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结合案例教学在《运动处方》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2018-01-29张建军
石 峰,张建军
(郑州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以心脑血管疾病、肥胖症、糖尿病等为代表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公共卫生首要问题。大量研究表明,通过体育运动与医疗相结合的“体医结合”运动处方模式对于糖尿病、肥胖症、高血压病、高血脂等一系列慢性疾病具有积极的预防和治疗作用。随着全民健身上升为国家战略,运动处方的应用逐渐受到重视。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加强体育运动指导,推广运动处方,发挥体育锻炼在疾病防治以及健康促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2016年10月国务院颁布实施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指出: “加强体医融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建立完善针对不同人群、不同环境、不同身体状况的运动处方库,推动形成体医结合的疾病管理与健康服务模式。发布体育健身活动指南,发挥全民科学健身在健康促进、慢性病预防和康复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毕业后直接为大众健身服务,《运动处方》课程作为社会体育专业的核心课程,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掌握运动处方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术,从而具备指导大众体育、养生健身、休闲娱乐及特殊人群健身指导的能力。《运动处方》课程的特征决定了该课程是一门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综合性应用课程。该课程的教学效果直接影响学生应用专业知识解决健身指导中遇到实际问题的能力。社会体育指导专业传统《运动处方》教学由于受课程学时设置过少、教材内容更新较慢、课程理论与实践脱节等因素的制约,导致学生综合应用《运动处方》课程理论知识解决健身指导中遇到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差,达不到应有的培养效果。因此,针对社会体育专业学生《运动处方》课程培养目标,进行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1 社会体育指导专业《运动处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运动处方》课程内容较多、学时设置过少
《运动处方》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应用课程,课程内容较多,课程知识结构既包括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营养学、体育保健学等运动人体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又包括有氧运动、抗阻训练、关节柔韧性练习等实践内容。要使学生通过课程的学习具备独立制订运动处方的能力,必须保证一定的教学学时。中国体育科学学会面向运动人体科学和医学专业毕业生开设的首期《运动处方师》培训教学学时为80学时(理论58学时,实践22学时)。由于受教学环境、仪器设备等因素的制约,目前大多数院校社会体育专业《运动处方》课程为24学时或36学时,较少的教学学时使《运动处方》课程的教学效果受到影响。
1.2 《运动处方》本科生教材内容更新较慢
运动处方知识更新比较快,作为全球运动医学、运动科学以及健康和体适能领域金标准的《ACSM运动测试与运动处方指南》一书目前已经更新10版(中文翻译版目前9版),该书的内容比较好的反应了运动健康领域最新研究成果。不过该书内容过于深奥,不适宜作为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教材。目前国内面向社会体育专业本科生的《运动处方》教材较少,大多数院校社会体育专业《运动处方》课程教材选用的为杨静宜、徐峻华编著的《运动处方》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该教材作为《运动处方》经典教材,知识结构合理,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强,2005年出版以来得到了读者的好评,目前已经印刷18次,但是该教材存在内容更新不及时、不能反映运动健康科学领域最新成果的缺点,学生仅仅靠课本难以获得运动处方最新知识。
1.3 《运动处方》课程教学重理论、轻实践
社会体育专业学生毕业后直接为大众健身服务,在健身过程中,针对不同人群的具体情况,准确开具有效促进健康的运动处方,是每个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素质。《运动处方》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课程中健康体适能的评定、个体功能能力(FC)的评定、运动耐量试验(ETT) 、肌肉力量评定、力量训练实践、关节活动度(ROM)测量、肌肉牵张练习等内容均为实践环节内容。而传统《运动处方》教学由于受学时等因素制约,过分注重课程理论知识,缺少运动处方理论知识的综合应用,学生利用《运动处方》知识解决大众健身指导实际问题能力较差。
2 自媒体结合案例教学法在社会体育指导专业《运动处方》教学中的应用
2.1 自媒体结合案例教学的概述
