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构建的思路与对策研究

2018-01-28刘笑言陈松奕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2期
关键词:服务平台京津冀协同

刘笑言,陈松奕,刘 宾

(河北金融学院,河北保定 071051)

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提出,为京津冀地区科技创新发展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是重要内容,做好该项工作有利于推动当地产业协同发展,提高区域科技创新发展水平,实现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同时,科技创新离不开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构建,通过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能够有效整合当地科技资源,促进区域科技创新成果的溢出与转化,最终实现区域科技创新水平和经济实力的提高。本文结合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时代背景,就如何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提出相应对策,希望能为实际工作开展提供启示与借鉴。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构建的现状

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京津冀产业转型升级与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一带一路”战略和《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京津冀地区的科技资源逐渐得到优化整合,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构建也初见成效,为京津冀地区科技创新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创造条件,但目前仍然存在不足。

(一)科技投入存在较大差距

京津冀科技协同发展的定位是高层次合作与竞争,打造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并引领其他地区科技创新发展。目前,北京、天津、河北已经签署多项科技合作框架协议,这对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构建以及推动区域科技创新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三个地方在科技投入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以2016年为例,北京、天津、河北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分别为306亿、133亿、67亿元。同时,北京、天津对河北科技创新资源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导致河北在科技创新投入数量以及所占比重方面呈下降趋势,影响河北高端产业形成,也制约京津冀地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构建。

(二)科技创新共享平台建设不足

为进一步提升京津冀地区的科技创新中心地位,增强科技协同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成果转化率,北京、天津、河北都注重发挥自身优势,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同时,北京、天津、河北还注重签署协议,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对科技创新协同机制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但区域内科技创新主体的关系比较复杂,科技创新诉求大,再加上不同地区的科技创新成果不一样,发展路径也存在较大差别,并且缺乏合理规划,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构建不足,难以在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的前提下实现科技创新协同发展,这是急需解决和完善的问题。

(三)区域科技合作机制有待完善

在国家大力支持和地方政府的推动下,京津冀地区科技创新发展势头良好,速度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效率提升,科技创新产品进一步丰富。但由于协同发展机制不完善,区域科技合作机制不成熟,制约各自优势的发挥以及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构建,同时也影响科技创新产业的发展与优化升级。

二、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构建的思路与对策

就全国范围来看,京津冀地区的科技创新发展水平处于较高水平,并且拥有基础设施、人才、技术、资金等优势,这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构建创造良好条件。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应该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充分利用当地资源优势,构建多层次、多方位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一)加强政府引导,丰富科技创新服务理念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构建,离不开政府引导。当地政府要增强理念认同,在科技创新方面形成一致的观念,为推动科技创新各项活动顺利进行提供指引与保障。为此,河北省应该主动增进与北京、天津地方政府的沟通,建立省级科技协同创新联席会议制度,实现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构建提供有效支撑。河北省的科技部门、科技协会、科技团体等,要与北京、天津相应的对口部门建立科技协同会商机制,积极创造条件,定期或不定期开展互访与交流,确定科技合作主题,推动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构建工作顺利进行。政府要积极推进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科技社团、科技园区等进一步密切沟通与联系,组建技术创新联盟、产业发展联盟,实现技术、资金、信息的自由流动,提升科技创新服务水平及服务层次。

(二)发展中介服务组织,密切政府、银行、企业等合作

在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构建过程中,政府、银行、企业、科研院所等都是重要的参与主体,只有密切合作,增进相互联系,才能有效破解科技创新难题,协调各方行动,为技术创新发展提供支持与保障。要大力发展中介服务组织,综合采用多种手段凝聚各方力量,实现科技创新及服务水平提升。企业在参与科技创新服务过程中,应该注重提高自身经营能力与管理水平,努力争取政府在技术、资金、税收优惠等方面的支持,以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发展,以产出效益吸引资金流入,为科技创新提供资金支持与保障。要发挥金融中介机构的桥梁作用,引导金融机构的资金向科技创新倾斜,并提升银行的贷款意愿,为搭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促进企业创新发展创造便利。

