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视数学阅读教学 提升学生数学素养

2018-01-26福建省长汀县童坊中心学校陈春荣

小学时代 2018年1期

福建省长汀县童坊中心学校 陈春荣

小学生由于年龄特点和认知结构的原因,数学阅读的能力较低。数学教学不仅是语言文字的阐述,还包括一些符号、图表等的阅读。由于数学的特殊性,数学阅读不仅要关注概念的阅读,还要关注概括、归纳、推理等一系列的学习。因此,要重视数学阅读教学,提升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阅读兴趣

由于数学的特性,使得教材内容重在分析、推理和抽象概括,这会让学生对教材的阅读产生困难。心理学认为,学生有了兴趣,就能主动学习。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数学活动中,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独立思考,主动探究,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教学《面积和面积单位》时,可创设问题情境:小亮和小勇这两位同学做了个形状不同的长方形相框,他们一同来到玻璃店,为相框装玻璃,在付钱时,老板却让他们付同样多的钱。这合理吗?为什么?这样质疑问题既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性质的认识,又加深了对数学语言的理解,从而激起学生阅读课本的兴趣。

2.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在教学中,要把各种各样的生活情境呈现出来,让学生充分阅读理解,从情境中获取信息,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去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教学《圆锥的体积》时,准备好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的量杯各一个,先让学生猜两者有什么联系。学生很快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并急于想知道自己的看法是否正确。这个时候再引导:“看看课本中是怎么说的?是否和你想的一样?”学生对书本就产生了浓厚的阅读兴趣,自觉打开课本阅读相关内容来验证。

二、养成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在平时的练习中,经常发现学生会有稀奇古怪的错误出现,究其原因是学生读题不完整,读一半就答题,有些学生根本不读题,只简单浏览一下就凭感觉做。要想矫正错误,就要想办法提高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从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开始。首先,要培养阅读的自觉性。在阅读时提醒学生不能一心多用,要静下心来把所有的题目读完后再解答,特别要理解题目意思。其次,要学会思考。如在阅读时,可以问自己:已知条件是什么?未知条件是什么?哪个条件是关键的?有没有多余的条件?要求什么问题?从哪个条件入手?再者,要保证阅读的时间。课上老师要留足时间给学生阅读,要达到掌握的目的,做题时,学生自己要保证阅读的时间,要达到理解的目的。

三、重视阅读,提升思维能力

在学生作业中,对于判断题、应用题等思维题型容易失误,调查发现是因为没有正确阅读思考造成的,深入分析,就是学生对于数学阅读的重视不够,缺少阅读习惯,导致解题能力较差。在日常教学中,部分教师将数学定义、定理、公式、法则等直接灌输给学生,比如教学《数学阅读》时,也是“全权代办”,教师简单介绍,不给学生阅读的机会,导致阅读能力差,阅读不得法,学习仍然是被动接受,缺乏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缺乏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学生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的参与者。阅读是一种学习方式,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进行数学思考,对提升学生数学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基础。如要加强数学思维训练,提升思维能力,最为主要的一个基点就是要强化“数学阅读”。

四、教给方法,强化能力培养

由于数学语言具有简洁、抽象的特点,给学生数学阅读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数学中的阅读主要集中在概念、法则、释义等方面,必须读出数学语言的科学性和逻辑性。

1.教会学生阅读的方法

初读时重在了解学什么,通过阅读达到初步认识概念、公式、法则等目的。对于一些困难度不大,适宜学生阅读的内容,教师都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阅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降低难度,给出阅读提纲,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去思考。

细读时重在讨论题目,理解知识。对关键字词进行圈、点、批、划、注,对公式、定理、概念等应反复阅读,甚至大声朗读出来,直到理解其真正的含义后再开始答题。如遇到较长的词句,一遍不懂就读两遍、三遍,要反复地读,直到读懂为止。

精读时要咬文嚼字,一字一句地读,每一个重要的字词都要理解清楚。很多名词、符号要引导学生借助想象,结合生活经验或结合课本具体例子来理解,任何一个知识点的不理解都会影响学生对整个知识的理解。

如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指导学生初读时先了解要学什么知识;细读时思考:为什么要用分数表示?什么情况下可以用分数来表示?精读时让学生抓住“平均分”来质疑问题。

2.整合学科阅读方法

数学阅读是一个不断思考与推导相结合的过程,数学阅读时要读写结合,手脑并用。在平时阅读指导时,可以借鉴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将主要字词圈起来,重点理解。数学教学中充满了分析和推理,让学生亲自算一算、摆一摆、画一画等,使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

如教学“相遇问题”时,要让学生抓住“同时”“相向而行”“相遇”等这些关键词并画出线段示意图,标出已知条件和问题,理解题目意思后,再找出数量关系解题。

3.学会阅读主题图

数学课本的主题图主题鲜明、色彩鲜艳,有人物、有情节,贴近生活,深受学生喜爱,反映所要学习的知识内容、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教学时应根据实际,引导学生对主题图进行合理阅读,从而使“主题图”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知识、提高学习能力的有效载体。

作为数学教师,要重视培养数学阅读能力,养成阅读的好习惯,让学生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让数学课堂因阅读而变得有滋有味,因阅读而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