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思维导图技术助力高中生物教学
2018-01-28徐勇成
徐勇成
摘 要:随着课程的改革,新的高中生物课具有以下特点:多概念、多图形以及每个概念之间密切联系。这些特征的出现进一步决定了学生应该使用思维导图这一方式学习生物。它适用于新修订的生物课本,帮助学生在掌握书本知识的过程中记忆,在理解的过程中思考,并在知识应用的过程中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借助思维导图,学生把知识分别构建为章节思维、单元思维、模块化思维和生物学习的整体思维。由此可以看出,思维导图技术对于新修订的高中课程来说非常重要。
关键词:思维导图;高中生物;教学改革
思维导图是大脑发散性思维的外在表现。它主要由词汇、图形、线条、数字等组成,主要通过颜色、多维度、图片和代码的组合来增强记忆的效果,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清晰的中央图形上。它既富有成效又创意十足,它可以将看似无聊乏味的知识信息变成彩色、易记、高度组织的图像,与我们使用大脑处理事物的方式相匹配。也就是说,思维导图是通过树状图(带有顺序符号)呈现思维的过程,是一种将抽象思维转化为具体思维的方法。简而言之,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像式的辅助思维的工具。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巧妙运用思维导图,不仅可以直观地表达知识之间的关系,而且可以更好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优化教学过程,使学生准确把握生物课程。思维导图可视化、系统化的知识,可以不断发展学生的思维,进而提高生物教学的有效性。
一、思维导图技术的优势
思维导图技术在备课、课堂笔记、复习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馈等方面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通过学习和绘制思维导图,学生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和教师、其他学生进行交流。更好地运用逻辑和创造性思维,为教学研究注入新的活力,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提高了思维能力。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使用网络技术学习。因此,思维导图技术对于高中生物教学非常重要。它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通过对思维导图的分析,可以更好地记住所要学习的知识。因为传统的阅读模式和单纯记忆往往效果不好,即使在短时间内记住,很快就会遗忘。通过图像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过程中更好地记住知识。第二,思维导图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记住知识,而且还可以在学生未来的人际交往中发挥重要作用。因为思维导图有一个特别突出的特点,就是加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在交流中,密切与同学、教师的关系,这将为学生未来的工作和学习带来巨大的好处。
二、利用思维导图进行生物教学
课堂教学主要包括备课、课堂教学、复习、评价和反馈这几个环节,下面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备课
教师在平时备课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思维导图的模式进行备课。一章、一节、一个单元都可以构建一个思维导图,对重要的知识进行梳理。然后教师可以按照思维导图进行授课,关键知识点给学生进行重点讲解,这样可以有效防止知识遗漏。当然,除此之外,教师研究教材,查阅资料,与其他教师相互探讨也是不可或缺的。
(二)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思维导图。如:在学习高一必修一细胞的基本结构时,有关细胞生物膜系统方面的知识,就可以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展示。从基本概念的学习到具体应用,全面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整个知识体系。
(三)复习
思维导图也可以运用于复习中,学生也可以在老师的帮助下自己完成。例如:在复习细胞这一章时,教师和学生可以先构建一个章节的思维导图,教师先把本章大体的树状结构图画出来,然后引导学生一点点去回忆,把整个树状图填充完整、具体。填充树状图的过程相当于教师带领学生把本章节的内容又从头到尾学习了一遍,这样也就达到了复习的效果。在复习过程中师生以互动的方式进行交流,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更好地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制订复习计划,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四)评价和反馈
新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主,要实现课程目标就必须要有科学有效的评价体系。通过使用思维导图,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诊断他们的问题,并鼓励他们将新知识融入原有知识体系。思维导图可以更好地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它可以促使学生与同学、老师比较和讨论他们的思维模式,这样他们就可以找到自己的缺点并找到解决自己问题的方法。同时,思维导图也把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反馈给了老师,有利于教师及时对学生进行指导。
总而言之,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它适用于高中生物教学的各个方面,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在关键知识点及其相互关系上,注重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记忆效率,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生物学知识网络,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力。因此,在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赵卓,汤婷婷.思维导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6(10):92-94.
[2]彭雨萱.思維导图在高中生物复习中的应用[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1):116.
编辑 高 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