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兮教育

2018-01-28周芳芳

考试周刊 2018年102期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教学实践

周芳芳

摘 要:在语文课程改革的启示下,小学语文教学越来越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念,为当今的语文教学提供了改革方向。在学习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过程中,我对“生活教育”有了更深的认识,并在平时的语文教育教学中作了初步的探索与实践,努力构建教学与生活的桥梁。

关键词:生活教育;教学实践;“教学做合一”

暑假期间,我观看了央视系列节目《客从何处来》,当镜头辗转,来到易中天母亲生前工作的香山慈幼院时,那一帧帧画面令人动容。80年前,这座孤儿院里,有一群女孩,她们是民国初年的幼儿教师,为孤儿提供了专业的教育。画面配乐是《北平幼稚师范学校校歌》,歌词写道:“生活兮教育,生活兮教育,我们生命唯一的伴侣。为汝勤力,不分旦夕;为汝驰躯,不顾险夷。人生意义在利他,他利己亦利。”这里的“生活兮教育”,让我联想到了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念。在日常教学中,我认真体会“生活教育”的真谛,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有效地把生活引入到教学中,架起教学与生活的桥梁。

一、 “生活教育”的目的——学会生活

1943年陶行知在给广东大埔百侯中学所作的校歌中写道:“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他要求学校和教师要“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生活,教会学生做人”。

“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在生活中,我们寻找一切可以利用的素材,让教育的内容愈加丰富多彩。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该低下身段,关注孩子的生活,了解他们的所作所为,所思所言。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中提取合适的素材,用于引导和扩展孩子们的学习与成长,最终让他们的生活更加多彩,更加有意义,从而更好地生活。

比如《剪枝的学问》中,学生通过课文的学习和生活实际的讨论,明白了“减少”是为了“增加”的道理;《争论的故事》中,学生通过分角色表演和生活举例,加深领悟了“做事要抓住时机”的人生哲理;《揠苗助长》中,学生联系生活体味到“做事不可急于求成”;《我应该感到自豪才对》中,学生明白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要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这些有利于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学习的例文,通过生活与教学的零距离接触,成为学生学习和学习人生的好素材。此外,每单元的口语交际更是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解决生活问题的好材料,值得我们在教学中加以充分地利用。

让我们寻找合适的方式,把语文教学与现实生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这样,学生的语文学习才会更接近生活,才能有效地增强语文在生活中的体验性学习,从而最终内化为个人的知识与情感。

二、 “生活教育”的场所——整个社会

为了培养真人,陶行知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的又一个重要命题——“社会即学校”。教师在语文教学时要考虑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适当延伸,引导学生走出文本,由生活导向新知,学生才能在真实的学习情境中获得“真知”。

如在教学《小露珠》前,我先布置了一个预习作业:观察小露珠并记下观察结果。富有生活气息的“作业”唤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不仅圆满完成了任务,在课堂上更是争先恐后地交流自己的体验。生活化的教学延伸激发了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抽象的语言文字被赋予了情感和真实的体验后,语文教学的效率也就事半功倍了。

学习的场所是整个社会,在教学习作时,我们要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寻找素材:有时要观察朋友家人,如五年级下册的习作6《我崇拜的人》;有时要欣赏自然现象,如四年级下册习作4《我的发现》;有时要关注社会动态,如五年级下册的习作3《新闻报道》……

综上所述,生活中有语文,语文中有生活,我们在生活中摘取合适的素材,不仅可以让语文学习更加多彩,还能让语文学科更富有生命力。因此,我们一定要解放思想,以本(语文教材)为本,以生活为源泉,把生活与语文课本中的相关内容融合到课堂教学中,实现语文教学的生活化。

三、 “生活教育”的策略——“教學做合一”

为贯彻落实其“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理论,陶行知提出与以往教育理论不同的教学方法——“教学做合一”。

中年级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词汇积累及语言素材,但由于情感体验较为简单,生活经验不足,对很多稍微抽象、稍微复杂一点的知识内容,无法有效地理解与掌握。所以,我们应该跳出书本,通过让学生参与到实践活动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掌握知识,降低在书本学习中可能出现的思维障碍,提高学习的效率。特别是作文中,很多学生对事物的观察“走马观花”,只看到简单的一面,而没有有序地进行观察和体会。对此,教师应遵循习作的基本规律,由浅入深,从看图写话到观察笔记,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到身边的所见所闻,从写人记事到写景状物,从写实实在在的人和事物到表达自己丰富的思想情感……通过创设实践操作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写作前就有了腹稿,从而在写作时能够在老师的引导下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言之有情”,进而养成良好的有观察、讲条理的写作习惯。

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做”中体验感受,将被动授受的学习转变成一个主体性、独立性的过程。《苹果里的五角星》这篇课文告诉我们创造力来源于打破常规的思维方式。在阅读文本和观察插图的过程中,学生们发现拦腰切开苹果,里面的图案是五角星。课前,我让班级学生每人带一个苹果到学校,种类大多是红富士、蛇果、嘎啦、金冠。我们横切苹果才发现,苹果里的图案不都是五角星,有的像梅花,有的像雪花,有的像海星……正是在“做”中,学生们才能有新的体验和发现,真正体会“创造力”的重要性。

总之,我们要加强研究与实践,努力把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思想运用到语文教育教学的实践中,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学习,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语文中学习生活,提升他们的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何国华.陶行知教育学[M].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陶行知.全集编辑委员会《陶行知全集》第三卷[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1.

[3]武春玲.让语文融入生活——初中语文生活化教学模式探析[J].语文天地,2014(5).

[4]魏娟.基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中学语文教育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6.

猜你喜欢

教学做合一生活教育教学实践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语文教育教学与生活实践思考
浅谈如何有效指导幼儿的沙艺活动
传递真爱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职高体育教学中的“教学做合一”研究
幼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