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思政教育加强高职生工匠精神的研究

2018-01-28杜立群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工匠校园文化思政

杜立群

(天津城市建设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天津 300134)

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到,要“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出现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及政府的工作报告中,让我们看到了国家的态度,看到了打造工匠精神的决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转变的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各行各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尤其是高素质、高水平人才的竞争。众所周知,高等职业教育是与企业发展、科技进步、社会繁荣紧密关联的教育类型。弘扬工匠精神自然离不开高等职业教育。因此,在高等职业院校弘扬、践行工匠精神正当其时,刻不容缓。

一、思政教育在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中的定位

笔者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深感要做一名称职的教师,首先必须要明确“教书匠”和“教育家”二者的定位,这也是确立每个教师自身教书育人目标的基础。多年教学经验表明,虽然很多年轻的教师都有着“教育家”的情怀和追求,不过不是任何一名教师都可以轻易成为“教育家”,但所有的教师却都可以成为“教书匠”!能在教学工作中做一名令人肃然起敬的“教书匠”,其实也是一种光荣。笔者认为,“教书匠”应该是在教育教学方面深有造诣的教师,而这种造诣离不开教师在一线课堂多年兢兢业业和默默坚守所练就的娴熟的教学技能。就如美国“最佳教师”弗兰克·迈考特把其自己的著作特意命名为《教书匠》一样,对教师而言,想做一名合格的“教书匠”也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同理,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在培育工匠精神时,首先必须要对其有一个清楚的定位。这既可以明确我们要培养什么目标层次的人才,又可以帮助高职思政教师找到加强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契入点。高职院校的职能是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而这种人才塑造由两部分构成:一是对学生基本职业技能的培养,在其掌握专业基本技能基础上,再开展个性化精细培养。以突出发展其一技之长,使其能真正精通一门技艺。众所周知,短短三年的高职教育不可能把一名毫无实践经验的学生培养成为一名大国工匠,所以职业技能的培养是一个过程。二是对学生思想道德、行为修养方面的培养。这固然也是一个过程,但这种培养过程相比职业基本技能的培养更凸显日久弥坚。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师在培育学生工匠精神时,不仅要在其职业素养、职业道德方面下功夫,更要在注重培养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取向、坚定的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因此,笔者认为思政教育在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这个过程中应把对学生思想精神层次的培养,特别是政治思想定为首要的着力点。

二、思政教育在高职院校培育工匠精神的途径

(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主阵地的作用

教高[2006]16号文件明确指出:“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高职院校在谋划自身未来发展时,应把坚持以“立德树人”作为自己的责任使命,这要求高职院校在办学思路上要摒弃急功近利的浮躁之心,要扭转盲目攀高升格的思想和过于强调学科性的倾向,只有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才能真正办出一流的高职院校。习总书记讲过“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种基础首先就应体现在高职院校每一个人的思想政治素质上,因为思想政治素质恰是一个国家国民素质最根本的表现。

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课面对的主要是高职阶段的学生,针对这个阶段大多数学生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并不完全匹配的三观形成期的特点,思政课更要肩负起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作用。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应当是政治思想教育,只有树立正确的爱国观、爱社会主义的价值观,受教育者才会建立起相应的政治信仰。为什么在相同的原料、相同的生产线和管理制度下,我们却无法生产出发达国家同等质量的产品?可能会有人回答说原因是缺乏工匠精神上,但笔者认为更本质的因素是缺失对国家、对民族荣誉感的这种政治信仰上。高职教育第一年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对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和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而这一时期又恰好是进行职业精神培养最为科学有效的时间段,因此,高职院校在培育工匠精神时必须要突出思想政治课主渠道、主阵地的作用。只有强化思想政治课的这种作用,我们才可以更好地将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所必须的政治思想、道德修养、法治观念等教育,潜移默化地灌输到高职学生头脑中去,才会培养出新时代所需要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二)加强思政教育在专业实践教学中的地位

新时代,我国在向制造强国发展的路上,每个行业对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都有较高需求,这也为高职院校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有机契合提供了有利条件。由于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毕业生最终的就业趋向都在于职业技术型工种,故而不少高职院校的思政教育在学科实践教学中所占比例过小甚或没有,而有的也更倾向于职业技能的教育,这导致对职业精神的相关培养措施普遍缺失。学生得不到价值观合理的引导,往往重小我的技能而忽视了社会的利益,以致应具有工匠精神的相关人员却达不到应有的水准。以笔者所在院校汽修专业学生为例,因为认为洗车与自身所学汽修专业毫不相关,所以在校外汽车美容修理店打工时竟然洗不出一台合格的车。这种对行业、工作责任心的缺失,自然会出现工匠精神在社会体制建设中的缺失。因此,在高职院校学科实践教学方面,不仅需要思政教师也需要专业学科教师共同努力,加强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的结合,并提高其所占比例和地位,以更有利于学生在受教育阶段完成对于工匠精神的培养。