(三)构建开放化与网络化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实现科技资源共享

京津冀地区应该把握协同发展的战略机遇,充分发挥区域的各种优势,构建开放化与网络化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为科技创新发展注入动力。要注重整合有实力的科技研发平台、中关村开放实验室等科技创新资源,调动京津冀地区高校及科研院所的力量,为科技资源自由流动及创新发展提供基础。加强科技创新基础研究工作,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为当地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发展提供科技资源检索、查询以及专题报告服务,从而有利于破解科技创新发展难题,实现科技资源共享,推动科技创新与发展。注重整合当地人才优势,建立京津冀科技创新发展专家库,充分搜集当地的专家信息,建立专著、论文、专利、研究成果等信息集成数据库,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构建提供智力支持。构建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共用体系,增进京津冀地区科技创新主体之间的协作,建立京津冀高校、科研院所、工程技术中心的仪器设备和人才资源网络体系,促进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满足企业创新发展的个性化需要。最终形成完善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及公共资源服务体系,也为科技创新发展提供充足的资源和技术保障。

(四)打造科技创新园区,加强产业对接协作

河北省要注重对接京津地区的产业规划,利用当地的土地、人才等优势,构建重大产业基地和特色产业园区,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包括钢铁、造纸、印染等行业。引导中关村等高端研发机构与大学科技园在石家庄、保定等设立分支机构,打造科技创新园区,建立科技创新研究合作新模式,进而有效开展科技创新的关键技术研究,促进技术创新与发展。支持并引导中关村——石家庄——保定建立科技创新战略联盟,搭建科研人员交流合作平台、公共技术服务平台、高科技研究与技术转化服务平台,为科技创新提供有效服务。要增进科技园区产业对接协作,注重发展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项目,加快建设科技型企业创新公共服务机构,增强新兴产业示范区、创新创业辅助基地的承载能力与综合配套服务能力,为科技创新提供动力与支持。

三、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构建的保障措施

除了采取上述措施之外,为促进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更好地发挥作用,实现科技资源共享与创新发展,还有必要采取以下保障措施:

(一)体制机制保障

在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过程中,面对协同发展缺乏统一领导的局面,应该完善体制机制,成立科技创新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开展技术创新和科技型人才培养。增进发改委、教委、财政局等的协调对接活动,采用机制协同、科技协同、产业发展协同的思维模式,促进科技资源共享。可以组建科技创新协同工作小组,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并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在税收、融资等方面给予支持,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提供支撑与保障。

(二)资金保障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构建离不开资金支持。因此,京津冀地区应该注重增加相应的资金投入,整合各种政策,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构建提供稳定、可靠的资金支持体系。当地政府要采用基金资助、奖励等方式,加大资金投入,企业也要发挥自身优势,破解融资困难,确保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构建有充足的资金支持。

(三)人才保障

发挥京津冀地区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作用,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加大高端人才培养和孵化力度。要在人才引进、研究经费、科研项目、学术进修等方面为高端人才培养提供支持与保障,制定人才培养与发展细则,从而吸引并留住人才,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构建提供人才保障。

通过打造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不仅顺应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要求,同时也有利于增进区域科技合作与创新,促进科技资源共享,为京津冀地区的科技创新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此外,还应该落实各项保障措施,根据新形势和新情况对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进行调整和优化,从而顺应时代发展需要,为京津冀科技创新发展提供有效支撑与保障。

参考文献:

[1]刘宾,董谦,辛文玉.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共同体的构建及模式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6(16):127-129.

[2]许爱萍.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发展战略研究[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4(10):119-123.

[3]郭斌.京津冀都市圈科技协同创新的机制设计——基于日韩经验的借鉴[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6(9):3-48.

[4]何勤,刘雅熙.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科技创新人才流动研究[J].北京联合大学学报,2015(2):83-87.

[5]许爱萍.京津冀科技创新协同发展背景下的科技金融支持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15,37(9):69-72.

猜你喜欢

服务平台京津冀协同
打造一体化汽车服务平台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江苏省一体化在线交通运输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论基于云的电子政务服务平台构建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基于云计算的民航公共信息服务平台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京津冀大联合向纵深突破
京津冀一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