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范灵活的思维是解决压轴题的关键
——以展示两道函数与导数压轴题解题历程为例

2018-01-29山东省宁阳第一中学271400陈博文

中学数学研究(江西) 2018年1期
关键词:因式切点极值

山东省宁阳第一中学 (271400) 陈博文

函数与导数作为高中数学的核心内容之一,在高考命题中一直作为压轴题出现.它能充分体现考生的思维品质和精神品质,是同学们在考试中都想摘得的一颗明珠.但同学们普遍反映,在此类题型的解题过程中经常步履艰难,不知从何下手,以至于最后对其产生了畏惧之心.

其实,函数与导数题型的难度,在于它的逻辑思维战线长,中间一波三折,又可穿插考查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多种数学思维.在解题过程中,考生冗长的思维易出现混乱,便会出现说理不清甚至不能继续答题的情况.因此,把自己的解题思维变得规范、灵活、有条理、简洁,是十分必要的.

1.注重积累,夯实基础,养成规范的数学思维

规范的思维,首先在于如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快速地从知识储备中提取所用知识.常见题型的各种问题,每一步的操作步骤,甚至具体到在哪一点上自己易出错,都应熟记于心.基础扎实,不仅是指知识上的准确,更在于运用的熟练,即能形成一套规范的解题程序.而这种规范思维的养成,需要平时多整理、多思考、多练习.

在学习的过程中,思考很关键.解题程序牢记于心,依赖于对每一个步骤的理解.比起只刷题不思考,先思考、再利用刷题检验自己的思考成果更为高效,也更易使人养成规范的思维.下面,我用两个题目来阐述规范的数学思维的重要性.

题目1 (2017年山东卷理20)已知函数f(x)=x2+2cosx,g(x)=ex(cosx-sinx+2x-2),其中e=2.71828…是自然对数的底数.

(Ⅰ)求曲线y=f(x)在(π,f(π))处的切线方程;

(Ⅱ)令h(x)=g(x)-af(x)(a∈R),讨论h(x)的单调性并判断有无极值,有极值时求出极值.

分析:(Ⅰ)明显是切线问题.对于这一类问题,我们的基本思维为抓住切点建方程,列出点斜式便可较快地得出答案.

(Ⅱ)是探究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其基本步骤为:求出h′(x),并探究它与零的关系.通过对参数讨论的手法来描绘出函数图像的特点.

解题历程:(Ⅰ)由题意可得f(π)=π2-2,故切点坐标为(π,π2-2);又f′(x)=2x-2sinx,故f′(π)=2π,因此,切线方程l:y-f(π)=f′(π)(x-π),整理得l:2πx-y-π2-2=0.

(Ⅱ)由题意,h′(x)=ex(cosx-sinx+2x-2)+ex(-sinx-cosx+2)-a(2x-2sinx).

自问1:h′(x)的表达式过于冗长,应该如何处理呢?

自答1:由于h′(x)的表达式过于冗长,(Ⅱ)问大部分同学因此折戟沉沙.做到这里,我们在考场上应想:我们是如何通过导数来研究图像的?我们通过讨论导数与零的关系来画出草图研究极值,但对于现在的h′(x),我们仿佛很难讨论它与零的关系.此时,规范的程序性思维便派上了用场,对这种和差形式的导数,最通常的办法是通过因式分解求出变号零点,再进行讨论.

于是可得h′(x)=2ex(x-sinx)-2a(x-sinx)=2(ex-a)(x-sinx).

自问2:因式ex-a与零的关系需要进行分类讨论,因式x-sinx不含有任何参数,那么x-sinx与零的关系如何?

自答2:既然因式x-sinx不含有任何参数,那么x-sinx与零的关系只与变量x有关,可以新设函数,进行研究;对于因式ex-a,可令ex-a=0,即ex=a,若使得该方程有解,只需要讨论参数a与0的关系,当a≤0时,显然ex-a>0,当a>0时,方程ex=a的解为x=lna,此时需要综合x-sinx的零点进行分类讨论.

设m(x)=x-sinx,由于m′(x)=1-cosx≥0,则m(x)在R上单调递增,又因为m(0)=0,所以当x<0时,m(x)0时,m(x)>m(0),即x-sinx>0.

设n(x)=ex-a,h′(x)=m(x)·n(x).

