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域下提升高专《古代汉语》教学的路径研究
2018-01-28吴杨芝
吴杨芝
(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初等教育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近年来,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对师范生核心素养关注度持续上升。2016年9月《中国学生核心素养发展报告》明确指出:“我国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即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三方面。”该报告明确要求,各阶段教育的课程、教学都必须体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高职学生的核心素养目标应定位为全面发展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在高职高专师范教育体系中,《古代汉语》作为汉语言文学、小学语文教育等专业的必修课程,其任务是培养师范生掌握古汉语知识、自主学习及从教能力、为师之道等师范技能。据此,通过《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养成与提升师范生核心素养培养师范技能型人才显得尤为重要。于是,基于核心素养的总体框架下,如何提升高职高专《古代汉语》课程的教学,继而如何通过《古代汉语》教学反哺师范生核心素养的养成与发展,将成为本文力图把握的问题。
一、目前高职高专《古代汉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核心素养的提出对《古代汉语》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以往教学的反思和总结,是教学质量提升的时代前提。传统的古汉语教学,教师往往只满足于把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一个人在讲台上唱独角戏。基于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生源的情况和课程教学的现状,该课程教学的总体特征是古汉语知识素养的培养方面工作扎实但效果不佳,师范生自主学习、教学能力培养缺失,为师之道熏陶力度不够。教学面临的具体问题突出表现如下:
(一)师范生对课程理解欠深刻,繁体文本认读能力差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普遍文化基础知识薄弱,学习热情低。本课程的学习内容主要有常识、文选、常用词等三部分。学生对该课程认识缺乏系统性,多数停留在中学阶段的文段翻译和字词理解。学习内容呈杂乱状态,欠缺对常识、文选、常用词的分类整理和深刻总结。比如,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等概念混淆,凡教材注释出现“通”“同”等都惯性误认为是通假字。通过一线教学的总结和反思,高职高专师范生古文基础较差,在《古代汉语》课的学习过程中,学习进度慢,学习效果不理想。主要原因在于《古代汉语》教材一般是繁体文本,面对通篇繁体字,师范生认读能力差,课后学习积极性受阻,教材自主阅读率小,课程学习的自信心受挫。
(二)教材繁多缺乏实用性,教学内容实践性较弱
为彰显教学地方特色,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等各个层面都掀起了校本教材的浪潮。《古代汉语》教学教材玲琅满目,需仔细甄选。从教学时间和教学内容上均适合职业教育的《古代汉语》教材比较少,学生所面对的教材常出现难度过大、内容庞杂等现象,教师教学对内容虽有所调整,但效果不佳。在教学内容上忽视了与学生职业生涯的密切联系,学生所接受的知识缺乏可操作性,割离了学习和职业之间的联系,造成课程教学缺乏创新和生动性。
(三)教学方法有待改进
在一线教学过程中,讲授式教学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以课堂教学和课本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古代汉语》课程的学习限制在有限的课堂中。课堂教学中,传统“讲授式”教学方式导致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不足,“填鸭式”灌输抑制了师范生学习激情。其他一些教学方法,如情境式教学、“发现——探究”式教学等在《古代汉语》课程中明显不足,学生潜在的“自组织学习”能力长期被忽略。尤为值得深思的是,在高职高专面向师范生的《古代汉语》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价值尚未淋漓尽致地发挥出来,大多数教师停留于图片与文字的简单展示,如何基于多媒体的汉字字源学习以及古文中情境的重现等处于空白。于是师范生的主观能动性被人为扼杀,被动接受知识已是常态,大多数学生对该课程知识一知半解,甚至放弃学习,课程考核常寄希望于教师的重点复习,彻底失去了自主探究学习的兴趣与能力。
二、核心素养与《古代汉语》的教学路径
师范生的核心素养的养成与发展应关注其知识结构、师德素养、教育理念等相关的职前发展要素上。在2017年9月,部编本语文教材在全国的统一使用和推广,增加了古诗文及文言文的学习,展示了国家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文化育人的决心。以此为契机,高职高专作为培养师范生的院校之一,势必充分发挥《古代汉语》课程的价值作用,夯实师范生古文基础,凸显职业技能,培养其古汉语知识素养、自主学习及教学能力、师德素养等。
