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政治课堂的转型

2018-01-25李军

内蒙古教育·科研版 2018年10期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转变学科核心素养

李军

摘 要:核心素养的提出,正深刻影响着人们已有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高中政治课堂同样面临着课堂教学向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等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转变。本文将从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政治课堂需要完成的“三大转变”和实现转变的“四条策略”来进行分析。

关键词:高中政治课堂;学科核心素养;转变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1216(2018)10B-0089-02

一、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政治课堂需要完成的“三大转变”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和公共参与。要想真正理解好和落实好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那么高中政治课堂就不能因循守旧,需要完成以下“三大转变”。

(一)教育视角的扩展,从知识本位到学科核心素养

在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之前,课堂教学关注的是“三维目标”,从三者的关系看,知识目标是基础,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是在知识目标的基础上形成的,而这两类目标的达成又能进一步巩固知识目标。课堂教学很大程度上是围绕如何解构知识,让学生记忆、理解知识,如何提升分数来展开的。知识本位的现象依然突出。

学科核心素养提出之后,对于学科知识和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中指出:“不能把学科知识简单地等同于学科素养。”“具体地讲,学科知识的积累,是造就学科素养的条件;学科素养的形成,是学科知识积淀的结果。积累越丰富,积淀就越深厚。所以说,要着力培育学科核心素养,就更要重视学科知识的学习。”

可见,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学科知识与学科核心素养的关系。同时,学科核心素养的培育并不能像学科知识的学习那样相对较快,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时间的积淀。

(二)教师角色的转变,从教师教学到教师教育

学科核心素养落实的主阵地是课堂,主要实施者是教师。从某种程度上讲,学科核心素养能否有效落实,成效如何,关键取决于教师的引领和教师的个人素质。要注意教学与教育的区别,教学的关键点是“学”,使学生获取当下的知识和能力。教育的关键点是“育”,更强调培育学生形成适应未来发展的综合性品质。这就需要教师的角色发生变革,从教学走向教育。

教师教育应从两个层面来理解:

一是教师的继续教育,即通过校本培训、网络研修、自主学习等途径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和实践能力。以学科核心素养為导向的课程实施是教育改革的大势,教师必须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正如习近平总书记的论述:“社会总是在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总是层出不穷的,其中有一些可以凭借老经验、用老办法来应对和解决,同时也有不少是老经验、老办法不能应对和解决的”。这就要求我们每一位高中政治教师,放下身段,全身心地投入到新课标、新教材的学习和实践中,这样才能站稳站好讲台,不被淘汰。

二是以学科核心素养为依据的教育。思想政治学科的四大核心素养既是高中政治教师课堂教学的起始点,也是落脚点。教师从课前的准备、课堂的实施到课后的反思、评价都要以培养和落实学科核心素养为依据。教学不能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分离状态,而是在教师指引下,让学生自主享受教育资源,获得心智成长,增长能力的互动过程。教师不是搬用工,不是百事通,而是教育教学中的桥梯角色,是引路人。

(三)课堂教学的变化,从知识灌输到思维引领

长期以来,考试的基本目的就是测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所以课堂教学就演化为,学生拼尽全力学习知识,教师想方设法传授知识。

那么,课堂教学除了知识之外还有什么?爱因斯坦曾说过:“大学教育的价值,不在于学习很多事实,而在于训练大脑会思考。”大学教育是这样,中学教育也不例外。核心素养背景下的课堂教学,如果只有知识灌输,而没有思维引领,那么核心素养就永远活在空中楼阁里。

当前,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人工智能的发展,给我们的教育改革增加了紧迫感,未来人工智能最可能替代甚至超越人的死记硬背、大量做题而获得知识的能力。机器能够学习的知识量超过人,机器的记忆力也超过人。但只有人的创造性的工作是人工智能不能取代的。因此,我们的教育必须要调整,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尤其是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品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政治课堂教学,就要超越知识教育,从知识走向智慧,从培养“知识人”转为培养“智慧者”,做好思维和价值引领。

二、核心素养背景下实现高中政治课堂转变的策略

(一)时政化引领方向

时政化就是时代特征与政治性的有机统一。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政治课堂,应该兼具正确的思想政治方向并反映时代特征,凸显政治课程的特色。

其一,在教学内容上,要多选用当下最新鲜、最权威、最真实的案例,不要回避社会发展中的不足,而是要引导学生客观、公正、理性地去看待。这样学生才会真学、真信。同时,也要选取反映党和国家在改革发展中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理想信念、生态文明教育等。

其二,在方法上,要采用设疑、追问、正反事例的对比、辩论、探究等形式,启发和引领学生用历史的、国情的、辩证的、文化的、国际的眼光去分析、识别、比较,厘清脉络,抓住本质,从而真正理解和认同我国的道路、理论和制度等。

其三,在手段和形式上,要与时俱进,做到教学内容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深度融合。通过视频、微课、教育云等途径将知识内容用图片、文字、动画、音乐等多种形式呈现出来,或者建立博客、BBS、朋友圈、群组与学生一起讨论、互动。

