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托课程基地发展“适合的教育”

2018-01-28

江苏教育 2018年51期
关键词:适合的教育基地同学

创建于1943年的南京市第二十七高级中学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办学理念先进、办学绩效显著的江苏省四星级普通高中,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经历了内涵上由教材的适合,到教学策略的适合,再到教育思想的适合的逐步充实、提升、扩展的过程;经历了由以教育者为主体,到以尊重受教育者为本的教育理念的回归过程;经历了感性的单项实施,到理念引领、高水平践行的过程。全校上下都形成了这样的共识:每一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潜质,通用技术课程基地的建设就是要利用这一平台,发现与发展每一个学生创新的潜质,为每一个学生的成功铺平前进的道路,为每一个学生的成才创造最佳条件。

一、打造通用技术课程基地,为“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夯基

学校从适合学生主体发展、充分凸显科技特色的角度出发,不仅创建“适性多元”的校本课程体系,同时也形成了“四并重四满足”的课程特色。行政班与教学班并重,以满足学生的归属感和荣誉感;校情师情与生情并重,以满足学生的选科需求;必修课与选修课并重,以满足学生夯实基础的需求;课内外校内外并重,以满足学生研究性拓展学习的需求。集中发力,凸显特色,我们以现有的技术教育优势为基础,着力打造江苏省通用技术课程基地,使其不仅成为我校学生通用技术课程开设、“STEM”课程实施、科技活动开展及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场所,同时也成为面向全市、省、全国乃至国际的技术教育实践展示的窗口。

1.突出课程功能,做实课程基地。

课程基地建设以通用技术课程标准为依据,充分满足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开设的基本需求。我们坚持实践室建设必须为课程服务的宗旨,突出基地的课程功能;坚持南京师范大学顾建军教授提出的通用技术课程基地建设要坚持三个“面向”的提议,以实践室为载体,全面完成通用技术课程教学,努力满足学生实际需求,充分发挥课程基地的引领作用,做实通用技术课程基地。

2.强化基础建设,满足基本需求。

在课程推进的过程中,通用技术实践室建设和管理方面还普遍存在着只硬不软、只看不用、只用不管、只做不展、只见技术不见文化、只见设备不见耗材、只有传统工艺装备不见现代工艺装备等问题。因此,我校的课程基地建设的主要目标是构建集实践性、体验性、开放性、自主性、先进性和研究性于一体的师生共用的高中通用技术“新型课堂”,强化课程基地的基础建设,以全面提高学生技术素养和创新能力为宗旨,以建设高质量的高中通用技术实践室为基础,通过师生看、做、学、悟进一步丰富技术课程的教学方式,以基地拓展课堂教学形式,改变教师为中心、教材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式,使师生在技术文化的氛围中体味技术、学习技术、应用技术、感悟技术,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提高学习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为通用技术教师进行科学研究提供硬件和软件支持,满足了师生开展技术活动的基本需求。

3.关注特殊需求,凸显“基地特色”。

通用技术课程的选修模块是必修模块在不同具体技术领域的延伸和深化,着眼于不同学生的不同发展需求,旨在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更为多样的技术实践机会,拓展学生的技术经历,提高学生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在选修课的开设上,多数地区的学校集中于“电子控制技术”和“简易机器人制作”等课程,但随着国家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城乡经济建设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学生对“现代农业技术”“汽车驾驶与维护”等冷门选修课程必然会形成较大的需求,所以我校课程基地在逐步建设和完善所有的选修课程的实践基地的基础上,重点打造了“汽车驾驶与维护”“现代农业技术”两个特色选修课程的实践室和相应的校本化课程建设,已在全国选修课程建设中形成引领之势,凸显了我校课程基地特色。

二、构建学校特色文化,为“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护航

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塑造、发展人。中科院院士杨叔子先生曾指出:“学校的根本任务是什么?一是教会学生如何做人;二是教会学生如何思维;三是教会学生掌握必要的、高层次的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说到底,就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学校的发展也就是为“构建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护航。

1.因地制宜,打造儒雅校园。

“衣冠文物,盛于江南;文采风流,甲于海内”的秦淮河畔夫子庙,因其得天独厚的地域人文优势,文人荟萃,儒学鼎盛。我校坐落其境,在继承中发展,在实践中创新,不断传承儒雅学风,推行儒雅文化,营造儒雅校园,让儒雅之风感染学校每一位师生,使得每一人都能“胸蕴儒雅,心存天下”。

