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知识如何辅助《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堂教学

2018-01-27伍丽仪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48期
关键词:历史课毛泽东思想历史

伍丽仪

摘 要:历史知识能提升《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堂教学的实效,但不能将“毛中特”课上成历史课。本文就从历史课对“毛中特”课的帮助,以及二者的区别着笔,谈谈历史资料应该如何辅助“毛中特”课堂教学。

关键词:历史知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帮助 区别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我国高校大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它是为了帮助学生系统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及其内容和精神实质而开设的。因为本课程所提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是在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很多教师在讲授本课程的时候会一不小心就讲成历史课。实质上,两课程之间有交叉也有区别。“毛中特”理论性强,除了需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来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以外,还需要有深厚的历史知识背景帮助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正确适当地运用历史知识,有助于我们讲好“毛中特”课程。

一、历史资料辅助“毛中特”课程教学的意义

1.历史知识能提升对科学理论的理解

两大理论成果的形成和发展不是偶然,它们是历史的选择和结果,只有把中国共产党九十多年的发展进程弄清楚了,我们的学生才能将现实和历史结合起来,才能掌握两大理论成果的历史选择的必然性及其内涵精髓。历史知识使政治理论通俗易懂,多学科融合使理论更有吸引力和说服力。

2.史政结合有助于学生历史思维能力和历史情感的培养

“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历史、未来和现实是相通。在政治课上融合党史、国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甚至是世界历史,使我们的每一个政治理论因此有了整体性和发展性,不再孤立和断层,这就是历史意识和历史思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前赴后继、艰苦卓绝的斗争这段历史,能很好地解释历史和人民为什么会选择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道路。正如习总书记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学”、“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政史结合,能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政治方向,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和现代意识,除了掌握了理论知识,还培养了人性中更难能可贵的历史情感。

二、切莫将“毛中特”课上成历史课

历史知识能够为我们的“毛中特”课堂提供很重要的帮助,有的老师把握不好“分寸”,容易将“毛中特”课上成了中国近现代史课。这便过犹不及了。

“毛中特”课程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出发,讲授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形成、发展及其科学内涵,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和社会主人翁意识,树立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的理想,为其终身奠定好基本的政治思想素质。而历史课的讲授的是历史上重要的人物、重大历史事件和战争、国家兴衰和社会思潮,旨在让学生学会用历史的眼光看问题,认识社会发展规律,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历史意识和历史责任感。可见,二者的教学目标、知识载体和传授角度是不一样。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牢牢把握二者的区别,明确在“毛中特”课堂上,历史资料是为了辅助政治理论知识的讲授而非主角。

三、历史知识如何辅助“毛中特”课堂教学

“毛中特”这门课程理论性、政策性、思辨性和逻辑性都很强,学生普遍反映本课程比较难学。了解中国近现代史是学好“毛中特”的有力杠杆。

1.通过历史事件推导出政治理论

所有的政治理论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们都是经过历史长河里洗练出来的精华。在“毛中特”课堂上,我们经常需要引史证明观点性,引史展开分析取得结论。比如“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这种抽象的理论,不了解中国共产党党史的同学是不能理解的。这时候,我们和同学们重温96年来,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建国以后,我们的党是如何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守党的性质和宗旨,为了民族的解放和独立、国家的富强、人民的幸福而披荆斩棘、浴血奋战的。是这个“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政党,才能让中华民族再次走向国际舞台的中心,使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指日可待。“领导核心”不是吹嘘或专制下的产物,它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2.引用历史资料佐证政治理论的内涵

政治理论内涵丰富,逻辑性强,但其本身不能证明自身是正确的、有价值的,而历史资料却能够担当此任务。比如学生经常会受网络舆论的诱导,意气用事,发出要“武力收复台湾”的不成熟的见解。所以我们在讲述“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理论,就必须引述从三国的孙吴政权派人开发台湾,到元朝在台湾设立行政机构,到明朝郑成功驱赶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到1945年日本宣布投降,无条件接受《波茨坦公约》和《开罗宣言》,把台湾交还给中国等等历史事实,推出让人信服、不可辩驳的结论——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一部分,中国人民从未放弃过台湾,因此“一个中国”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核心。再通过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过程和近年来在“一国两制”基础下实行高度自治所取得的较之以往更辉煌的成绩,使学生信服“两制并存”和“高度自治”是科学的、行之有效的理论构想。

3.介绍历史人物进行典范教育

典范人物教育一直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在“毛中特”課程里,同样需要通过典范教育来为同学们带来正能量和使命感。毛泽东同志长期深入农村考察重视调查研究,领导中国革命纠正“左”倾和右倾错误,经历了长征保存了革命的火种,在抗日战争中创造性地发明了“游击战”的战略在第二战场上成为敌人闻风丧胆的对手,建国以后通过社会主义改造使我国过渡为社会主义国家。除了在军事上和建设上的赫赫功勋,毛泽东同志在哲学思想上也颇有造诣,他的《矛盾论》、《实践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开山之作。我们在讲授毛泽东思想的时候,介绍毛泽东同志各个时期的情况,通过了解他艰苦奋斗的一生,有助于学生理解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更能让学生深深感受到一位伟人一生实事求是、将自己的命运和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的情怀。还有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习近平……在中国的每一个历史阶段,我们党一代代的领导人,为祖国殚精竭虑的精神,能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责任和担当,感受到家国情怀。他们是我们青少年的精神楷模。endprint

猜你喜欢

历史课毛泽东思想历史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现代思想的启蒙
毛泽东思想的永恒价值
“五味杂陈”——让历史课充满“历史味”
历史课点评的意蕴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三十六计第二计:围魏救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