(1)当a≤0时,ex-a>0恒成立;则当x<0时,h′(x)<0,h(x)单调递减;当x>0时,h′(x)>0,h(x)单调递增;当x=0时有最小值h(0)=-2a-1,无极大值.

(2)当a>0时,令ex-a=0得x=lna.

①若lna<0,即00,因此h(x)在(-∞,lna)上单调递增;无极值;

②若lna=0,即a=1,当x<0时,m(x)<0,n(x)<0,故h′(x)>0,因此h(x)在(-∞,lna)上单调递增;无极值;

③若lna>0,即a>1,当x<0时,m(x)<0,n(x)<0,故h′(x)>0;当0lna时,h′(x)>0,h(x)在(lna,+∞)上单调递增;因此x=0时,h(x)取到极大值,h(0)=-2a-1,x=lna时,h(x)取得极小值为h(lna).

综上(1)、(2)分类,便可得最终答案.

评注:细思本题,仍然考查处理函数与导数问题的通性通法,本题能作为压轴题,重点在于考查数学的基本功,如因式分解、分类讨论等,只不过对这些通性通法的考查,换了复杂的函数背景,为了克服这种背景陌生,由于思维过程冗长带来的解题失分,我们在日常的复习过程中,应该注入研究性思维,将理论知识转化为我们切实可行的解题程序,寻找万变不离其宗之“宗”,揭示问题的本质.例如本题涉及到的切线问题,核心在于抓住切点建方程,那么由切点引发的结论是什么?切点可得切线斜率、切点在切线上、切点在曲线上,利用关于切点的这三条,关于切线甚至于较难的问题我们也会迎刃而解;对于(Ⅱ)问,我们要始终确信,在我们应该掌握的知识范畴内,只要研究导数,就一定是研究导数与0的关系,知道了导数与0的关系,我们也就清楚了单调性、极值点的问题了,对于分类讨论,是因需要才讨论,不是去欣赏怎样讨论对不对的问题,而是解决为什么要讨论的问题,很明显,弄清楚了两个因式m(x),n(x)与零的关系,我们得到了关于参数a的一级讨论点“0”,但又无法区分两因式与0的关系,需要比较lna与0的大小,从而得到了关于参数a二级讨论点“1”,综合起来,即对a的讨论分为a≤0,01.这就是规范的思维总结.

2.善于观察,寻找联系,注重灵活的解题思维

对于函数与导数部分出现的新情景、新问题,要善于观察问题结构,寻找函数问题的内在联系,可使用分析法、综合法等方式与已知建立联系,从而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题目2 (2016年全国新课标卷Ⅰ理21)已知函数f(x)=(x-2)ex+a(x-1)2有两个零点.

(Ⅰ)求a的取值范围;

(Ⅱ)设x1,x2是f(x)的两个零点,证明x1+x2<2.

分析:(Ⅰ)对于零点的问题,我们常用的方法是含参讨论函数形态,或者采用分离参数的方法化为常数函数与其它函数交点个数来解.

(Ⅱ)观察求证x1+x2<2,问法新颖,如何将此问转化为函数破解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不妨结合第一问采用分析法解之.

令f(x)=0,即得(x-2)ex=-a(x-1)2,显然a=0不满足两个零点的条件,从而x=2,x=1也不是函数f(x)的零点.

(1)若a<0,则x>2,从而(x-2)ex>0,

-a(x-1)2>0,两边取以“e”为底的对数,可得ln(x-2)+x=ln(-a)+2ln(x-1),即ln(x-2)+x-2ln(x-1)=ln(-a).

(2)若a>0,则x<2,(x-2)ex=-a(x-1)2可化为(2-x)ex=a(x-1)2,当1

(1,2)上单调递减,又x→1,h1(x)→+∞,x→2,h1(x)→-∞,函数y=lna与函数h1(x)在(1,2)上仅有一个交点;当x<1,则函数(x-2)ex=-a(x-1)2可化为ln(2-x)+x=lna+2ln(1-x),即

ln(2-x)+x-2ln(1-x)=lna.

(-∞,1)上单调递增,又x→1,h2(x)→+∞,x→

(Ⅱ)自问2:由(Ⅰ)可知,若x1,x2是f(x)的两个零点,则a>0,若设x1

自答2:若证x1+x2<2成立,只需证明x1<2-x2,而2-x2<1,那么x1,2-x2均在“1”的左侧.那么如果知道函数f(x)在(-∞,1)上的单调递减,则只需证明f(x2)=f(x1)>f(2-x2).

