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以人为本管理模式在小学管理中的应用

2018-01-27范维明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48期
关键词:小学管理应用探讨管理模式

范维明

摘 要:在新课改的推行下,我国教育领域在管理模式上发生了巨大转变,并积极推进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现今,这种以创新思维为导向的模式逐渐应用于小学管理中,以使教师和小学生在人性化的管理中能够增强对学校的归属感,进而发挥自身最大的主观能动性,自觉遵守学校的相关规定,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本文首先分析了以人为本管理模式在小学管理中的意义及当前小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随后探讨了该模式在小学管理中的应用,以供参考。

关键词:以人为本 管理模式 小学管理 应用探讨

引言

以人为本是管理学领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主要强调将人作为管理的中心,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并尊重人的价值和需求,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追求素质教育的当下,小学学校应将这种科学的管理模式融入实际的管理工作中,将小学生和教师作为管理的中心,构建和谐的校园氛围,以提升小学管理的人性化和高效化。但由于当前我国小学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使得促进以人为本管理模式的深入贯彻与落实成为小学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

一、以人为本管理模式在小学管理中的意义

我国传统的小学学校管理模式主要是以学校为核心、教师为主体、学生为被动者开展管理工作,极大地阻碍了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及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以人为本管理模式的应用对小学管理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有利于打破传统的教学管理观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围绕学生展开教学服务活动、彰显学生与教师的个人价值、提高办学效率和质量等[1]。

二、小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民主化管理意识不足

当前,我国许多小学学校常认为小学管理所涉及到的事务较为简单,只需在一定的经验下便能完成工作。一些领导还认为管理是学校管理部门的工作,无需学生和教师参与,严重缺乏民主化的管理意识。同时,有些学校领导在管理的过程中具有绝对的掌控权,常要求教师应严格按照学校的规定教学,不能随意改变教学安排,权利的集中化导致缺乏民主意识,使得教学手段和活动的开展受限,没有突出“以人为本”的重要理念。

2.管理模式过于固定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许多小学学校在管理模式上常容易形成固定思维,一些管理者认为若是改变教学模式,会产生许多未知的事情,且改革结果具有不确定性,会增加许多管理上的困难,还不利于后续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在实际的管理中,常一味坚持现有的管理模式,而在管理思想、制度上难以做出创新改变,无法满足我国当下教育领域改革的需要。

3.教育理念过于功利化

我国的教育管理理念和体制是典型的应试教育,常将一切教学活动的开展与考试相挂钩,非常重视学生的考试结果,导致教育理念过于功利化。在小学管理中,许多学校常一味追求工作效率和教学结果,使小学生常需面对繁重的课业和考试,过早陷入学习压力中,而忽略了对小学生爱好兴趣的开发与培养等精神建设[2]。甚至许多小学生的课余时间也常被各种补习班填满,严重阻碍了他们的素质化发展。

4.校园文化氛围不浓厚

在固定的管理模式下,许多小学学校的校园文化氛围被一味地学习与考试所填满,学生缺乏足够的课余时间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一些学校在管理上,为了让小学生能够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常保持一定的管理权威性,使得校园的氛围过于凝重与严肃,限制了小学生应有的活力与创造力。

三、以人为本管理模式在小学管理中的应用探讨

1.转变教学管理理念和模式

小学学校在管理的过程中,应适时转变和创新管理理念和模式,将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渗透于实际的管理工作中。首先,学校管理者要积极转变管理理念,加强与教师、学生及家长之间的沟通,多听取不同的意见和想法,并处理好各方之间的关系,以弥补管理中存在的不足,进而不断推动学校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其次,学校的管理者应定期对教师的教学状态和效果等进行调查和分析,并与教师针对当下的教学实际展开创新教学方式和管理的探讨,进而不断优化教学效果,逐渐形成民主化的管理模式。

2.建立合理规范的管理制度

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要求在将人作为管理主体、尊重人的价值的基础上,还应体现一定的公平、公正与公开。因此,为了深入贯彻这种管理理念,各小学学校应不断完善相关的管理制度,确保制度的有效性,从而促使学校各项工作都能有序开展。首先,规范教学管理制度,要求教师在开展一切教学活动前,都应在考虑学校制度的基础上再做出相应的改变,并将自己作为教学中的主导,正确引导小学生的学习行为。同时,应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进而不断提升教学效果。其次,建立有效的奖励制度。当学校教务人员或学生为学校的管理工作作出贡献和帮助时,学校应及时给予他们一定的奖励,如奖金、公开表扬等,激发他人的积极性。

3.引导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在管理中,若能激发学生的自主管理意识,则能够有效提高管理效率。因此,各小学学校在管理过程中应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和自觉性,引导学生主动进行自我管理,进而培养小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例如,在制定班规时,教师可给予学生一定的决定权,让学生自行列举出应遵守的规则,并由教师进行总结,从而提高班规的民主化,学生也能遵守自己制定的规则。

4.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学校是小学生重要的学习与活动场所,由于小学生尚未形成独立的思想意识,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开展管理工作时,学校应重视校园文化氛围的建设,以帮助小学生能够在积极和谐的环境下快乐学习。首先,学校可根据学生的个性化需求,适时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园活动,如班级之间的跑步、拔河、识字比赛等,充分彰显以人为本的理念,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教师可配合学校定期带领学生维护校园的卫生环境,并鼓励学生之间进行监督,以构建一个环境优美、和谐的校园。

5.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

教师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桥梁,更是能够全面了解学生动态的工作者,因此在贯彻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时,学校应重视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鼓励教师从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促使其能够积极配合学校高效完成管理工作。首先,可让教师参与到学校校务的决策中,增强教师的使命感,促使在民主化的管理中推动学校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其次,关怀教师的实际生活状况,并对有困难的教师及时给予一定的帮助,以使教师能够保持工作积极性,进一步推动学校实现现代化管理。

6.培养高素质的教学管理团队

由于学校管理者是转变管理模式的重要推动者和执行者,因此,在进行以人为本的管理工作时,学校应重视对相关工作人员专业素质的培养,并打造一支专业的管理团队,全面提升管理质量。首先,应对不同工作职责的人员进行针对性的培训,确保他们能够高效完成本职工作。其次,应定期开展讨论会议,以不断改进管理方式,进而逐渐提升学校整体的管理效率。

结语

综上所述,以人为本管理模式对小学管理效果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而由于小学是我国义务教育重要的基础阶段,因此,各小学学校在实际的管理中应不断转变和创新管理理念,将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渗透于各环节的管理中,尊重教师与学生,不断规范自身的管理制度,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意识与能力,并加强对教师的人文关怀,进而营造一个良好和谐的校园氛围,不断提高小学管理与服务的质量,促进学校的健康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柏生田.浅议以人为本管理模式在小学管理中的应用[J].吉林教育,2016,(18):32.

[2]周海滨.浅议以人为本管理模式在小学管理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5,(02):158-159.

[3]王宪茹.“以人为本”在小学学校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中華少年,2017,(01):266-267.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学管理应用探讨管理模式
小学管理中的德教教育和安全管理问题
ADS—B在空管中的应用探讨
高校网站安全管理研究与探讨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生物监测及其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探讨
水溶性色粉在防冻液中的应用探讨
工程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学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