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形意拳研究综述

2018-01-29白彦荣

运动 2018年22期
关键词:形意拳研究

白彦荣

(山西工商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众所周知,形意拳为我国四大名拳之一,发源于山西省,这与山西省的地形地貌、明清战争、晋商历史等因素密切相关,山西省太谷县被誉为我国“形意拳之乡”。随着形意拳的不断发展,相关研究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研究内容涉及多方面。通过查阅文献发现,在这些研究中存在着重复研究、老生常谈等问题,且据查阅的相关文献可知,目前还未有学者对有关形意拳研究的文献进行过综述。本文主要对研究形意拳的文献进行综述研究。

1 形意拳历史源流的研究

关于形意拳的起源,比较流行3种说法:其一,形意拳乃南宋爱国名将岳飞所创;其二,形意拳为印度僧人达摩所创;其三,形意拳为山西运城永济人姬际可所创。经过历代学者和形意传人的研究和考证,第三种说法姬际可所创形意拳相对较可信。但是形意拳经过300多年的发展,拳派林立,随之各派的发展脉络、师承关系变得错综复杂,学者以及形意传人们对形意拳的源流、师承关系及各派之间所形成的相互关系等问题各执一词,至今未能形成业界公认的、不容置疑的认识。可见,关于形意拳的历史源流问题仍需后人们继续挖掘和研究,虽然部分史料已失传,形意拳老师傅们相继离世,各门派之间仍相对封闭保守,给史料的挖掘和整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但是追踪溯源,还原形意历史本来面目是我们每位研究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2 形意拳开展现状的研究

山西省作为形意拳的发源地,群众基础和习武氛围相对较好。有关形意拳开展现状的研究也主要集中在对山西开展现状的研究,尤其是在山西晋中地带,不仅有很多当地群众在业余时间练拳,而且部分中小学校也在当地政府的支持和引导下把形意拳引入体育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形意拳的进一步推广和传承。此外,形意拳在河北、河南、北京、山东等地开展的也相对较好,但相关研究文献较少。目前有关形意拳开展现状的研究主要围绕对练习者的基本情况、场地设施、习练内容、组织形式及管理制度等内容进行,通过这些研究表明在形意拳的开展现状中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如练习人群以男性为主、中老年人居多、习练内容以套路为主、组织形式以师徒或师生群体为单位、社会大众参与度不高,练习场地以学校操场、居民附近的公园和广场为主。在北京等地形意拳的练习者分布相对较分散,日常练习活动大都“各自为战”,没有形成“气候”,这与形意拳在当地开展的群众基础和习练氛围密切相关。此外,纵观全国各地,形意拳的赛事少、级别低,大部分赛事在山西小范围内举办,社会影响较小,加上各大媒体对形意拳赛事的关注度较低,宣传力度较小,不利于形意拳在全国更大更大人群中的推广和传承。

3 形意拳发展对策的研究

关于形意拳的发展对策,相关专家与学者分别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大致包括如下几方面。加强理论研究,为技术的提升和形意文化的传承提供理论保障;加大将形意拳引进大、中、小学体育课堂的力度;在现有的形意拳赛事基础上,增加比赛的数量、提升比赛的级别和质量,注重对赛事的宣传和推广;将形意拳与山西晋中地区的旅游业相结合促进其共同发展等 。亦有学者从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3个维度分别进行了阐述,提出形意拳的传播主要通过师徒与师生、形意拳的练习站点及文字、音像和网络媒体等途径进行。这些对策分别从不同角度为形意拳的发展提供了宏观指导,但具体该如何着手,很少有文章从微观层面给出具体可操作、可实施的方针对策。此外,在调查中发现,民间的部分技艺正面临失传的窘境,民间的老拳师、老师傅们想择徒而授毕生绝学却苦于找不到合适的传人而技留其身,使得部分技艺随着老拳师们的相继离世而逐渐失传。如何解决我国部分民间传统武术文化濒临失传的难题?“真正的武术在民间”,而精通武术理论研究的专家与学者在高校,因此如何将精湛的技术和高深的理论研究相融合,真正地培养出一批批既“能练”又“会说”的形意拳传人,是我国高校武术教育亟待解决的问题。