(二)生活化贯穿过程

新课标明确指出,思想政治课要“理论知识与生活关切相结合”“着眼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长远发展,使理论观点与生活经验有机结合”。在学科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师要立足学生生活实际,遵循其认知心理和规律,将生活化贯穿始终。

一是要采用生活化的语言。教师要选用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简明且不失生动的教学用语。

二是注重选取生活化的实例。选择的实例离学生生活越近,学生的感触越深刻,越认可,越有话题,学习的动机越足,效果越好。若举的实例离学生生活太遥远,或者学生不感兴趣,则显得太高、太空,学习动机不足,学习效果较差。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好实例会产生多种教育效果,其蕴藏的意义和价值,甚至会影响和改变学生的一生。

三是要创设生活化的情境。生活化的情境来自于学生真实的生活场景,或未来将要面对的场景。课堂上可以是学生可参与的、可表演的情境,课堂外可以是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社会调查、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实习、研究性学习、研学旅活动等,实现知情行意的统一。

(三)活动化呈现内容

对于思想政治学科素养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落实,国家提出了打造活动型课程的设想。《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指出,所谓活动型课程就是学科课程的内容采取活动设计的方式呈现,包括社会实践活动,即“课程内容活动化”。那么如何打造活动型课程呢?课程标准特别建议围绕某个议题展开活动设计。

首先,立足教材,精选议题。议题应该是引领教学的核心问题,如果把开展的活动比作糖葫芦上的一个个山楂,那么议题就是将其贯穿统领的竹签,是主心骨。一个好的议题应该是符合时代性、争议性、探究性、引领性的。

其次,强化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活动设计。通过希沃系统随机点名、抢答积分、案例分析、表演小品、分组辩论、现场模拟等形式渗透政治学科知识和思维。

最后,教学中,要“凸显观点,注重过程”。教师要创造机会,让学生主动体验探究过程,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引申观点。尊重学生自主辨识、选择的权利,帮助他们经历以建设性批判思维为特征的辨析过程,从而使学生真学、学懂、真信、真用。

(四)深度化提升思维

教学实践已经证明,正常的学习必须以人的生理及心理作基础。人的学习若不能触及心灵(内心、灵魂),就是浅层次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必须克服表层教学的局限性,实施触动学生灵魂的深度教学。深度教学不是无限增加知识数量和难度,而是要求学生深度理解知識内涵,主动建构个性化的知识系统和意义系统,并有效将其迁移运用于解决真实情境中的问题,追求在获得知识意义、建立学科思想、发展学科能力、丰富学科经验的基础上养成学科核心素养。

在高中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是对教材知识进行深刻解读,挖掘知识所凝结的思想要素、智慧成分和德性涵养,引导学生深度理解知识。

二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和对问题进行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使学生从知识的记忆走向问题探究,从浅层思维走向高阶思维,改变“唯标准答案的倾向”,从而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三是选择真实情境,将知识学习和学生的生活背景与社会背景联系起来。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深入理解,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学生将所学知识迁移到真实生活情境中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是强化思想文化的浸润。没有思想的课堂是冰冷的课堂,没有文化的教学是肤浅的教学,深度教学离不开先进思想文化的浸润。可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传统美德、人文精神,也可提取现代文明中的核心价值,通过课本剧、经典诵读、演讲比赛、“课前5分钟讲堂”等形式,来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感染学生。

参考文献:

[1]韩正,朱明光.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2]高永新.让核心素养之花在课堂教学教材绽放[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8).

[3]郭元祥.论深度教学的源起、基础与理念[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7,(3).

[4]蒋兴春.生活化:思想政治教学的永恒旋律[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9).

[5]姜利梅.高中政治课堂生成性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研究[J].祖国,2018,(18).

[6]邢小萍.创设情境师生互动 优化高中政治课堂[J].试题与研究,2018,(10).

[7]马光娟.论在十九大精神下提高高中政治课堂高效性的思考[J].教育现代化,2018,(34).

[8]房正梅.让高中政治课堂因“让学引思”而精彩[J].新课程导学,2018,(19).

[9]沈向梅.构建高中政治“生命”课堂的策略[J].试题与研究,2018,(9).

[10]宋青青.开启教法“万花筒”以提高政治课堂效率[J].新课程导学,2018,(22).

[11]毕玉让.高中思想政治课核心知识深度分析的原则[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3).

[12]夏平.以新课程理念构建高中思想政治课开放性教学[J].科教文汇(中旬刊),2010,(8).

[13]陈君.以新课程理念构建高中思想政治课开放性教学[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5).

猜你喜欢

高中政治课堂转变学科核心素养
关于核心素养及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思考与疑问
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四个对话视角
关于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理性思考与分析
浅析我国对外贸易的转变及对策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
试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
关于会计职能转变若干问题探究
贯彻生活教育理念,全面优化高中政治课堂教育
高中政治课堂教学生活化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