必须不断更新教材,使其与时俱进,在教学大纲中适当增加学生感兴趣的时政性内容。
(二)教学内容对医学生培养目标的针对性体现不充分
“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内容之一,所以教学内容不仅体现“培养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与建设者”这一目标,同时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更侧重于增强中华民族大团结,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也是对大学生开展世情、国情、党情、区情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内容。从内容上讲,目标体现很完善,但是对医学生的培养,尤其是针对广大农牧区培养的预科班医学生。笔者认为,不仅要开展中华民族大团结的爱国主义教育,还要让每一位下到基层参加医务工作的医生和护士更多地向农牧区的老百姓做好宣传工作,做好国家大政方针的宣传,即进入新时代,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老百姓所取得的优异成绩,要让老百姓看到自身的变化,真真正正能够深入群众。除了治病救人之外,更多的是起到提高思想认识的作用,把在学校所学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运到实际工作中,让老百姓不断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定中国特色理想信念,做到自觉维护祖国的统一,各民族的大团结,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三)教学方法尚需改进
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在近三年的教学改革中,教师的教学方法已经做到熟练的应运多媒体,信息化手段明显,教学中要求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倡导启发式、互动式、讨论式教学方法的运用。但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效果不佳。主要原因:一是大班上课。每班上课人数比较多,最少180人,最多达到310人,所以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内容,达到良好教学效果,就需要学生做好配合。比如,在开展案例讨论前会在上一次课提前预留题目:在讲到中华民族大统一过程中,列举中国古代历史中的“以女人换和平”的例子及原因;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改革对鲜卑族发展和进步起到何作用以及在讲授第四章民族区域自治时,列举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特别行政区制度和苏联联邦制的异同点进行分组讨论。通常情况下,每10-20人一组,每组从预留的题目中选出一个题目讨论,虽然用这样的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互动性,但是问题也不少,由于人多所以每次讨论过程中,每组都有搭顺风车的现象,造成不公平。二是课时少。用讨论的方式会耽误正常的教学内容,虽然有时间要求,但是有时老师对时间的可控性显得微不足道。三是大多数的学生都处在应付的状态,他们认为,在医学院校只上好医学专业的课程就好。因此,在教学方法上要对大小班分别对待,大班的课堂教学方法单一,但是可以增加实践教学,如参观周边的宗教场所,了解藏传佛教,参观博物馆等,都可以起到课堂之内意想不到的效果。建立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内在联系,把课程讲到“入脑”“入心”,使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充满生机与活力。
二、对《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教学改革的建议
(一)吃透教材,不离主线,制定专题式教学大纲
目前,包头医学院所使用的教材是内蒙古自治区统编教材,主要包括绪论和十一章的教学内容,总共32学时,理论学时24,在有限的学时数里要完成全部教学内容,只能蜻蜓点水,没法深入,也达不到教学目标,更谈不上教学效果。所以,采取专题式教学,把教学内容按照祖国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人民幸福的主线开展。从课堂授课的情况来看,教师可以结合历史以及社会热点来丰富教学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在具体专题安排上,将《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11章节内容分成五大专题。专题一:民族概况;专题二:中国是各民族共同缔造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专题三:当代中国的民族问题和民族发展;专题四: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专题五:影响民族关系的三大敏感问题: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每一专题内容讲授都把握住主线,结合历史背景、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学生关注的问题进行讲授,突出课程的理论性、政策性、现实性、导向性。
(二)针对医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第二课堂
构建思想引领育人体系,把医学生思想教育放到首要位置,以实施“青年马克思主义培养工程”等为依托,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发挥医学生治病救人、“医者仁心”的作用,开展“校社联动”活动,在农村牧区、街道社区、敬老院、福利院、中小学校等地开展有专业特点的志愿服务,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增强社会责任感。同时,通过学生自己的言行使学校的知名度和社会声誉不断提高,对老百姓生命保驾护航的同时,对受益的群众从思想上也起到引领作用,这是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和义务。
(三)创造有温度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知道学生的学习有两种情况:一是有意义学习(知识的同化、知识的顺应);二是机械学习。当然,教师应该做到顺着学生的思维和认知来强化教学内容,这样可以很顺利地让学生接受传授的知识,这是同化和顺应地学习。对学生来讲,这是对固有知识的拓展和深化,教学效果当然很好;如果是机械地学习,讲授的内容学生不感兴趣,那这样的教学就是没有温度的教学。如何创造有温度的教学方法?首先,有一个有技巧的导入,如以自己的遭遇、时事新闻以及天气等开场,可以很快地把学生拉到课堂。其次,在内容讲授的过程中要提开放性问题,而不是答案只有“是”或者“不是”的封闭性问题。第三,多使用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讨论,可以结合史实,尽量让学生参与,在有机的体验中突出学生的重要性。最后,让学生匿名填写意见与建议。在课堂中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创造一个想学生所想的有温度的教室。
[1]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民族工作文献选编(2003-2009)[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
[2]刘桂荣.加强“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教学改革大力推进民族团结教育[J].民族教育研究,2010(4):71-76.
[3]王苏敏.“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教学探析——内蒙古民族大学为例[J].继续教育研究,2013(10):110-112.
[4]金炳镐,陈丽明,杨文顺.试论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程教学特点[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报),2013(4):121-125.
[5]李莉.论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南昌工学院为例[J].才智,2016(4):122-124.
[6]张龙,靳松.民族院校加强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课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社会纵横,2018(32):133-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