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无痛胃镜下电凝电切治疗上消化道息肉效果分析

2018-01-26程思根李畅民

中国实用医药 2018年2期
关键词:无痛胃镜

程思根+李畅民

【摘要】 目的 讨论无痛胃镜下电凝电切治疗上消化道息肉的临床效果。方法 66例上消化道息肉患者, 根据抽签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33例。实验组使用无痛胃镜下电凝电切治疗, 对照组使用内镜下电凝电切治疗。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09%,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30%;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73±1.51)min, 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9.06±2.01)min;实验组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上消化道息肉患者使用无痛胃镜下电凝电切治疗, 可以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无痛胃镜;电凝电切;上消化道息肉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8.02.019

息肉是一种黏膜上的隆起, 由于局限性的增生从而形成的肿物。息肉有可能会转化为癌症, 并且息肉越大越容易发生癌变[1]。有研究发现, <1 cm的息肉发生癌变的几率为0;息肉大小为1~2 cm发生癌变的几率为0.9%;息肉

>2 cm时, 发生癌变的几率为8.2%[2]。为了研究无痛胃镜下电凝电切治疗上消化道息肉的效果, 本文选取在本院治疗的66例上消化道息肉的患者进行分组研究, 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9月~2017年9月在本院治疗的66例上消化道息肉患者, 根据抽签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各33例。实验组女16例, 男17例;年龄最小26岁, 最大60岁, 平均年龄(32.9±9.2)岁;8例患者为胃大弯息肉, 13例患者为胃窦息肉, 12例患者为胃底息肉。对照组女15例,

男18例;年龄最小27岁, 最大61岁, 平均年龄(33.2±

10.5)岁;7例患者为胃大弯息肉, 15例患者为胃窦息肉,

11例患者为胃底息肉。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1. 2. 1 实验组患者采用无痛胃镜下电凝电切治疗。在手术中使用高频电发生器、配套的圈套器以及电刀等(Olympus PSD-20型)。电凝指数为2~4档, 电切指数为2.5~4.0档。经过无痛胃镜检测发现息肉≤0.5 cm, 使用电刀尖的电灼切割。当息肉>0.5 cm时使用圈套器切割。在切割的过程中需要尽可能的吹干息肉组织上的水汽以及黏液, 防止出现导电烧伤的情况。在手术后, 需要给予患者常规的制酸剂以及胃黏膜保护剂, 持续2~4周。手术后3 d内可以进食流质饮食, 之后可以进食常规食物。

1. 2. 2 对照组患者采用内镜下电凝电切治疗。手术中使用高频电发生器、配套的圈套器以及电刀等(Olympus PSD-

20型)。电凝的指数为2~4档, 电切指数为2.5~4.0档。经过内镜检测发现息肉≤0.5 cm, 使用电刀尖的电灼切割。当息肉>0.5 cm时使用圈套器切割。在切割的过程中需要尽可能的吹干息肉组织上的水汽以及黏液, 防止出现导电烧伤的情况。手术后需要给予患者常规的制酸剂以及胃黏膜保护剂, 持续2~4周。在手术后3 d内可以进食流质的饮食, 之后可以进食常规食物。

1. 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平均手术时间以及并发症(腹部疼痛、术后渗血、感染、息肉残留)发生情况。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兩组平均手术时间比较 实验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73±1.51)min, 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9.06±2.01)min;实验组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09%,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30%;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上消化道息肉是一种常见的并且发病率很高的疾病, 发病的原因是由于上消化道的黏膜出现局限性的隆起病变[3]。临床中上消化道息肉分为增生性以及腺瘤性。如果不能及时治疗, 会随着病情的发展出现消化道的穿孔、消化道出血的症状[4]。在治疗中一般使用手术治疗[5]。在手术中使用无痛胃镜检测的诊断率高于内镜检测的诊断率, 因此, 在手术中使用无痛胃镜更合适[6]。在治疗中使用无痛胃镜下电凝电切, 可以使患者在睡眠的情况下进行检测, 减少患者的痛

苦[7]。并且无痛胃镜可以减少患者由于痛苦产生的消化道分泌物增多的情况, 减少患者的恶心、腹胀、呕吐情况, 有利于医生发现病变的位置[8]。无痛胃镜可以增加患者的依从

性[9]。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9.09%, 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30.30%;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平均手术时间为(4.73±1.51)min, 对照组平均手术时间为(9.06±

2.01)min;实验组的平均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李文东[10]研究的无痛胃镜下电凝电切治疗上消化道息肉效果分析的研究结果, 与本文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 对于上消化道息肉患者使用无痛胃镜下电凝电切治疗, 可以减少患者并发症的发生, 值得临床使用和

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慧, 张恩, 王勇, 等. 无痛胃镜下电凝电切治疗上消化道息肉的效果分析.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6, 22(10):89, 111.

[2] 桂道军. 无痛胃镜下电凝电切治疗上消化道息肉临床探讨. 中外医疗, 2016, 35(22):105-107.

[3] 文玉平, 彭凤英. 康复新液在上消化道息肉电切术后的应用效果观察. 海南医学, 2012, 23(1):70-71.

[4] 冯碧刚. 热活检钳摘除消化道息肉的疗效观察. 中国社区医师, 2017, 33(9):39-40.

[5] 杨循, 雷平光, 黄允坚. 无痛胃镜下电凝电切治疗上消化道息肉临床观察. 河北医药, 2014(3):382-384.

[6] 姜冠军, 徐建光. 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治疗上消化道息肉疗效分析. 浙江临床医学, 2014(9):1420-1421.

[7] 黄智. 无痛胃镜下治疗上消化道息肉166例疗效分析. 四川医学, 2014(8):1044.

[8] 孙琛明, 吴杰, 王萍, 等. 无痛胃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胃息肉的临床分析. 吉林医学, 2014, 35(8):1678-1679.

[9] 荣梅. 应用电子胃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术治疗上消化道息肉116例的临床分析. 当代医药论丛, 2012, 10(2):70-71.

[10] 李文东. 无痛胃镜下电凝电切治疗上消化道息肉效果分析.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 7(7):43-44.

[收稿日期:2017-11-02]endprint

猜你喜欢

无痛胃镜
无痛胃镜在消化性溃疡合并轻度高血压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分析
不同初始剂量丙泊酚在无痛胃镜麻醉中的效果探讨
面罩预吸氧联合深呼吸对无痛胃镜检查中低氧血症的预防作用
无痛胃镜的护理安全管理
依托咪酯脂肪乳—丙泊酚混合液在老年无痛胃镜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依托咪酯脂肪乳—丙泊酚混合液在老年无痛胃镜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护理干预在无痛胃镜中的应用效果
无痛胃镜检查中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的麻醉效果研究
老年患者对咽部局麻加静脉麻醉无痛胃镜检查的安全性
无痛胃镜联合结肠镜应用于高血压患者中的效果及安全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