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用项目式学习提升小学生阅读能力研究初探

2018-01-27龚哲勇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48期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

龚哲勇

摘 要:本文简介项目式学习的概念及特征,以具体案例阐述了项目式学习在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过程中所起作用,把项目式学习运用到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项目式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 阅读能力

项目式学习(project-based learning, 简称PBL)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让学生对现实生活中复杂的问题或挑战进行研究,让学生在一段时间内,以小组合作的方式精心设计项目,制定实施计划并执行项目研究,通过多种形式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掌握新知识、获得新技能。

在项目式学习过程中,不仅仅要求学生能够学会相关的学科知识,还要懂得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将这些知识学以致用,这是项目式学习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在语文教学中运用项目式学习会使学生积极地收集信息、获取知识、探讨方案,以此来解决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从而潜移默化的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地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这些关于阅读教学的实施建议和项目式学习的培养理念是具有共同之处的。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恰当地运用项目式学习,可使学生在学习前就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学习中增强阅读理解能力;在学习遇到不利情况时能总结提炼阅读技巧,从而培养他们独立思考、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一、项目式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教授《古诗二首》一课,有学生介绍所搜集资料时问到李白的号为什么是“青莲居士”?我根据这一问题,引导孩子们进行《古代文人“名、字、号”的研究》。确立以此内容为主题的项目学习活動之后,构建阅读任务,以任务驱动的学习方式,将这一个核心主题分解成若干个小主题。通过具体可执行的阅读任务,可以使学生明确学习任务,有利于阅读期待的激发。接下来,我们根据分解好的主题,确定阅读书目,根据自己小组的选题展开讨论。交流汇报的过程也就是项目成果展示的过程。在项目学习过程中产生互动,使学生在主动参与探究中产生积极的阅读兴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把每一个学生都领进书藉的世界,培养对书籍的酷爱,使书籍成为智力生活中的指路明星。”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是小学语文教学义不容辞的责任。这种项目式学习的运用,使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书,大大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个项目推动学生对古人的“名、字、号”有什么含义,三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如何运用等问题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同时也积累了很过相关的小故事,了解了一些典故趣闻,也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他的文学作品作好铺垫。

二、项目式学习有助于增强学生理解能力

在四年级语文课堂中,在教授《桥之思》一课时,有学生在课堂上提出:“桥究竟是怎么建成的?”基于这一问题的提出,老师组织学生进行《桥是怎么建成的?》这一项目的研究。随后,这种以“桥”为主题的学习、游戏和体验活动应接不暇:在体育课上搭人桥,在美术课上画桥,在数学课上量桥,在语文课上写桥……这些都是学校开展的课程整合项目学习活动,教师首先做的就是想方设法吸引学习主动参与。学生通过课外查找资料,结合科学课堂,最后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出了各种各样的桥:比如锁链桥、木桥、纸桥……最后,老师与学生总结这一项目的结果时,再提出问题:“有形的桥总有办法可以制造出来,但还有一种无形的桥却是存在于人们内心的,你们明白吗?”基于这样的问题思考,学生才进一步去思考“桥”的文化内涵,进而再去搜集很多小故事,理解了“桥”更深层的含义,那就是理解、沟通、交流……

随着学生参与该项目的学习,他们对文本的认知不再停留在文字表面,而是会带着自己对生活的认知和理解,形成极具个性化的阅读理解。尤其是在“桥”这一主题下,用多途径、多形式、多元化的方式来实施,有说的、读的,也有写的、算的,还有做的、画的。在这些具体可操作的桥之上,更有基于心灵层面的“心灵之桥”,让学生从艺术的角度、文学的角度、科学的角度架起一座心中的桥梁,通向自己的美好世界,这是最有意义的地方。这种项目式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从表现的桥更深入地体会内心的“桥”,从有形到无形,这样的理解更深入,体会更深刻。从这个意义上讲,这种项目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也促进其综合素养的提升。

三、项目式学习有助于训练学生阅读技巧

在学习五年级《水》这一单元时,几篇不同的文章都是围绕“水”来写的。讲课时,有学生提出水和我们的关系究竟有多大?经过思考,我们做出《水与人类》的项目学习活动。这个单元的三篇文章,文体都不相同。学生想要完成这个项目,就必须建立在对文本的深入理解之上,而想要很好的理解文本,则必须关注这三种不同的文体。《生命与水》是说明文、《古诗二首》是古体诗歌、《一个苹果》是记叙文,这三种文体的阅读,在学生在做项目之前是必须深入的学习的。所以,说明文要把握说明方法去体会的说明内容,古诗要理解内容去品味情感,记叙文要通过表达方法去感悟形象……在学生做项目之时,这些阅读技巧的积累,已经得到一定的训练与提升。

作者的表达意图,采用的文体也就不同,这一点对学生在阅读中个体的心理活动产生积极的作用,从而使学生掌握阅读技巧,得到教育和启迪。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关注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表达技巧,会留心文本的章句修辞和标点运用,更会带着自己对世界的初识来评析、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在这个过程中,项目学习的最终成果和作品则是一个“外显”的活动,而学生不断地“内化”文本上的知识,这样的“内”“外”交替才会有效地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得以发展。

总而言之,这种基于项目式教学的语文课堂,能更好地使我们完成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能力与方法的培养,情感与态度的熏陶。同时,语文教学中的项目式学习还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了学生的理解能力,训练了学生的阅读技巧,对小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有一定的积极作用。endprint

猜你喜欢

项目式学习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
项目式学习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探究
在初中物理中实施项目式学习
网络信息平台支持下的PBL英语教学实践与研究
基于项目式学习的大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
强化师生互动, 保持课堂活力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要返璞归真
试析提高二外日语阅读能力之对策
分层导学有效提高小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研究
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增强学生应用题解答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