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推进思政工作进网络

2018-01-27陈新立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48期
关键词:高校教育思想政治工作互联网

陈新立

摘 要:进入21世纪以来,移动互联网络发展迅猛,各种新媒体已成为当前大学生沟通交流的主要渠道和平台。在网络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主动转变观念,提升媒介素养,抢占新媒体传播新高地,促进高校思政工作与网络深度结合。本文在深入分析了网络时代大学生思政工作的特点,提出了做好高校思政工作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高校教育 思想政治工作 互联网

引言

伴随着网络技术的迅速普及,特别是无线网络的广泛应用,给当前大学生学习、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的同时,一些负面信息和不良信息也在无形中影响着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高校思政工作是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前沿阵地,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主要途径。目前,受网络时代的冲击,高校思政工作面临的压力和挑战前所未有。基于此,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推进高校思政工作进网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价值。

一、網络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的特点

在传统高校教育模式下,高校思政教育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体,是教师向学生单一授课的模式,教学内容也多停留在课堂传授,教育环境较为闭塞,因此传统思政教育工作开展难度不大。现如今,受网络时代冲击,高校思政工作局面复杂、挑战众多,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思政教育对象个性化。如今的大学生主要以“95”后为主,他们成长在社会大发展、信息大爆炸时代,新事物、新文化、新技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导致大学生对网络依赖程度只减不增。这群“95”后思政教育对象追求个性自有、自我解放、开放自信,他们更乐意接受富有创新的教学方式和思考维度,导致在思政教育工作中必须因材施教。

2.思政教育环境开放化。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普及,当代大学生沟通方式完全网络化,他们热衷于利用网络媒介表达观点、意见和诉求,互动便捷性大为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环境变得更为开放和包容[1]。在大环境下,这群“95”后的大学生接受教育的途径更广,方式方法更加灵活多样,极易接受新鲜事物,并且主动性非常高。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人员,必须要充分认识教育环境的变化,并有针对性地调整教育方式和策略。

3.思政教育局面复杂化。不可否认,网络时代增长了大学生的见识,开拓了大学生的视野,但也带来了诸多不良信息和舆论压力。比如说,“罗一笑捐款”事件,有关信息已经在网络上疯狂转载,短短一天时间就有上亿万网民参与讨论,这其中不乏当代大学生。面对这些社会负面影响,大学生不再被动的接受正确的舆论导向,而会急于表达自己的态度和质疑,但由于社会阅历不足,知识层面不通,极易被错误言论误导或“绑架”,这给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带来了极大困惑。

二、网络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的探索

面对网络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的新特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人员要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掌握思政教育规律,提升自我学习能力,促进高校思政工作在网络新时代迈出坚实步伐。

1.加强网络思政教育。做到传统思政教育与网络思政教育相结合。一方面,要高度重视网络时代传统高校课堂教育,借助网络时代提供的新载体和新教学内容,不断凸显传统思政教育的作用,特别是要在教育方式和内容上敢于创新,增强传统思政教育的魅力。另一方面,要切实提高网络时代高校思政工作的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深挖各类人才资源,加强网络思政教育,特别是要把网络塑造成思政教育前沿阵地,做到传统教学与现代教育无缝衔接、相得益彰。就以高校辅导员为例,辅导员与学生微信、微博互动是当下交流的主要渠道,辅导员不仅要留意学生分享和传播的内容,更应该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和心理状态,从而进一步了解学生行为与思想观念,为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奠定基础。

2.加强主流价值宣传。开放的网络时代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高校思政工作的难度,为此,既要预防大学生思想脱离现实世界,更要增强大学生抵御网络不良信息和文化冲击的能力,这对我们高校思政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注重思想引领,加强主流价值的宣传和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2]。同时,高校思政工作人员要学会科学应用网络时代价值渗透功能,第一时间发布主流文化和价值观念,积极向社会传播好声音、正能量,对于一些负面信息也要积极主动加以引导,最大限度消除负面影响。

3.加强人际关系建设。网络时代具有虚拟性和匿名性特征,这些特点无形中迎合了当代大学生的好奇心理和围观心态,但一定程度上也淡化了人际关系,减少了情感交流,降低了学习主动性。所以说,高校思政工作人员必须营造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文化氛围,搭建人际交往的形式和平台,让校园文化活动促进大学生成长交流。同时,要积极打造友好型和学习型校园人际关系文化网络,切实让大学生从“低头族”走出来、抬出来,让更多大学生感受到校园人际关系的魅力。

4.加强舆情监督引导。高校作为大学生的培育摇篮,由于大部分大学生多处青年,涉世未深,阅历尚浅,很容易被网上言论扇动和利用,从而做出一些不理智行为。因此,高校思政工作人员必须密切关注、监督、引导大学生的网络舆论,进一步提高大学生自我防范意识,引导大学生在网上传播具有正能量的信息[3]。比如,通过加入大学生微信群、QQ群或者其他社交网络群组,高校思政工作人员可以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和言论信息,从而更好地为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创造条件、提供信息。

结语

在新世纪网络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面临诸多新特点和新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开展高校思政工作时必须全面准确认识网络时代带来的双重影响,努力克服消极影响,积极放大积极意义。同时,要探索网络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对策,推动传统教育优势与现代网络教育有机结合,不断把高校思政工作推向网络化,从而带动大学生的素质提升和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海廷,王光霁.移动互联网对高校思政工作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学理论,2017,(05):231-232.

[2]黄炜.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探索——以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16(02):82-84.

[3]涂曦.巧用“微时代”网络平台,做好大学生思政工作[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7,(24):58-59.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校教育思想政治工作互联网
高校设计教育网络平台的服务系统设计研究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
医院思想政治工作需做到“六结合”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论思想政治工作的人文关怀研究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