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强国目标下青少年体质健康服务体系与促进机制研究
2018-01-29王军
王 军
(上海体育学院,上海 200438)
体育强国是我国新时期站在全球发展的视野下对体育事业发展提出的科学发展目标,是面向未来,实现强国富民的重要途径。打造体育强国,根本目的在于通过提高全民体质进一步提升人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生力军,体质水平是促进未来社会发展的源动力。在青少年营养状况持续改善的今天,体质状况却出现了下降,为国家未来的发展埋下隐忧。后天的干预对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具有决定性影响,为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良性发展,不断完善服务体系和促进机制,是体育强国目标下未来我国青少年工作的重要方向。
1 青少年体质健康在实现体育强国目标中的价值
少年强则国强,这是梁启超喊出的永不会过时的时代最强音。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关系着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未来,也是体育强国建设最根本和核心的目标之一。对青少年而言,个人的健康水平是实现人生价值,创造幸福生活的重要前提;对民族和国家而言,青少年体质健康可以看做综合国力的“软实力”,是中国最终走向强盛大国的根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前后开展了多次全国范围内的青少年体质检查活动,其结果不容乐观,青少年的速度、力量、耐力等关键身体素质处于下降中。此外,城市青少年超重、视力不良的现象不容忽视,农村青少年则存在着一定程度的营养不良问题,这些都从根本上制约着青少年体质的健康发展,也对体育强国目标实现造成非常大的阻碍。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准确把握时代发展脉搏后指出,建设体育强国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和实现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在《健康中国2030》规划中更是明确提出了发展青少年体育的紧迫性,提出了发展青少年体育“治理能力”的现实需求,只有推动青少年体育发展,坚定不移地实现体育强国目标,才能不断完善青少年体育的发展体系,构建切实有效的促进机制。
2 青少年体质健康服务体系和促进机制的建设思路
青少年所处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是多元化的,既有学校的影响,也有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影响。优化青少年健康服务体系,构建完善的促进机制,需要各方协同作用,在“体系”的共同努力下,才能实现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根本目标。因此,构建以政府主责,学校主导,社会和家庭共同参与的健康服务体系是非常必要的,只有形成这样一种优化组合的模式,才能打造一套良性循环的服务体系和促进机制,为青少年体质健康奠定良性发展的基础。
2.1 完善青少年体质健康服务的管理机制
当前,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呈现出日益下降的态势,一方面是由于社会各界的重视程度不够,另一方面是青少年自身缺乏清醒意识。因此,实现体育强国目标,构建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高效服务体系,首要任务是从根本上消除社会各界对青少年体育的麻痹思想,大部分家长逐渐意识到孩子的体质健康问题,但在缺乏有效指导和各类营销广告的误导下,往往给孩子盲目补充营养,造成青少年营养过剩反而引起体质下降。因此,政府需要全面发挥自身在青少年体育发展中的管理和监督职能,不断提升青少年体质健康在政府工作中的位置。体育强国建设是由政府主导的一种国家行为,近年来,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政策,在服务体系中政府实际上扮演着决策者的角色,承担着最重要的管理职责。一方面,政府需要进一步制定关于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政策的实施细则,提高这些权威性政策的可执行性;另一方面,需要切实监督这些有利政策的执行,确保其管理功能的真正发挥。政府层面的权威性政策能够为青少年体质健康创造一个良好的政策环境,奠定发展的基石。同时,通过协调政府的各个职能部门管理工作,对青少年体质健康进行更有效的监测,从而为不断优化地区的相关政策提供指导,切实有效地发挥政府在服务体系中的主导和管理作用。
2.2 完善青少年体质健康服务的协同机制
新时期,完善体育强国目标下青少年体质健康服务体系,关键是要完善青少年体育发展的保障机制,从物力、人力、财力、信息资源等各方面提供保障。为此,必须将与青少年体育发展密切相关的各个主体纳入到保障机制建设中,形成全方位的联动保障机制。构建以政府为主导、学校为主体、家庭为辅助、社会为补充的联合保障机制,充分发挥政府在保障机制的主导作用。政府要进一步强化对《健康中国2030》的落实,提高公共服务体系的效率和效能,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在所覆盖范围的均等化,履行好在青少年体育发展中的基本职能。(1)根据形势的变化制定和完善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配套政策;(2)加大对青少年体育的物质扶持力度,投入更多资金和人力资源并提高信息服务水平;(3)加强对各个执行单位的监管,科学协调和正确处理各方的利益关系,确保职能能够最终落到实处。切实发挥学校在保障机制的重要作用。学校体育是发展青少年体育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环节,因此学校体育在保障机制建设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应形成对学校师资资源、场地资源、技术资源的高效利用,发挥学校在健康教育中的优势,根据学生的体育需求与家庭体育有机结合,不断创新体育教育的形式,以多姿多彩的表演、锻炼、竞赛活动开辟学校体育教育的新途径,使“健康第一”的体育思想在校园环境中生根发芽,为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健康发展提供主阵地。