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HS项目管理框架与运行逻辑:绿色安全发展视角
2018-01-29黄洵
黄 洵
(四川广播电视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3)
当前,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医药化工产业发展也迈入结构转型与动能转型的新时期。受益于医疗卫生事业和健康服务业规模扩张增速,医药化工产业得以蓬勃发展。主动迎接新一轮产业变革,牢固树立绿色安全发展理念,建立绿色安全发展长效机制,提升绿色安全发展水平,是实现医药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性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
项目指一个独特的任务或系统化的流程,其目的是创建新的产品或服务,并向客户交付某种价值的有组织的活动。受行业特征因素制约,一些医药化工项目在设计、建设和运营过程中,员工安全事故与环境污染事件仍时有发生。例如,2017年7月8日新沂某医药化工项目触电事故、2016年10月10日某制药企业泄爆事故等。这些EHS(环境、职业健康和安全)事件的爆发,或造成企业财产损失、员工生命健康危害,或引发局部环境污染问题,同时也暴露出医药化工项目推进过程中,仍存在员工安全教育培训、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监督检查等方面的EHS管理缺陷、失误与薄弱环节。
一、EHS管理体系理论溯源
(一)EHS管理体系的内涵
环境保护、职业健康与安全始终贯穿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两大领域,既是发展问题,也是重大民生问题。EHS 管理 (Environment,Health and safety management system)是环境、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体系的简称。EHS管理体系由环境管理体系(EMS)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OHSMS)整合而来。
其中,E指代环境,是指组织运行的外部存在,包括空气、水、土地、植物、动物、人以及它(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既涵盖了生产现场秩序、布局等内部工作环境内容,也涵盖了企业所在地区空气、水质、噪音、土地等外部环境内容状况。H指代健康,即重视工作场所内员工在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健康问题,关注外来人员和其他人员安全与健康的条件和因素。S指代安全,指免遭不可接受的风险伤害。环境(E)、健康(H)和安全(S)是组织管理体系中互为影响的组成部分,且均强调系统化的事前预防管理机制和PDCA管理循环原则,EHS侧重于将这三个问题的管理结合起来。
EHS管理体系是一个涵盖了企业实施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的组织、职责、程序、制度、过程和资源等若干管理要素的有机整体。EHS管理的目的在于识别重要环境因素、重大危险因素或控制因素,防患于未然,通过建立预防管理机制和体系,最大限度地减少事故、职业病和环境污染隐患,从而帮助企业改善环境、健康和安全管理绩效,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EHS管理体系理论溯源
EHS管理思想最初源于石油、石化行业。20世纪70年代以来,职业健康安全与环境保护方面的研究在西方发达国家兴起。西方大型石油企业在长期的生产实践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于是他们最早提出了EHS管理理念。20世纪80年代开始,瑞士SANDES大火、英国北海油田帕波尔·阿尔法平台事故以及1989年EXXON公司VALDEZ泄油事故等一系列重大EHS事件引发国际社会和石油化工行业广泛关注,由此极大地推动了EHS管理体系的迅速发展,EHS管理思想和理论体系逐步形成。
至20世纪90年代,第一届“油气勘探与开发健康、安全、环保”国际会议在海牙召开,不少西方大型石油公司为减少职业伤害与环境污染事件带来的危害和损失,提高企业社会形象,相继提出了自身EHS管理体系。在安全、健康、环保理念和菲利普·科特勒“大市场营销理论”倡导下,许多企业开始认识到在充满竞争的商业环境中,除了财务业绩外,组织必须把注意力集中在其他重要问题上,如产品质量管理、环境保护与管理、职业健康安全等企业社会责任上,借此在公众中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并且,注重员工健康与环境保护带来的公共关系可为企业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舆论,赢得公众普遍赞誉和企业良好声誉。因此,组织不仅提供满足顾客期望的产品和服务,也要积极承担起员工安全与健康保障、所在社区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等社会责任,满足内部和外部利益相关者直接或间接需求。在此理念下,EHS管理理念和管理模式迅速被实践界广泛接纳。此后,国内许多企业也开始相继引进、着手、积极推进EHS管理工作。
二、医药化工工程项目构建EHS管理体系必要性分析
(一)行业特性的要求
医药化工行业是医药产业链中典型的技术密集型支柱产业。随着经济、社会和医药事业的不断发展,我国已成为化学原料药产地和成品药销售市场。一方面,由于既存在生产原料与副产品、生产设备、生产辅助系统等行业特殊性,又存在生产工艺、技术及环境的复杂性,医药化工项目运营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有机废水、废渣,特别是废气可能会给环境造成威胁,且存在治理难度大和处理成本高昂的弊端;另一方面,项目运营过程中往往存在较多引发员工生产事故的不安全与职业危害因素,可能危害劳动者的身心健康,也或对企业经营乃至企业形象产生重大负面影响。
