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历缘分,经历成长
——一位小学美术教师的成长故事

2018-01-26江苏省海门师范附属小学

小学时代 2018年1期
关键词:缘分陈老师一节课

江苏省海门师范附属小学 顾 婕

有一种成长,叫做经历。

一种缘分,一个选择,一条道路,一次努力,都是经历的一部分,它们犹如空气一样慢慢滋养着血脉和灵魂,让成长悄然发生。

我相信缘分。第一次的相识,就让我们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是我刚进入初中的一堂美术课,老师要选课代表,并展示上一课作业,问:“这幅铅笔盒是哪位同学的作品?”这时举起了一只小手,没错,那就是我。老师微笑着对我说:“你就是我的课代表了!”她就是我人生道路上的启蒙老师——陈铁梅老师。

陈老师的课堂充满艺术的感染力,陈老师举手投足间散发出特别的艺术气质,这些都深深吸引着我。就在那时,陈老师早已在我年少的心里种下了美术教育这颗闪亮的种子。于是,初中毕业时我报考了师范学校,然后如愿当上了小学美术老师,从而成就了我的理想。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是我当时最真实的心情写照。刚踏上工作岗位,经验值基本为零的我,只能凭感觉,摸着石头过河。辅导学生无从下手,课堂教学不够鲜活。我一筹莫展,觉得自己太差劲,都开始怀疑自己的选择。但是,不能做“逃兵”的信念一直支撑着我,我将自己的苦恼告诉陈老师,陈老师鼓励我不要气馁,还分享了她的经验。陈老师的话语让我领悟到我必须多学习,善思考,勤总结。

“既然选择了远方,就要风雨兼程。”汪国真的这句话成了我的座右铭。再遇到难题,我就向陈老师取经。但毕竟我在小学,陈老师任教初中,交集很少。就在这时,市局领导想发挥名师的辐射力,陈老师也成为其中一个名师工作室的领衔人。于是,共同追寻教育梦的一群人组成了这个工作室,我也有幸加入。

陈老师制定了“十个一行动”,即“每月一次活动,每次一节课,每次一堂讲座,每次一场研讨,每年一次观摩,每学期一本书,每年一趟采风,每人一个博客,共做一项课题,每次一辑《简报》。”这种高强度、高密度的活动模式的开启让我很难适应,也让我应接不暇。最难熬的是“每次一节课”,也就是“每人每年必须开始至少一节海门市级以上的公开课。”这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至今我还清晰地记得当时的各种担心:活动都邀请全市美术老师来参与,他们都是行家里手,可马虎不得呀!从选课到备课都得自己一个人完成,上什么内容呢?怎样能上好呢?无奈、难熬、压抑充斥着我的心脏,就像乌云布满了天空。就这样,在愁云惨淡的日子里熬出一节公开课,硬着头皮上了下来!所幸,效果比自己预想的要好,我感觉能松一口气了,可陈老师要求必须写教后反思,还得趁热打铁,两天内完成,不少于1500字……这长篇大论的教后反思不就相当于一篇小论文?这是我最不擅长的,怎么办?我的心里又像打翻了五味瓶,不是滋味。硬着头皮,七拼八凑,终于写完一篇自己感觉还行的反思发给了陈老师,陈老师看完也没多说,只让我继续努力。

同事安慰我:“熬一熬就过,以后听别人上课就轻松了。”他们哪知道,工作室早就规定,听课还得评课,必须围绕两点来写,分别是“这一节课给我的启发是什么?如果我来上这节课,将有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这种个性化的营养套餐整整进行了两年,我感觉这两年就是在备课、上课、听课、反思中进行了无数次轮回。慢慢地,我从焦虑走向了从容,从容面对每一次站在讲台上与孩子们的心灵对话,从容面对每一次对自己的反思,从容面对每一次的犀利点评,直到有一次陈老师在我的评课稿后写下了这样的评价语:“你已渐入佳境。”这时,我聆听到了自己花开的声音。

我开始沉潜到课堂中,通过课堂不断磨砺自己,不断叩问自己,我思考如何帮助孩子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如何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力,如何为创设最佳的教学去寻找最有效的课程资源,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等等,沉潜的结果是我的课堂从无趣变得生动,从手足无措变得有条不紊,在以后的几年中,我先后参加了县级优课评比、市级课堂展示、江苏省评优课等,都获得了比较令人满意的成绩,而这成了成千课堂的额外奖赏。当然,这个过程中,我强烈感受到了一种温暖向上、凝聚力强大的力量,是这股力量让我站起来,走起来,成长起来。

2014年,我开始从研究课堂走向了研发课程。我“抢到”了工作室《百幅名画欣赏》课程的整整一个阶段的名画课程,写文稿、录微课、做书稿、拍电视,一样都没有落下,看到这些成果不断生长出来,我兴奋极了,但更让我兴奋的是,我学会了课程研发的方法——做调研、做策划、做方案,实施,编著教程,整理资料,开展评价……这是一种反观现实、别样视角、认识框架的哲学思考,而这引导着我明确了为学校童话特色再抹上一道绚丽的色彩的理想,我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童话绘本课程。首先通过童话绘本研发,让孩子爱上童话,丰富情感,深化童话教育,浓厚学校的童话特色。其次,通过两至三年的努力,在孩子心中打下童话的底色,烙上创造的痕迹。最后,让喜欢读绘本的学生都能自己创作童话绘本,从简单的形象到单幅的插画,再到创编连贯而完整的童话绘本故事,层层递进,实现种子到果实的梦想。这一课程作为学校校本课程研发项目参加了海门市的卓越课程汇报和评比,获得好评;多次在新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代表团来校交流学习中,作为学校推荐的研发课程向与会老师讲述,赢得了掌声,获得了赞誉。

不记得自己究竟经历了多少个无眠之夜,不记得自己究竟经历了多少次磨课评课,不记得自己究竟经历了多少次课题、课程的从头再来,但我记得在这个过程中,我经历失败,品尝痛苦,我陷入瓶颈,走入迷惘,失望过,徘徊过,但“只要付出,就会成长”,“只要坚持,就会遇见庆典”。这几年,我迅速成长起来,从一名普通的青年教师,再到县教坛新秀,到市教坛新秀,从县骨干教师到市骨干教师这些荣誉的背后有汗水,有泪水,但最终还是收获了成功和喜悦,此时此刻,我听到了自己生命拔节的声音!

我与陈老师相识是一种缘分,我与教育的相遇是一种缘分,它让我与工作室相连,与工作室的同伴相伴,经历种种生活的场遇,经历种种成长的心路,错综演绎中,成长的历程妙不可言!

猜你喜欢

缘分陈老师一节课
我的科学老师
托马斯的一节课
胆战心惊的一节课
天赐的缘分
小陈老师来上课
我们的“开心果”
把人物写得生动活泼吧
缘分
为缘分干杯
读书也要讲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