解题历程:易得f′(x)=(x-1)ex+2a(x-1)=(x-1)(ex+2a).

在(Ⅰ)已得到a∈(0,+∞),明显 因式ex+2a>0在R上恒成立.所以,x∈(-∞,1),f′(x)<0,x∈(1,+∞),f′(x)>0.f(x)在(-∞,1)上单调递减,在(1,+∞)单调递増.要证x1+x2<2,只要证x1<2-x2.不妨设x1f(2-x2),即f(x2)-f(2-x2)>0.

设F(x)=f(x)-f(2-x)=(x-2)ex+xe2-x(x>1),则F′(x)=(x-1)(ex-e2-x),因为x>1,F′(x)>0在x∈(1,+∞)上恒成立,即F(x)在(1,+∞)上单调递增,故F(x)>F(1)=0.

因x2>1,则F(x2)=f(x2)-f(2-x2)=f(x1)-f(2-x2)>0,即f(x1)>f(2-x2),命题得证.

评注:解完后回思,本题总体的难度就体现在解题方法的选择和对问题的处理技巧上.而找出一个即快又准的办法,是解决这类创新型题目的关键.对于(Ⅰ)问,虽然考察的是常见的零点个数问题,但就其运用先讨论等式两侧正负,再等式两边同取对数的手法,还是对逻辑思维能力的一个较大考验.这就要求我们在平常的学习中多探究,多总结.如:在什么时候我们采取“取对数”的手法能大大降低试题难度呢?通过对本题的剖析,我们可发现:取对数的作用就是将因式拆分.对于等号两边同为乘积式的等式,我们取对数便可将乘积拆分.但我们应注意,只有在参数单独自为因式(不与自变量同因式)时,我们的分离才是有效的.如将题(Ⅰ)中的等式改为(x-2)ex=-(a-x)(x-1)2,再通过取对数的手法进行处理,得到的仍是含参问题,这样的套用无异于南辕北辙.因此要明确,我们取对数的目的是将参数分离出来,以免去之后的含参讨论函数形态.而对于(Ⅱ)问,考察的本质仍是函数问题,但具体考察意向并不像上问一样直白.这要求我们突破常规问题的思维禁锢,抽丝剥茧,抓住问题的本质.该问实际上是在让我们描述函数图像的细节:函数f(x)在x=1左侧的图像的斜率绝对值始终小于右侧图像的绝对值.题目正是通过一个关于零点的不等式刻画了函数图像“偏对称”这一特点,而我们要做的只是将函数图像的这一特点用代数表达、证明.如果我们认识到了这一点,想到运用对称设法,构建新的函数也就变得自然而然了.因此,想要解决这类新颖的题目,真正理解手法的原理,剖析问题的本质才是治本之策,这也是训练灵活的解题思维所必须的.

图1 图2 图3

题目2变式已知函数f(x)=ln(ax+1)-ax-lna.

(Ⅰ)讨论f(x)的单调性;

因此,对于我们已经解过的题型,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找到问题异同点,灵活运用,趋利避害,才能在考场上精准解答.

规范、灵活的数学思维的养成,对导数与函数大题的解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是解题思路条理清晰的前提.为提高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在考试中突破分数瓶颈,我认为在平常学习中应做到以下二点:一是数学思维的养成,需要做到“整理、思考、练习”,步步为营.平时多问自己几个为什么,加强对解题步骤中细节的揣摩,将其思想融到心中,才能在旧题型上做到既快又准,在新题型上有所突破.二是数学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对函数与导数的理解也是如此,问题的深入也是思维的升华,不断地自问自答同样也是循序渐进学习的过程,我们平时多独立思考,总结并积累自己的解题模式并加以必要的练习,才能在考场上游刃有余.

如果说数学考试是一场思维的博弈,那函数与导数便是其最精彩的部分.希望同学们能静下心来,去感悟数学思维的魅力,在对数学的探究中找到自己的乐趣!

猜你喜欢

因式切点极值
极值(最值)中的分类讨论
极值点带你去“漂移”
抛物线的切点弦方程的求法及性质应用
极值点偏移拦路,三法可取
极值点偏移问题的解法
一种伪内切圆切点的刻画办法
含偶重因式(x—a)2的函数高考题赏析
椭圆的三类切点弦的包络
圆锥曲线的切点弦定理及其应用
《分解因式》《提公因式法》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