4 形意拳拳理的研究

在国家大力推广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大背景下,官方的介入、政策的出台,促使在21世纪初出版发行了一系列有关形意拳的书籍,这些书籍主要围绕各派形意拳的历史源流、功法特点、基本功练习、基本套路、实战演练等内容进行了不同的阐述与介绍。从传授和介绍形意拳基本知识的角度而言,这些书籍所介绍的知识比较详细,各成体系。但在这些被整理成册的书籍中,尤其在介绍一些古拳谱拳论等方面内容时大都采用繁体字,文字表述比较晦涩难懂,不利于广大读者进行阅读,从而影响其在受众中的宣传和推广。相反,发表于期刊等媒介的电子或纸质文献更便于读者阅读,但纵观已发表的相关期刊文献可知,有关研究形意拳拳理方面的文献较少,研究范围较小,研究内容较分散,大部分文章主要从阴阳五行、内外三合、用意、劲力等的角度去研究,少有文章从攻防实战的角度去解读形意拳的基本拳法。本研究认为,在众多套路中任选一招式去研究其攻防的技战术方法与策略,或运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解剖学等现代科学知识去解释或解答教学与锻炼中产生的困惑,以及如何科学合理地进行习武健身以预防运动损伤的发生等都是很好的研究视角。

5 形意拳功能价值的研究

形意拳作为我国的三大内家拳之一,在健身健心、医疗保健、文化教育与传承、经济效益和社会服务等方面都有很好的作用。关于形意拳的健身健心价值,学者们主要运用哲学理论中的阴阳、五行学说,结合形意拳的劈、崩、钻、炮、横五行拳及其对应的脏腑学说进行论述,表明其强身健体、调节身心的作用;形意拳的医疗保健作用主要体现在对人体生理机能以及各生理系统的影响等方面。形意拳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文化价值主要表现在对我国民族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以及武德与修为等方面的培养和教育。形意拳源于山西晋中地区,历史上曾对晋商的发展和壮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随着晋商退出历史舞台,留下的民间四大宅院,即乔家、王家、曹家和渠家大院,已成为晋中地区的特色旅游胜地,任一宅院都能发现有关形意拳文化的踪迹,无论是陈列的武术器械,还是已故镖师护院的简介,以及各家宅院的历史介绍,无不提到源自本土的形意拳。据此,有学者提出把形意拳文化产业与晋中地区的旅游业相结合,打造晋中地区的特色旅游品牌,以及通过扩建形意拳馆、校,拍摄形意拳题材的影视作品,节日庆典时组织形意拳表演等,扩大就业,丰富群众的娱乐文化生活,促进形意拳的宣传与推广,推动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可见,形意拳有很好的功能价值,无论从传承与弘扬传统武术文化角度,还是增加就业、推动相关产业发展角度,又或促进个人强身健体等角度而言,对其进行大力宣传与推广势在必行。

6 形意拳名人轶事的研究

作为实用性较强的拳种,形意拳在明清以及近代民国年间均发挥过重要作用,于国而言,抵御外侵,抗战救国,发扬国威;于社会而言,除暴安良,惩恶扬善,稳定秩序;于己而言,治疗疾病,强身健体,防身自卫。时势造英雄,形意拳的发展史上产生过众多名家及其轶事,通过对这些名人轶事的研究,可挖掘出一些教科书式的读物上所获取不到的精细知识,如有关各派形意拳历史源流的细枝末节,各派形意拳的师承体系以及相互间的联系,各家形意拳的技战术特点和练法要点,历史上形意拳的实战事例,以及形意拳在社会历史演进中所扮演角色的转换等内容。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拳派名人轶事的研究,挖掘出各派形意拳历史的本来面目,加深对其功法特点,实战技击的理性认识和理解,对当今社会形意拳的推广与发展意义重大。因此,有关形意拳名人轶事方面的研究仍需进一步扩充与丰富,尤其是对历史上各派形意拳的练法要点和实战特点等技战术体系的研究,对当今形意拳的传承与深入发展尤为重要。各拳种若想屹立于武林,必须拥有其他拳种所无可替代的特色,太极拳之所以能够家喻户晓、名声远扬,与其旗帜鲜明的健身健心、修身养性等功能价值分不开。与之相较,形意拳大力推广和发展的噱头是什么?历史上曾经赫赫有名的拳种却在当今武林中不温不火,值得每位形意门人深思。

7 结 语

除上述研究外,有关形意拳的研究还包括形意拳文化理论、文化产业及其与晋商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经过300多年的发展,形意拳术日益完善,相关研究逐渐增多,研究范围逐渐扩大,研究视角不断更新。但在当今科研文献数量与日俱增的背景下,制定出新颖的命题,研究出具有独创性的成果,扎实推进形意拳术的进一步推广和发展,以及重振历史雄风,让山西形意拳真正走出山西,拥抱中华,走向世界,是相关部门和形意门人以及中华武术研究者和爱好者们必须面对和攻克的难题。

猜你喜欢

形意拳研究
多视角下形意拳的传承与发展
文化社会学视域下山西形意拳传承与发展研究
什么是《清明上河图》,现在就带你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关于明清时期形意拳的传承与发展研究①
《能说形意拳经》辨伪(上)
多视角下形意拳的传承与发展
形意拳研究现状与分析
公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