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可持续发展探讨
2018-01-29冯雪芬
冯雪芬
(常州开放大学,江苏 常州 213000)
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自1992年成立至今已有26整年,其地理位置优越,往东30公里则至黄海。开发区1993年被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2010年获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区现有管辖面积约84.72平方公里,下辖1个街道办事处和15个村,常住人口5.48万人,是江苏省省级高新技术园区、全省唯一的韩资工业园、江苏省汽车及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物联网产业发展基地,推动了盐城经济的快速发展,是盐城经济发展的重要基地和对外开放的示范窗口。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的设立,对于加快江苏开发区的转型升级,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国际化、产业化道路发展都有着重大意义。
一、盐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现状
(一)经济发展迅速,招商引资开发力度大
开发区建成初期,短短一年内园区就为盐城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不论是工业总产值还是利用外资等情况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工业总产值达到1.21亿元,GDP总量1850万元,利用外资50万美元。现有汽车产业及零部件产业以东风悦达起亚汽车、中大客车、富士重工悦达特种车、奥新新能源汽车为龙头的汽车和零部件产业,共同打造长三角经济圈内距离上海最近的汽车生产基地;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以软件及服务外包、研发中心、动漫设计为核心的软件及服务外包产业;新能源装备产业以光能、风能等新能源发电为主的新能源装备产业。动力机械产业以减速机、液压机以及汽油机、柴油机、压缩机、大马力拖拉机为支柱的动力机械产业;高档纺织服装产业以香港福田、启新、德国亚曼、黛安芬、中国商标亨威为核心的高档纺织服装产业。10年来,开发区经济发展迅速,GDP较建设初期约增长了17倍,工业总产值逐年大幅增长,至2002年已增长了36倍,财政总收入更是增加明显,与期初相比增长了136倍。与之相对应的利用外资增长了约10倍,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了约80倍,经济的全面发展使得外资累计到账在短短三年间达到7.4亿美元。至2017年年底,全区已形成工业企业1800多家的规模,其中外资企业180家,世界500强企业10多家,投资企业主要来自日韩、港台、欧美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2016年,园区中销售额超100亿元的企业有2家,其中东风起亚以销售总额669.84亿元稳居盐城经开区的龙头企业地位。2016年,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开票销售超亿元企业56家,税收超千万元企业28家,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6.6亿元,利用外资实际到账1.5亿美元,固定资产投资260亿元。
(二)以汽车业为主导,发展特色鲜明
作为盐城发展支柱的汽车产业经过多年的发展,拥有一定的产业链集聚效应,已形成特有的发展格局,汽车工业已成为全市工业经济的主体和重要支柱。产业生态链的优化对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首先是可以大幅度降低开发区内企业生产成本和提高生产效率;其次是对外界企业有更强大的吸引力,良好的产业链可以吸引新的优质企业不断加入到这个产业环境中,寻求企业更好的机遇和发展。产业链集群效应明显,目前,开发区内有整车厂3家,汽车零部件企业65家,都与东风悦达起亚公司有紧密型配套合作,大力发展纵向一体化经济模式。东风悦达起亚的零件供应商就在园区内,需要哪些零部件列好清单,最短时间内可以运到起亚的装配车间,不仅节约了时间,也大大降低了库存。作为起亚的最大汽车配件供应商,摩比斯公司就在园区内配套建厂,为的就是服务于起亚。2010年,东风悦达起亚汽车有限公司全年产销双双突破33万辆,实现销售收入325亿元、税收2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4%和55%。2011年,东风悦达起亚汽车公司目标产销汽车43万辆,进入全国同行业前10名,实现销售收入430亿元,可上缴税收50亿元。据官方数据统计,2012年11月底东风悦达起亚公司生产汽车43.53万辆,同比增长12.1%;销售汽车41.91万辆,同比增长10.8%,产销从年初的全国乘用车行业排名第8上升为行业第7。起亚第三工厂已在盐城经济开发区落户,2014年竣工后投入运营,目前在华总产能达到73万辆。待第四工厂投资运营后,总产能将达到100万辆,对起亚的全面业务发展意义重大。
(三)技术创新不足
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国际化竞争激烈的时代,科学技术创新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永远都是一个国家、民族甚至企业发展的关键。虽然盐城汽车业发展迅猛,受到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巨大的源动力,但是在不断扩大开发和招商引资的过程中,有个现象总是被人们所忽略。在开发区内占主体地位的仍然还是劳动密集型的企业,其中以服饰、纺织类、小型生产和化工类企业居多。其实,在发展中国家这是很普遍的现象,外商投资的主要原因就是利用比本国低的土地租金成本和低廉的劳动力来降低企业成本,从而获得利润。这类企业虽然技术不高,规模不大,资金有限,但确实有其存在的必然性。比如盐城福汇纺织有限公司、盐城启新有限公司、南纬悦达等外资企业。这些纺织类企业在盐城开发区内尤为显著,企业工人较多,双班制,一天十二小时,有日夜班轮换。这些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当地居民的就业,缓解就业压力,但企业规模相对较小,流动资金不足,高级管理和技术人才缺失,导致企业创新能力不足,往往限制了企业的发展,一般绩效和劳动力投入成正比。
(四)粗放发展,过度占用农业用地
很多人错误地认为开发就是占用土地建设更多的工厂,农田被一排排的厂房取而代之,滚滚的浓烟从厂房烟囱冒出,无限制发展工业就是财富的象征。即便是在想通过开发区建设来发展经济的地方,地方政府对开发区作为投资载体的认识还是很不足,认为开发区只是简单的土地利用,这就造成了对投资载体建设不够重视,只将注意力集中在土地上,而没有考虑到当地的可持续发展。政府在地区利益的驱动下,盲目追求开发速度,大量无节制地征地。随着开发步伐的加快,传统的农村用地逐步被开发区所征用,这不仅给传统农业带来了冲击,也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开发区的外延不断扩展,农业最终将被工业化所替代,开发区内大部分房屋被拆迁,农用土地被征用,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的厂房。有些企业如化工类、纺织类,生产橡胶和玻璃原本对员工身体有害,还排放大量的污水和浓烟,给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领导者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只顾盲目引进项目,不考虑实际的运行效果怎样,以破坏环境为代价完成开发进程,虽然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可是这样的结果却值得我们深思。
