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奉献、爱与希望:最靓丽的教育风景线

2018-01-26广东省汕头市大窖小学陈燕华

小学时代 2018年1期
关键词:苏霍姆老师教育

广东省汕头市大窖小学 陈燕华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师队伍在国家振兴发展道路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家要兴旺发达,教育必须兴旺发达,但教育发展的关键在于必须要建设和造就一支有坚定理想信念、高尚道德情操、扎实学识功底、深厚仁爱之心的高素质教师队伍。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只有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才有高质量的教育,只有高质量的教育,才能培养出高品质的人才。

教师的教育工作是极为艰辛的。教师每天重复着平凡琐碎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是什么让教师超越烦琐?是什么让教师甘于奉献?首先是坚定的教育理想和信念。湖南省双峰县沙塘乡的大山深处,乡村女教师李冬贞一干就是34年,她是校长,也是唯一的教师,还是留守儿童的“全职保姆”。一边上课一边煮饭是李冬贞的生活常态,她每天从早到晚忙个不停,把自己的心血都倾注在学生身上。多年来,李老师花在孩子们身上的钱不计其数,可她自己却“土气得不像个斯文的老师”。对此,她很坦然:“穷是穷了点,但自己紧紧手也就过去了,可孩子们正是长知识、长身体的时候,他们要用的、吃的东西少不得啊。”李冬贞坚信,只要自己坚持留守,就一定能够为沙塘乡的山区教育事业撑起一片蓝天。而她之所以能做到义无反顾地为山区教育事业做贡献,其动力无疑源于内心坚定的教育理想和信念,也正是这样的信念让她放弃了优越的条件,选择身居“深山老林”默默奉献。

《论语》有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学生对于教师不仅会听其言,更会观其行,教师在学生眼中是为人师表的模范,是学生道德修养的镜子。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真正的教养性表现为:学生能从他身上看到一个引导他们攀登道德高峰的引路人,从他的话里听出他在号召他们成为忠于信念、对邪恶毫不妥协的人。”这亦如习主席所说的那样:“好老师应该取法乎上、见贤思齐,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提升人格品质,并把正确的道德观传授给学生。”荣获“第四届全国道德模范”称号的龚全珍是开国将军甘祖昌的老伴,她坚守农村教育几十年,把自己赤忱的爱投入到基础教育事业上。离休后,龚全珍积极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倾尽全力捐资助学、扶贫济困,开办“龚全珍工作室”,服务社区、服务群众,从青春岁月坚守到耄耋之年,为广大群众做了大量的实事好事,受到当地干部群众的尊敬和爱戴。龚老不但甘于奉献,“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而且坚持做到“身正为范”,并终生践行。古人说:“经师易求,人师难得。”高尚的道德无论对于教师还是学生都是极为重要的。龚老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楷模,其事迹也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民教师。

“做好老师,要有扎实学识。”这是习主席对教师的基本要求,体现了学识育人的导向。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教师面临的教学难度越来越大,教师需要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丰富自己的思想,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和学识素养,学习先进的教育方法,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四川成都金堂县清江镇可口可乐希望学校是一所农村学校,胡春霞老师在这里一待就是19年。作为耕耘在课改第一线的语文教师,胡春霞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和素质教育的新理念,不断丰富自己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时刻关注语文学科教学新动态,吸收借鉴最新的教研成果,注重教学相长,学以致用。在学校添置了多媒体教室后,胡春霞利用课余时间加紧钻研,努力学习,逐渐掌握了多媒体教学这种新兴的授课方式,上课时能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并积极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使语文课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鲁迅认为“教育根植于爱”,苏霍姆林斯基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这份爱是伟大的:教师既要热爱教育事业,也要热爱自己的学生。全国模范教师叶德元认为,教育其实就是爱,就是要用更多更新的方式去爱身边的每个孩子,让他们真正体会到被爱的幸福。在叶老师的班级,“爱”是班级文化最重要的纽带。每个孩子过生日,叶老师都会送上一份小礼物。师爱是教育事业成功开展的“催化剂”,师爱也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教师只有热爱教育事业,才能战胜因烦琐的日常工作所产生的倦怠情绪,教师只有热爱自己的学生,才能搭起师生间沟通的桥梁,才能赢得学生的理解与敬重,才能无愧于“天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这个称号。在汶川地震中,不管是舍身护生的谭千秋,还是先救他人娃的聂晓燕,他们都在平凡的岗位上用自己的汗水、鲜血乃至生命,为自己的学生赢得了活下去的希望和机会。他们在自己所热爱的教育事业上发光发热,用奉献诠释了师德,用爱为人间谱写了一曲生命的赞歌。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教师只有在教育路上甘守三尺讲台,不断勉励自我,从思想、学识上不断提升自我,国家教育才有望实现跨越式发展,中华民族才有望实现伟大振兴。为此,笔者坚信,只有奉献、爱与希望才能筑出中国教育最靓丽的风景线。

【参考文献】

[1]林涛编.苏霍姆林斯基教育名篇[M].桂林:漓江出版社,2011:37.

[2]石连海.最新教师法治教育读本[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16:85.

猜你喜欢

苏霍姆老师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像苏霍姆林斯基那样做教师
他为什么令人敬仰
10封被尘封的苏霍姆林斯基“给儿子的信”
——译著背后的故事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O.B.苏霍姆林斯卡娅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