(一)以核心素养为基础,实施《古代汉语》课程教学内容的“因材施教”
帮助师范生建构科学的课程体系,明确该课程的学习内容和目标。教师教学过程中,针对各板块内容制定合适的授课计划,引导学生准确区分高中古文学习和《古代汉语》学习的差异。实现常识、文选、常用词之间归类更加科学。关于常识的专业术语讲解,注意术语的科学释义和例证的切合典型,深入浅出,便于学生理解又能加深学生印象。教师可以将该课程所有重要知识列出表格或清单,在理解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识记。比如,“六书”的讲解就要严格区分“六书”和许慎六书说,因为学生容易混淆二者之间的差异。
高职高专院校历年《古代汉语》教学内容单薄。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培养的专业课,加强与小学教学的衔接是时代的需求。高职高专《古代汉语》课程教师可以将部编本小学语文教材必背七十五首古诗及所有古文纳入该课程的教学和课后拓展训练,加大与小学教学的联系,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使课程教学和职业竞争达到双赢的局面。在学校条件和师资允许的情况下,组织编写与学生发展相适应的校本教材,使教学内容与教学需求保持一致性。
面对《古代汉语》教材普遍繁体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结合小学三千五百常用生字及实际文献文字出现频率,制定合适的繁简字学习计划。另外,文言文的阅读训练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根据学生的从业需要,选取合适数量及质量的文言材料,通过课堂讲解和课后练习的方式,夯实学生的古文基础知识。教师可以采取课堂临时抽写,使学生将繁简字的学习常态化,也能达到检测的效果,更能帮助学生坚持学习繁体和文言。
(二)基于核心素养的多元教学方法应用
“《古代汉语》的教学也同样讲究课堂教学效果。”《古代汉语》教学方法单一,是课堂枯燥无味的根源之一。教师教学需要打破传统思维的禁锢,重新定位该课程的育人目标。既要考虑学生对文化知识的吸收,也要看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接受能力。该课程教学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首先,课堂讲授加练习。常识知识教师可采取讲授加课堂练习法,帮助学生完成正确的知识体系建构后,布置相应练习,加深对古汉语概念的理解。比如文字、说文四大家、同义词、同源词、隶书、六书等概念,需要清晰明了,正确界定,不允许模棱两可的状态存在,这就需要教师的讲解。其次,探究法加演示法。文选采用探究合作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完成文选的字词句学习,形成文章的基础印象。教师通过演示法,将文章内容以声音或者图片的形式呈现出来,给学生感官刺激,加深文意理解。最后,练习法加自主学习法。常用字词采取练习法加自主学习法,完成字词积累,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古汉语字词含义。
高职高专教学时间的短暂和学生学习兴趣的难把握,是教师教学的常见瓶颈。《古代汉语》的学习如果只是凭借课堂四十分钟,很难使学生进入角色。教师可以通过讲座的形式延展课程的深度,加深学生对该课程知识的理解,同时又为《古代汉语》的学习营造更好的氛围,扩大影响力。教师开设专题讲座,采取自愿原则,在全校公开讲解。可以是以知识点为系列的,如工具书类、文字类、古汉语构词类等,也可以是以文化类,如天文、地理、服饰、语言、饮食等。从细小的角度入手,全面剖析古汉语知识。教师可以开设《汉字的演变》《文字的起源》类的讲座,采用多媒体技术展示文字起源之前的记事方法,汉字的各种字体的材料(甲骨文、金文、篆书等),汉字演变的原因(构件的移动,审美的需求,经济原则的追求等)。这样可以使课程内容更加形象生动,更加丰富,可以弥补教学时间上的不足,避免学生对该课程的错误认识,跳出概念死记硬背和深奥字体识记的机械重复。
(三)以传统教育思想生成师范生的教育理念
根据目前职校学生的特点,我们应该强化语文职业能力的应用,简化知识理论的考察。古代汉语知识广袤深邃,教师以此为契机,培养师范生的语文从教能力,促使其自身的成长。古代文献记载了我国各时期教育家的教学思想、教学方法及教学心得。教育思想和教育理论的学习和分析在该课程的学习中是被忽视的对象。随着核心素养的提出,课程教学必须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作为面向乡村基础教育的师范生,提升教育理论和方法是促使其专业发展之根本。通过《古代汉语》课,引导师范生自主学习优秀的实用性强的教育方法和理论。比如,通过《论语》的阅读,仔细体味孔子的“因材施教”思想,通过《礼记》感受“教学相长”,通过王阳明思考“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的儿童教育原则。大量的思想经典需要教师的科学规划,引导学生自觉学习理论和实践。只有通过古汉语教学的正确引导和规划,才能使学生热爱本课程,自主阅读文献,发现并总结教育精华,为将来的小学语文教育实践服务。