自媒体,是指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目前教学中常用到的自媒体平台主要包括微信公共号、微博、视频播客平台、百度官方贴吧、论坛等网络社区。根据社会体育专业学生自媒体应用情况调查,《运动处方》课程教学选用微信公共平台加腾讯视频平台作为《运动处方》自媒体教学平台。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20年代,由美国哈佛商学院(Harvard Business School)所倡导,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的教学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作为教材,组织学生对案例进行分析讨论,透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使得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积极主动进行思考。目前一部分财经类院校、医学院校应用案例教学进行专业人才的培养,显著改善了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2 《运动处方》课程案例库的建设
《运动处方》案例库是《运动处方》案例教学的核心,《运动处方》课程案例库主要来源于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认证指南和大众健身实践。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认证是健康与健身行业最权威、最具挑战性的职业认证,在世界范围内被认为是行业的"黄金标准"。其认证体系分成ACSM-CPT 认证的私人教练、ACSM-HFS 认证健康健身专家、ACSM-CCES 认证诊所和康复理疗师、ACSMRCEP 注册诊所和康复理疗师四级,在ACSM认证复习指南中有大量案例。针对社会体育专业学生培养目标,《运动处方》课程案例库可以选择其中ACSM-CPT 认证的私人教练、ACSM-HFS 认证健康健身专家认证复习指南中的典型案例。大众健身实践中遇到的典型案例是《运动处方》课程案例库的又一主要来源,教师平时多同健身俱乐部、运动康复工作室结合,收集大众健身过程中出现的典型案例,根据运动处方课程内容对案例进行分类、整理纳入案例库。
2.3 自媒体环境下《运动处方》课程案例教学实施步骤
《运动处方》课堂教学前,教师先把课堂教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及将要涉及的2~3个典型教学案例通过微信公共平台发布,学生通过接收到的信息进行课前预习,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针对其中1例案例进行讨论,其余案例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进行完成。针对运动处方实施过程中无法在课堂演示讲解的动作技术规范等内容,课前可以拍摄成视频利用微信公共平台发布,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根据《运动处方》课程教学内容,选取心肺耐力测评、肌肉力量测评、身体成分测评、耐力运动处方的制订、力量运动处方的制订等典型案例进行教学。例如在制订减肥运动处方时,教师可以课前在微信公共平台发布案例:×××,男,23岁,身高193 cm,体重 93 Kg,肱三头肌皮褶厚度19 mm,肩胛下角皮褶厚度 18.5 mm。提出如下问题 :(1)计算 BMI。(2) 计算体脂%。(3)你认为该男子是否需要减肥呢?并设计减肥运动处方。学生通过微信接收信息后,自己先进行预习,课堂上教师针对案例组织学生讨论,另外相类似案例学生再写到作业本上,每个知识章节结束后教师通过微信平台公布相关案例参考答案。
3 自媒体结合案例教学在《运动处方》教学中应用的优势
3.1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运动处方》课程教学知识点多,内容繁杂,传统课堂教学学生被动接受课程知识,容易失去学习兴趣。《运动处方》案例教学,学生针对案例中的问题,主动通过课本、网络寻找答案,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不断的探索、学习,一方面加深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应用《运动处方》课程知识解决运动实践遇到现实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变学生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课程中知识点能够即学即用,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3.2 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运动处方》课程内容繁杂、知识点较多,而社会体育专业《运动处方》课程一般设置36或24学时,在有限的课时内仅仅通过课堂教学很难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应用微信平台进行《运动处方》教学,教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将一部分可以自学的知识点通过微信公共平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课堂教学时重点进行重、难点讲解,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课堂教学无法演示的体适能测评方法、运动锻炼动作演示等内容利用腾讯视频进行播放,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3.3 开阔师生的视野
运动处方知识更新比较快,目前每隔2年美国运动医学会(ACSM)就会出版一本《ACSM运动测试与运动处方指南》,而目前社会体育专业用到的本科教材内容更新较慢。利用微信公共平台,教师可以及时发布最新研究,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的去学习,教师理论知识能够不断升华。学生通过微信公共平台能够了解到全球运动健康科学领域最新成果,弥补了教材内容更新慢的弊端,开阔了师生的视野。
3.4 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能力
《运动处方》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应用课程,课程知识结构即包括运动解剖学、
运动生理学、运动营养学、体育保健学等运动人体科学基本理论知识又包括有氧运动、抗阻训练、关节柔韧性练习等实践内容。传统教学中,这些课程知识点孤立存在,缺乏联系,学生知识点背会后不能很好的应用。《运动处方》案例教学以应用为核心,案例都来源于健身实践,学生通过案例分析,能够将孤立知识点综合应用,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