(二)改善医药化工项目EHS管理现状的要求
当前,我国大多数药企和医药化工项目对EHS管理体系的认识仍处于应对检查层面。此外,还存在EHS管理发展水平不均衡、高层管理者不重视、EHS持续投入不足等现实问题。出于控制成本的考虑,有些医药化工项目缺乏提升EHS绩效的内生动力。
(三)全面参与国际竞争的要求
由于国际制药企业对上游供应商EHS绩效的要求与日俱增,EHS管理体系已经成为中国医药产品国际化的重大壁垒。EHS管理标准与国际接轨,提升EHS管理水平既是我国医药化工产业转型升级和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中国制药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四)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我国EHS相关法律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等。2016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颁布,进一步强调“要按照国际标准,完善工艺路线、质量检测和分析方法,健全环境、职业健康和安全(EHS)管理体系”“加强员工培训,提高风险管控能力”“推动医药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这些法律法规的颁布,为医药化工项目环境、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体系的落实推广提供了政策依据和保障。
(五)促进绿色安全发展的要求
安全与健康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追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体现。绿色安全发展是医药化工产业可持续发展必然之路。充分适应和准确把握经济发展新常态,打好环保攻坚战,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与生命财产安全,就必须适应绿色安全发展的要求,推动医药化工项目EHS工作再上新台阶。通过绿色制药消除环境、职业健康和安全方面的隐患,最大限度地降低环境污染、职业病和安全事故风险,进而达到提升EHS绩效的目的。
三、医药化工项目EHS运行
医药化工项目EHS运行遵循戴明循环原理,即呈现出不断改进的螺旋式:制定政策、计划活动、实施活动、检查活动和审查结果,周而复始地进行体系所要求的PDCA循环,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
(一)EHS决策与战略实施阶段
医药化工项目EHS的建立和实施是相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计划、组织、领导、协调与沟通等管理活动。因此,要建立医药化工项目EHS管理体系,在项目建立初期,最高管理者有必要率先做出EHS决策与战略实施。主要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建立EHS方针和总体目标
建立并保持程序获取有关EHS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国家(行业)标准,确保建立切实可行的EHS方针和总体目标,确认其对本项目的适用性。最高管理者做出EHS管理总体和持续改进承诺,对医药化工项目其全部EHS行为的原则与意图发表声明,体现医药化工项目在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保护方面的保障力度、指导方向与行为准则。
2.EHS目标分解执行计划
通过医药化工项目EHS战略的制定与分解,对EHS战略执行所需的资源做出事先全面安排,合理配置时间、资金、人员、办公条件、协助部门、信息资料等管理资源,确保EHS管理体系运行所需人力、物力、财力与信息资源筹措和供应的计划性、有效性。
3.管理层明确EHS目标职责
确保管理层明确其各自EHS目标职责,以便在医药化工项目推进阶段实现时间、人员、内容、投入、效果“五落实”,不断提升医药化工项目整体EHS管理执行力。
4.员工明确EHS目标职责
管理人员要确保每位员工理解EHS方针与目标、一定时期的EHS目标以及达到这些目标的方法。要达到EHS绩效,每位员工都必须清楚组织希望大家完成的EHS任务是什么。因此,需要建立从最高管理层开始的、人人参与的EHS沟通机制,对该项目EHS的重要性与符合性进行交流,确保EHS体系实现其预期效果。
5.EHS跟踪反馈与绩效持续改进计划
EHS决策与战略付诸实施,管理的计划职能并未结束。为了保证EHS决策与战略有效执行,还要对EHS决策与战略进行跟踪反馈,及时检查EHS决策与战略执行情况,分析EHS决策与战略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出必要的调整。通过计划行为,引导、指导并支持管理层与员工的EHS管理态度和EHS管理行为,通过全员参与为EHS体系的有效性做出贡献,促进EHS绩效持续改进。
(二)EHS组织与策划阶段
EHS组织与策划阶段的工作一般包括:构建EHS工作小组、EHS人员培训,编制EHS方案与文件。EHS组织是管理者为实现医药化工项目EHS目标而建立组织结构并推进组织协调运行的工作过程。EHS组织是EHS管理体系在医药化工项目得以贯彻实施的保证。明晰的EHS权责划分,是贯彻和实现EHS方针目标的保障。EHS策划是建立体系的启动阶段,目的是确定医药化工项目EHS管理体系的边界和适用性。具体而言,该阶段具体工作包括以下方面:
1.建立EHS工作小组
工作小组的建立是开展医药化工项目EHS的基础工作,目的在于推进EHS管理体系协调运行,实现EHS绩效目标;其任务是构建一种工作关系网络,使医药化工项目组织成员在这样的网络下更有效地开展EHS工作。设立专职EHS工作小组成员,成员要覆盖项目中的主要职能部门。组长最好由管理者代表担任,以确保EHS管理体系运行相应资源的获取。
2.开展EHS员工培训