(三)促进校园文化对工匠精神的熏陶影响

一个人的道德修养、行为规范及价值取向很大部分是受所处环境影响,高职院校工匠精神的培养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校园文化也是其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因为校园文化可以通过其显性和隐性的方式对校园中的每一个人起到引导熏陶的影响。而校园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学校领导和教职工的价值体系。这种价值体系由学校领导和教职工的政治思想、人生态度、道德修养、文化传统等构成,再通过人、环境、活动等方面进行影响。这种影响既有学校环境氛围、校园文化活动、教育活动、集体舆论等表面层次进行施加,更有政治思想、文化传统、教育观念、价值取向等深层次的影响力。因此,利用校园文化传播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正能量,对促进培养学生个性意识、积极的态度、高尚的集体荣誉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进而培育符合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工匠精神有着积极的作用。

三、思政教育加强高职生工匠精神的方法及对策

(一)工匠精神培养应明确写进思政教育培养目标之中

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学一般由《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三门课程组成。以往的培养目标主要设定在将学生思想道德修养及政治素养培养作为主要的目标,笔者认为新时代下的思政教学内容要有所革新,要将思政教学内容中对工匠精神建设的相关内容增添进去,即将工匠精神的培养纳入到思想政治教学工作的培养目标中去。这样可以使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学工作者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把工匠精神的培养与高职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修养、价值观念等培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进而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为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的全面提升打好基础。

(二)切实保证在实践教学中利用思政教育做好对工匠精神的引导

高职院校是通过“产、学、教、研”一体化教学来培养高素质专业技能人才,学生毕业后要想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就必须大力拓展学生在真实工作情境中连续行动能力的训练,所以,高职院校的实践教学未来必大有发展。这就要求思政教育工作者不仅要在思想政治课程的实践教学上灌输工匠精神,更要在学科专业的实训课上帮助其制定、设计相关工匠精神的培养计划,以做到思政教育与专业技能学习时都可以做到对工匠精神培养的知行合一。另外,在思政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上,要多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参观学习。与专业课不同的是,这种参观学习要以工匠精神的培养为侧重点,使学生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同各岗位上具有工匠精神的优秀一线技术工作者交流沟通,进而在身心上获得感染,以此来保证其能够真实、直观地体会工匠精神的实质和内涵。同时,在走出去的同时要多请进来,邀请一些具有楷模榜样的技术工作者以及一些学有所成的校友学长走进校园、走进课堂进行近距离的指导。只有这样,才可以在帮助学生完善专业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责任意识,并从价值理性与技术理性统一的角度透彻领悟工匠精神的内涵,真正做到政治思想素养、职业态度以及专业精神的统一。

(三)思想政治课教学环节要多注重细节的培养

思政教育的许多教学内容与工匠精神的内涵是相通的。这就要求思政教师在教学时要深入吃透工匠精神内涵以及思政教学的内容,找准切入点,把握好每一个授课细节,将二者进行有机的结合。比如在思修课第二章中国精神讲解时,要注重工匠精神也是一种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最好的自尊与顽强的体现。在讲爱国主义、人生价值等章节的时候,要让学生去想为什么全世界都信赖德国制造,都愿意跟德国人做生意,因为德国人守信用、重质量,有一丝不苟的爱国精神,进而激励学生通过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人生态度来报效祖国,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只要把握、贯穿好这些教学环节的细节,自然会使工匠精神潜移默化地灌输进学生的头脑中去,进而将之渗透到每个学生人生追求的理想信念、价值观念中去。

(四)利用好校园文化的抓手创新弘扬工匠精神的意识

众所周知,德国的高质量技工来自其双元制职业教育培养的学徒,但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德国技师的培养是离不开其社会、校园整体环境的影响的。因此,校园文化要有所创新,高职院校要有将工匠精神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识,当然这需要用心去做。比如,校园的一些主要标志物可以用一些劳模命名,校园活动可以多组织举办一些与工匠精神相关的活动等。只有有了这种意识,才可以使学生通过日常的耳濡目染,将工匠精神潜移默化地融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进而塑造出良好的行为养成。

习总书记强调“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职业技能是广大青年立身立业之本,也是国家未来发展之源。因此,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必须要认识到自己肩上的责任,认识到工匠精神的重要意义,在思政教育教学工作中努力将思政教育与工匠精神培养结合起来,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学习技能、拥有技能的同时,把“劳动光荣、创造伟大”铸就成每个高职院校青年学生心中的梦想。

参考文献:

[1]张丽华.论工匠精神下的现代高职思政教育[J].现代职业教育,2017(18).

[2]余敬斌.工匠精神培育与高职思政教育有效融合的理论与实践研究[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36(8):53-55.

[3]辜桃.高职学生工匠精神的培育价值及路径[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9(8).

[4]马野.关于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促进振兴发展的对策研究[J].魅力中国 ,2017(13).

猜你喜欢

工匠校园文化思政
90后大工匠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工匠风采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对农村初中合作型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大学生党支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及实现途径
安徽省巢湖市老年大学校园文化 硕果飘香
思政课“需求侧”
工匠神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