有机结合社区体育在保障机制中的辅导作用,青少年体育是新时期全民健身的重要组成部分,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需要结合好社区体育的辅导作用。社区体育资源如各类体育俱乐部、文体活动中心、健身房等是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重要场所。社区体育具有与学校体育不同的特点,更强调体育活动的自由性、健身性和娱乐性,让青少年能够在一种相对轻松的氛围中完成体育锻炼,因此也乐于被青少年接受。充分发挥社区体育资源的多元作用,需要充分调动社会资源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社区体育硬件设施建设,同时加强社区体育“软实力”建设,增加社会体育指导员的配备,并与学校体育发挥好协同作用,实现体育资源的高效共享。
2.3 完善青少年体质健康服务的内容体系
体育强国目标下,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需要更多地发挥青少年的主观能动性,创新体育活动的内容体系,使其能够有效吸引青少年的兴趣。(1)从内容上优化服务体系是非常必要的。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内容体系应在普及化、生活化和趣味化上做好文章,打造与青少年生活无缝衔接的体质健康教育资源。通过对青少年生活经验的有效利用使得体质健康促进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学生释放压力和天性的媒介,培养学生“我的健康我做主”的主人翁意识。(2)体质健康促进内容只有切实发挥好在促进学生生理和心理素质均衡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遵循“素质为本”的基本指针,才能实现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时代价值。当然,这并不是要求学校体育对传统体育资源进行全盘否定,而是在尊重和利用好传统课程资源的基础上,进行符合当下青少年健康发展要求的传承和创新。(3)体质健康促进内容可以开发更多的户外教学内容,这是与文化课最大的区别,是其魅力所在,也为内容体系的联想、发现和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促进体质健康的内容体系应凸显技艺性特点,技艺特点的魅力就在于其求异性,无论是动作的创新还是方法的创新,都能为内容体系创新注入新鲜活力,吸引青少年更广泛地参与其中。只要教育工作者愿意做一个有心人,就能凭借自己的创新思维从看似“传统”的体育资源中挖掘出新内容,创造出“五花八门”的新玩法和新教法,使体育锻炼在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中更广泛地开展起来。
2.4 完善青少年体质健康服务的评价机制
构建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服务体系,其实施效果需要通过有效的评价活动确定。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能够实时监测管理体系、协同体系的运行效果,推动它们切实有效的运行,发挥作用。评价体系可以打造集反馈体系、评价体系和监督体系于一体的三位一体的高效体系。构建高效的反馈体系。青少年体质健康是一项关系国家和民族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程,高效的反馈体系需要发挥社会各界的力量,构建一套完善的反馈体系网络,为公民监督提供畅通的渠道,确保公民的评价能够得到及时和有效的反馈,从而在最短时间内获得关于青少年体质健康的第一手资料。一方面,政府要继续加强监督制度的建设,进一步完善体质信息的监督反馈制度和举报制度,使社会各界的意见能够及时上达;另一方面,政府要进一步提高监督制度的实效性,运用互联网技术畅通信息反馈的渠道,多开通诸如网上大讨论、电子民意测验、电子投票等新渠道,为青少年体质健康搭建一个高效的网络互动平台,构建全面的评价机制。青少年体质健康的高效服务体系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传统的以体育教师为主的“封闭式”评价模式难以发挥实效。因此,构建全面的评价机制,需要将有关的主体纳入进来,评价主体应包括学校、家长和青少年本人。评价内容应满足多元化要求,包括资金的投入情况、硬件设施的配备情况、工作人员的安排情况及对体质健康促进工作的满意程度等。评价标准则坚决执行“健康第一”的体育工作指导原则,排除一切不必要的干扰因素。评价方法则发挥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配合的协同作用,由专家、教师、家庭和个人共同参与,全面评价体质健康的实际促进效果。构建严肃的监督体系。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的具体工作离不开行之有效的监督体系,只有对全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所有参与主体的潜能,确保各相关工作保质保量地开展下去。对在工作中玩忽职守的现象需要严厉打击,绝不姑息,完善相关的责任追究制度。一方面,指导各负责部门建立起内部的监督组织,发挥内部的监督作用,对工作开展的各个环节进行有效的内部监督,确保人力、财力、物力资源的有效分配;另一方面,构建有效的外部监督体系,充分发挥社会的监督作用,运用电视、网络、杂志、报刊等各类媒体形成监督的合力作用,对青少年体质健康工作中的失误和失范行为进行矫正和约束。
3 结 语
体育强国的目标是强化人民的身体素质,满足人民的体育需求,并不仅仅是在国际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青少年承载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期望,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是一项紧迫又艰巨的工作,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协同作用,才能打造真正高效的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服务体系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