二、盐城市可持续发展对策
(一)加强人才培养,积极引进优秀人才
现在已全面进入“十三五”发展重要阶段,盐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将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阶段。发挥优势、拓展空间、高端引领、绿色发展等将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人才工作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经济转型升级对人才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江苏在全国是教育大省,遥遥领先,盐城教育质量位于江苏前列。近几年,盐城市本科进线人数排名第二,仅次于南通。开发区内拥有两所本科院校——盐城工学院和盐城师范学院,另外还有一所技师学院。当务之急是加强对本地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本科的教学质量,积极努力培养本地人才。盐城属于三线城市,经济发展一般,远不如苏南和一些大都市,本科毕业生毕业回盐工作的并不多,人才流失较为严重。据统计,截至2010年底,全市人才总量达65万人,其中本科以上学历人才仅为15万人,高层次人才3.88万人。高层次人才中,研究生以上学历人才6955人,副高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才1.25万人,远远不能满足现有快速发展的需要。高层次人才占人才资源总量达5.9%,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总量达15%。因而,鼓励高层次大学生回盐城就业刻不容缓,市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吸引外地优秀人才回盐工作,如出台“515”人才引进三年行动计划,提供住房补贴,落实户口,减免个人税收等相关可行性政策。
(二)有选择地利用外资,注重外资的质量
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外资企业较多,尤其是韩国近几年在盐城投资企业众多,但是大多数都是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这类企业有很明显的特征,即都属于中小企业的范畴,科学技术含量不高,创新能力不强,以低于本国的廉价劳动力来获取利润。因此,政府在引进外资过程中,不能单方面追求企业的数量,还要注重企业的质量,要从“高”和“新”两个角度出发。“高”就是有一定的科技含量、低耗能的企业;“新”是新型工业,偏重于服务类的第三产业。新时期决定了新的发展方向,劳动密集型企业份额正在逐渐缩小,而注重资本及技术的相关产业正顺势而上,发展迅速。未来发展必将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与服务业并重择优发展,其中最关注的是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企业的转型。因而对外资的引进一定要慎重,政府应该考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外企在中国的投资大多数利用廉价的劳动力或者将一些污染环境的企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那些有污染和高耗能的企业,不仅严重污染开发区内的环境,危害居民的生活环境,而且还浪费宝贵的工业资源,因此,这类企业应减少引进。在生产运作中要提高生产技术,利用新设备,努力控制和减少高消耗,促进盐城开发区的和谐、可持续发展。
(三)进行二次创业,提升创新能力
“十三五”期间,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将以培育创新创业生态为核心,以发展新经济、创造新供给为重心。在新的时期下,国家开发区有了新的内涵、新的发展方向。国家级开发区要想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改变原先的理念,进行二次创业,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江苏经济开发区在全国数量最多,发展历史悠久,苏南地区尤为显著,主要以苏州工业园区、昆山开发区为首,辐射区域广,发展势头强劲,高居长三角开发区前列,主体地位十分明显。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经济环境下,国家开发区正在向更健康的方向发展。盐城经济技术开发区必须开拓新的发展路径,向苏南学习,认准发展方向,重新定位并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制定企业发展战略规划。同时也必须加强与苏南地区的联系与合作,利用他们先进的理念和技术,为本地的发展提供依靠。其次,不能“管中窥豹,只见一斑”,要有战略眼光,放眼国外,不能仅仅局限于国内市场,跨国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学习和利用国外的先进发展理念和技术,构建更高级的区域流通和信息网络,可以获得更加广阔的市场和发展机遇。
(四)建设生态型工业园区
构建工业生态园区要因地制宜,结合地区的发展特点,选择本区域的“关键领域”行业,建设各具特色的生态工业园,在产业链上寻求优势环节,发展特色生态工业园区。汽车产业是盐城经济开发区的主导产业。目前,开发区形成以东风起亚为汽车生产龙头,其他汽车配件供应企业辐射建厂、生产供货这样一个独特的生产供应链和企业集群。因此,开发区要建设生态工业园,就必须对现有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一方面,要发展企业的供应链,使相关企业的生产运作环节结合在一起,由点到面,发展纵向一体化,以形成上下游企业的相互依存关系,推动区内企业由“工业链”向“生态链”转变。另一方面,政府应加强管理,发展“静脉经济”。“静脉产业”是当下比较流行的名词,整个产业链涵盖了从废弃物回收、分类、分解到最终处置等全过程,目的是变废为宝,资源重新利用。静脉产业的指导原则是3R,包括废物减量、废物再利用及资源优化利用。主要就是运用循环经济的概念,将废物垃圾经过高科技设备的降解处理后再利用,从而保护自然资源,使自然资源退居为后备供应资源,真正实现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状态。
[1]杨亚莎.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可持续发展[J].国际经济合作,2006(8):30-33.
[2]王发明,邵冲,应建仁.基于产业生态链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研究[J].城市问题,2005(5):28-31.
[3]林云莲.生态工业园我国开发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J].特区经济,2007(1):193-195.
[4]修文群.信息化建设:开发区产业升级与可持续发展之路[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15(2):12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