定期对在岗员工进行EHS培训。通过员工培训,确保员工充分了解和掌握医药化工项目EHS方针、目标、程序和管理体系;充分理解建立EHS管理体系的意义所在;充分了解和掌握与其工作相关的重要环境因素、危险源及EHS风险控制策略;充分了解其在本项目EHS管理体系有效运行中应承担的角色、职责及相应须具备的能力;充分了解和掌握不符合EHS管理体系要求应承担的后果;鼓励员工积极参与医药化工项目的EHS管理事务。
3.界定EHS管理范围与危险源辨识
这包括界定医药化工项目EHS管理涉及的全部活动、产品及服务;积极主动地定期识别和分析评估EHS危险源,建立医药化工项目EHS重要危险源清单;定期对危险、危险因素进行评审,持续进行EHS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方案的制定与改善。
4.EHS体系文件编制
EHS体系文件是描述医药化工项目体系结构、工作职责、业务流程及过程控制的一整套文件。编制文件的目的是提供EHS管理体系的完整描述和成文的具体操作程序指南,并形成该体系保持和实施的永久记录,记载EHS管理体系运行状况,并作为EHS运行结果的依据。
(三)EHS控制与优化阶段
医药化工项目应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的结合方式开展EHS控制与优化活动。EHS控制的目的是确定环境、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实际工作的有效性,保证EHS绩效与EHS决策的一致性。EHS控制的对照标准就是EHS决策、EHS战略目标、EHS方案和具体的EHS体系文件。
医药化工项目应结合对照标准建立科学的控制方法和程序。在体系运行过程中,应及时按照EHS体系文件进行记录,如实反映体系运行情况。为保证医药化工项目,应针对具有EHS风险且需要采取控制措施的运行和活动,使医药化工项目EHS风险实现可控。
医药化工项目管理活动须有相应的记录以便追溯EHS体系的运行与实施。可以肯定的是,医药化工项目在设计、建设和运营过程中,不符合情况的出现是不可避免的,关键是要及时查找原因和采取有效纠偏措施,以免出现类似的不符合。对照EHS检查结果,对于不符合情况的调查和纠正,应根据《EHS不符合、纠正与预防措施管理程序》进行。如若发生EHS事件,则应立即着手排查是否是由于EHS管理体系本身存在缺陷或漏洞引发。一旦发现既存EHS管理体系疏漏,应及时进行EHS体系整改,以保证体系的有效性。
绿色安全发展既是保障公众生命健康与财产安全的现实之需,也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长远之计。在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绿色、健康、安全是医药化工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然战略选择。医药化工项目要从预防入手,提升包括管理层在内的全员EHS认知,使医药化工项目的EHS管理从被动行为变为主动行为,逐步建立与完善EHS管理体系和长效管理机制,减少医药化工项目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保障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1]周飞,梁毅.探讨EHS管理体系在制药企业中的运用[J].机电信息,2011(26):29-33.
[2]李广.浅谈EHS管理体系在制药工程活动中的应用[J].机电信息,2015(17):53-55.
[3]李倩倩.中小企业EHS管理手册的编写探讨[D].苏州科技学院,2015.
[4]黄林军.环境安全管理体系理论与实践(EHS管理系列)[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3.
[5]刘宏.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实用指南[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6]黄小祥.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指南[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1.
[7]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EHS专业技术委员会.中国制药工业EHS指南(2016版)[R].2016.
[8]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6-03/11/content_5052267.htm.
[9]F Tepaskoualos,P Chountalas.Implementing an integrated health,safety,and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the case of a construction company[J].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Quality Research,2017,11(4):733-751.
[10]Karapetrovic S,Jonker J.Integration of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systems:Searching for a recipe and ingredients[J].Total Quality Management&Business Excellence,2003,14(4),451-459.
[11]Salomone R.Integrated management systems:Experiences in Italian organizations[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08,16(16):1786-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