另一方面,通过教育文献的阅读,培养学生解读古汉语文献材料和作品的能力。目前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大量古诗及古文,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学及文化的重要性。在基础教育的关键期,教师的古汉语功底深厚也是小学语文教学成败的关键。古诗词及古文教学涉及了识字教学、写作启蒙等,教师必须知其然的同时,也知其所以然,而不是囫囵吞枣,死记硬背。在高职高专院校的《古代汉语》教学课堂,必须严格把好学生从教能力培养关。比如,学界对小学识字教学的研究,有部件识字、听读识字、猜认识字、循环识字、字谜识字、归类识字等等,不容否认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也不可忽视的是,教师在识字教学过程中追求课堂气氛,会存在牵强附会的一面。由此,只有掌握雄厚的古汉语知识,才能正确解读一个字的含义。笔者认为,小学常用生字共3500个,在该课程教学时,教师需引导学生一起了解3500字的本义及造字理据,将其归类,为小学识字教学做好长远准备,而不是临时出花样,看似热闹,却缺乏科学性。这是课程培养学生从教能力的重要体现。
(四)以感悟华夏文化经典提升师范生的师德素养
古代汉语里经典作品层出不穷,它们不仅是时代语言面貌的重要载体,亦是中华精神传承的接力棒。学好经典的古汉语知识,挖掘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汲取我国古代圣人贤哲的处世之道。李艳指出:“《古代汉语》课在对我国古代优秀的道德传承与教化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教师教学可以走出课堂,走出时代的局限。将古代经典作品的文化知识以生动文化展演呈现出来,扩大文化精神的感染力,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活动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比如服装展示、歌唱比赛、话剧表演、制作活动等。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根据实际涉及的文化知识制定合适的展演活动。比如:古代的战车位置关系,学生可以通过话剧表演,来凸显尊者、车右等的尊卑关系。古代的服装学生可以通过制作,利用纸张和绘画技术,制作服装,再展示出来。古代的乐器,即使条件有限,也可以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展示声音,使学生获得整体感知。总之,一系列活动展演的出发点是为了使学生走出课堂,充分发挥文化的优势,提高学生课堂的参与能力和动手能力。
《古代汉语》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中国精神。在对浩瀚的古汉语字词句及典籍的学习后,更需关注学生中华优秀品质和人格的塑造。引导学生学会对古汉语作品及文献材料进行科学的归类和总结,高效学习和养成优良的中华品格是时代赋予高职高专院校教师的重要使命。高职高专师范生即将从事山村小学语文教育,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吃苦耐劳的精神、热爱教育及儿童善良的心。在《古代汉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古代汉语经典作品以专题系列的形式进行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为师之道。比如:以《岳阳楼记》熏陶学生的家国情怀,用《涉江》磨砺学生的奋斗气概,将《论语》《劝学》《师说》教授学生学习理论和方法,理解从师与择师的必要性,凝练谦虚好学发愤图强的气度。通过既定目标的设定和针对性的训练,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养成教师之德。
三、结语
在高职高专的师范教育体系中,关于《古代汉语》的教学是一个持久不衰的话题。在经历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与变革后,其课程目标与特定时期的教育价值取向形成了良性互动。新时期,基础教育阶段培养全能型小学语文教师的价值取向对师范生提出新的命题与要求,立足于核心素养,面向基础教育阶段培养“一专多能”的职前语文教师,是师范教育体系中《古代汉语》课程教学之本。在新时期我国提升师范生核心素养的现实背景下,基于三年制高职高专《古代汉语》教学中的反思和总结,积极寻求适合师范教育体系中《古代汉语》课程教学的路径,直接关系到师范生的职前发展。因此,在面向高职高专师范生的《古代汉语》教学中,如何将课程教学纳入到核心素养的养成与发展的轨道体系中来,将成为课程改革的制高点。如何在承继已有优秀教学模式的同时,充分发挥《古代汉语》课程的工具性和人文性价值作用,反哺师范生的核心素养,将成为未来高职高专院校师范课程体系中新的生长点。
参考文献:
[1]王艳辉.高职学生核心素养框架建构及培养路径[J].职业技术教育,2017,38(19):35-40.
[2]刘海燕.解决有关古代汉语教学问题的对策研究[J].甘肃高师学报,2009,14(3):89-91.
[3]赵永平.关于西部理工院校《古代汉语》课程教学的思考[J].学理论,2014(2):203-204.
[4]高钰京.《古代汉语》教学方式探析[J].文教资料,2011(25):52-53.
[5]李艳.《古代汉语》文选教学对大学生道德的传承与教化探微[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9,25(3):7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