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光大课间体育活动有效开展的途径

2018-01-26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北城龙岩谢洋小学黄婷芸

小学时代 2018年1期
关键词:课间阳光运动员

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北城龙岩谢洋小学 黄婷芸

根据《教育部关于印发切实保证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的规定的通知》(教体艺2号)的精神,学校要重视大课间的体育活动开展工作。

一、大课间的体育活动开展需充分结合舞蹈

在开展大课间的体育活动时,要重视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普适性。普适性是指该项体育活动难度不太高、运动量不太大,持续活动的时间不必太强,又能锻炼人的身体,使人乐于参加体育活动,能在体育活动中伸展肢体。因此,学校要开展普适性的体育活动,让每一名学生都愿意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便可以让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大课间表演啦啦操。啦啦操原是欧美体育竞技节目中,啦啦队员为了激励运动员而表演的体操。到竞技节目休息的时候,表演啦啦操的队员会站在竞技场的中心表演啦啦操,帮助观众松弛紧张的情绪,为接下来要继续完成竞技活动的运动员打气。啦啦操是一种介乎于体操和团体舞蹈的运动,教师可以结合啦啦操的特点,引导学生表演啦啦操:第一,选择适合的音乐,啦啦操没有固定的音乐,只要音乐节奏欢快、韵律强烈、可鼓舞人心,教师可引导学生优选音乐来加强学生的投入性。第二,引导学生应用阳光的态度来表演啦啦操,教师要让学生了解,啦啦操表演的目的是为了给其他运动员加油的,啦啦操队员要用饱满的情绪投入表演、要用阳光乐观的精神为运动员加油。当学生带着阳光的心情投入表演时,他们的心情会变得愉悦。第三,引导学生尽可能地舒展肢体,啦啦操的动作一般不太复杂,这是因为原本啦啦操的表演者就只是运动爱好者,而非运动员本身的原因。所以,它的动作多半以普通人都能做得标准,并可舒展肢体为主,这种难度正好适合大部分的学生,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虽然啦啦操并不难,但是学生必须要舒展肢体,通过表演传达自己的激励之情。第四,重视表演一致性,啦啦操的动作虽然不复杂,但是很重视团队的表演。这是由于啦啦操要用整体的力量激励运动员,而不是靠一个人的力量激励运动员的缘故。教师要引导学生以啦啦操表演员的身份来激励自己,投入团队表演中,不可因为自己一个人不积极的表演而影响了团队舞蹈的效果。

当前很多学生不喜欢在大课间做传统体操,他们觉得传统体操太枯燥,没有时尚感,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做具有时尚感,又富有韵律、具有团队表演性的啦啦操,激励学生投入到体育运动中来。

二、大课间的体育活动开展需融入趣味游戏

大课间的体育活动不能只是轻量级的活动,否则运动量过小,会失去锻炼学生身体的意义。然而如果教师要求学生在大课间参加长跑等训练,又会让学生觉得这样的体育活动负担太大、过于枯燥,从而产生排斥感。教师可以应用引导学生做体育游戏的方法来进行锻炼。

比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玩“捉人”的游戏,这个游戏的规则为在体育场上画一个圈,圈中一共有十名学生。其中一名学生当鬼,其余九名学生当人。当鬼的学生要蒙住眼睛去抓人,被抓到的学生当鬼去抓人,抓到鬼的学生继续当人。在游戏时间过去后,要看谁当的鬼次数最多,当鬼次数最多的学生要受惩罚。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到游戏的技巧,比如当鬼的学生要调动一切感官,判断人在哪里,然后通过缓慢移动、迅速抓人的方式抓到人;当鬼的学生可以一边移动,一边应用“演技”迷惑他人,然后抓准时间迅速抓到人,而当人的学生则要学会轻巧走位,学会利用巧妙移动的方法摆脱“鬼”的跟踪,或者把“鬼”移到别人的位置。学生在追与逃的过程中,身体就得到了锻炼。

教师要锻炼学生的身体,不一定要采取综合的、高强度的、专业的体育训练,而可以应用设计有趣的体育游戏来达成目的。教师引导学生参与体育游戏有以下目的:第一,增加体育活动的趣味性,让学生愿意参加体育锻炼;第二,增加体育活动的竞技性,使学生愿意在竞技中忘记了锻炼的艰辛;第三,增加体育活动的多样性,让体育锻炼的过程变得丰富多彩。

三、大课间的体育活动开展应结合相关要素

在大课间的体育活动锻炼中,还可以加入时尚因素、文化因素等。部分学生对体育文化感兴趣,部分学生对当前热门的体育锻炼感兴趣,教师可以在体育中增加这些因素,强化体育锻炼的效果。

比如近期一部非常热门的体育电影叫《摔跤吧!爸爸》,它讲述的是在印度这样一个男尊女卑的环境中,两名女孩在爸爸的支持下练习摔跤,最终取得了世界冠军,帮助印度女子找到一条独立自强出路的故事。很多学生通过观看电影对摔跤这种项目产生了兴趣。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沙场中练习摔跤,引导学生了解自由摔跤的文化,让学生在摔跤的过程中接受身体对抗训练、意志的训练等,还可以应用电影的情节激励学生:“女学生不是弱者!女学生也要把身体练得很强壮,只有身体强壮了,才会不被人欺负!”也可给予男生激励:“女学生都在积极训练起来了,男生还要继续趴着吗?难道身为男子汉,要像电影中的那些男人一样,被女孩子摔到沙子里去?”教师结合电影中的台词和场景,帮助学生进入锻炼的情境,可让学生愿意自发接受训练。

学生在生活中会接收到各种体育资讯,比如学生在看动画片《灌篮高手》时,会对篮球产生兴趣;看《摔跤吧!爸爸》,会对摔跤产生兴趣;看与瑜伽有关的视频时,会对瑜伽这种运动产生兴趣。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需求引导学生训练。教师要在引导学生训练时,将学生分成三个层次:对于仅仅只对这种运动产生兴趣的学生,要通过引导学生锻炼来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对于对体育活动拥有一定兴趣的学生,可鼓励学生持续参与训练,把它当作一种兴趣爱好;对于痴迷这种运动并有天赋的学生,要专门训练,给予专业的指点。教师应用这种分层次训练的方法,既可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又可避免过多的训练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学习负担。

总之,国家要求学生开展阳光大课间体育活动,部分学生畏惧体育训练,可能会产生逃避训练的思想。教师要为学生制订多元化的训练方案,使学生在训练时总能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只要学生愿意参与训练,体育活动就能锻炼学生的身体素质。

【参考文献】

[1]柳毅.谈阳光教学理念下大课间体育活动的展开[J].小学教学参考,2016(21).

[2]马彦萍.基于阳光体育运动的中小学体育改革[J].教学与管理,2013(21).

[3]戚鹏宇,陈涛.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开展模式的选择[J].教学与管理,2011(09).

猜你喜欢

课间阳光运动员
“在党的阳光下茁壮成长”
走,出发!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课间10分钟
课间10分钟
走在阳光路上
快乐课间
课间10分钟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