2.发挥优势,建设智慧校园。

2013年,我校被省教育厅批准为“江苏省通用技术课程基地”,2015年被南京市教育局确定为南京市中小学科技创新“星光基地”示范校,2017年被省教研室确定为“STEM实验学校”。在此基础上,我校申请的“智慧校园”建设也获批准,正在筹建过程中,由此,学校在现有优势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了技术课程有基地、科技活动有场所、活动开展有课程、校园管理智慧化的科技特色校园文化。

3.注重细节,深化教学管理。

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一所学校教学质量的高低,在基本环境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取决于管理水平的高低。教学管理的实质就是教学过程的管理,教学中我们立足过程,步步为营,环环紧扣,一着不让,深化一个“细”字,力求通过精细化管理,放大整体功能。

三、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助力学生的幸福成长

经过我们的努力,我校课程基地建设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示范辐射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一是建设智慧文化。我们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在建设智慧文化上精心设计,把科技文化与书香文化相结合。我们还围绕科技特色,加快硬件和软件建设,拓展基地的外延功能,加强课程的横向联合及综合和应用。例如基地和化学教研组合作,编写并开设了以课程基地为依托,以通用技术为载体的面向真实生活的化学与技术选修教材和课程;和生物教研组合作,在课程基地现代农业项目的基础上,开展了“农业种植进教室”的活动,把种植箱搬进了每一间教室,学生可以根据班级同学的意愿,选择种植项目,学习各种不同植物的种植要素和方法。相关校本教材正在编写之中。

我校已成为国内技术教育对外展示的重要窗口。自2013年以来,我校先后接待了来自世界30多个国家的技术教育专家和学者参观访问,先后为新加坡的交流学生和香港技术教育教师代表团展示公开课和做技术交流报告。2015年12月,我校成功承办了“全国通用技术教育年会”。来自国内外的500多名技术教育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盛会,这次大会还同时举办了首届中小学创客展示活动,得到了国际创客联盟诸位代表和全国通用技术教师代表的好评。

二是打造智慧教师。我校通用技术教师刘海林老师自2006年以来,担任南京市技装处通用技术中心组组长、市学科组成员等职务,先后参加了教育部针对福建、安徽等省的国家级培训授课工作,先后应福建、安徽等20多个省教育部门邀请进行通用技术教师的省级培训工作;主编了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两本校本教材;主编和主讲了《高中通用技术实践指导(必修2)》和《高中通用技术实践指导(必修1)》《普通高中通用技术简易机器人制作学习软件》《通用技术必修1课程资源讲座》;参加了国家装备标准的制定工作;获13项国家发明专利,其中大部分已经投入生产并装备学校。

三是培养智慧学生。由于我们强化科技教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探索兴趣,学生的科技特长越来越显著。仅以2015年为例,我校刘燕、曹哲研同学获第八届国际发明展览会金奖,田野同学获第八届国际发明展览会银奖;2015年“吉尔多肽”杯江苏省高中学生化学竞赛中,朱阳钰、叶涵两名同学获一等奖,成果、胥予凡两名同学获二等奖,班宗林娜、赵浩东、冯宝军、吴伟龙4名同学获三等奖。2015年第四届南京市普通高中学生研究性学习成果展示评比,潘海啸等3名同学的“汽车防追尾提示装置研究”获一等奖,刘燕等4名同学的“高速公路紧急停车遥控警示装置研究”获三等奖,刘梦楠同学的“双耳水龙头”获得第六届国际展览会金奖,程学超同学有关“平面推拉门”设计的思路及方法发表在《青少年科技博览》杂志上,柯开云等多名同学在南京市教研室举办的南京市普通高中通用技术作品评比中获奖。学生的“关于龙蟠中路的疏导方案”“蔬菜的清洗方法”“白鹭洲公园人机关系的调查报告”等引起了媒体的重视和社会的重视,南京电视台、南京日报等媒体做了相关报道。

猜你喜欢

适合的教育基地同学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我的基地我的连
适合的教育:江苏教育的当下期待
“适合的教育”思考与实践
他们在谱写一本“穷人教育学”
适合的教育是适合学生学习的教育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