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真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听读实践
2018-01-25◇吕虹
◇吕 虹
“听,见真知”是喜马拉雅听书平台首页的一句话,也是我多年来实施听读实践的最大感受。“阅读369”“喜马拉雅FM”“蜻蜓 FM”是我的生活伴侣,无论走路、开车我都会利用这些音频信息满足知识需要。早些年,我常利用午休时间让学生听故事、评书,近几年我鼓励老师们对“听读”这种阅读方式进行深入的实践运用。几年下来,我惊喜地发现“眼睛长在耳朵上”的读书体验,是一种新鲜、高效的学习方式,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大有益处。
朗读大师特雷斯说:学生听得懂的语言,比自己看得懂的语言要丰富,程度要高一些。也就是说,儿童听读的能力比“眼读”能力要强得多。下面,就阅读教学中将听读与“眼读”有机结合的一些做法,与一线老师们分享。
一 低段听读,助识字
儿童的听读能力是天生的。小时候学说话,所用的词就是听来的。对于刚入学的孩子来说,听读练习的形式有很多:
1.听,助识字。听读带给孩子的信息远远大于纯粹的“眼读”。低年级老师上课时说话可爱、富有童趣,是因为老师极力想用声音把孩子置身于情境中,进行语言训练。
教学部编教材一(上)《秋天》,老师范读,出示秋景,配上音乐。学生边听边想象:那是一片片金黄的树叶,那是一片丰收的田野,那是一个明艳的秋天……这样教学不仅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还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边听边安排学习活动——
(1)圈一圈:文中写到哪些景物?是怎么写这些景物的?圈出相关词语。
(2)读一读:同桌互读卡片上的词语,并利用词语说说课文大意。
(3)填一填:听老师读句子,学生填空练习。
口头填空:()凉了,()黄了。
一()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一群()雁往南()。
这个听读练习的是识字巩固,在听读中将生字凸显出来。
手语填空:(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
(一)群大雁往南飞;
(一)会儿排成(一)个“(一)”字。
这个手语填空主要是“一”的变调练习,用手势强调声调的变化。
书写填空:天气凉(),树叶黄(),一片片叶()从树上落下来。
老师读,学生写生字。
2.听,助解词。低年级课堂上,老师应多尝试听词、听句、听段训练,如听读连词、听句判断、听读表演等帮助学生理解意思。我常用听读表演帮助学生理解、运用词语,这样有助于文字和画面的转化,通过听读、演绎,让学生有足够的空间去创造。
《荷叶圆圆》是部编教材一(下)第六单元的散文诗,语言优美,想象丰富。第2~5自然段结构相似,句式相同,都是先让人了解荷叶的样子和作用,然后再写小动物们在荷叶下做什么,语言富有节奏感。怎样使学生正确理解、运用语言,积累感悟语言呢?
(1)跟着老师,有节奏地读一读。(一词一念,跟老师做动作)
放声歌唱
展开透明的翅膀
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笑嘻嘻地游来游去
(2)听读配动作。(一句一念,学生自己做动作)
小水珠躺在荷叶上,眨着亮晶晶的眼睛。
小蜻蜓立在荷叶上,展开透明的翅膀。
小青蛙蹲在荷叶上,呱呱地放声歌唱。
小鱼儿在荷叶下笑嘻嘻地游来游去,捧起一朵朵很美很美的水花。
(3)听读写字。(一念一词一书写)
全体同学一边念一边做动作,老师读,学生写“展开、眼睛、歌唱、笑”等。
以上教学,采用边听边读、边听边做动作、边读边写的形式,将识字、写字、说文有机融合,效果不错。
二 中段听读,促阅读
三、四年级的学生已具备听的习惯,选择学生喜欢听、有必要听的内容是关键。目的是让学生在“听”中享受语言,在“听”中感悟语言,在“听”中积累语言,让听真正为学生的阅读打开另一扇窗。
1.听,促思考。听读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语言思维能力,提升语文综合能力。如:出示若干顺序错乱的关键句子,然后听读材料,要求学生找出这些关键句子的顺序。理出句子顺序后,再让学生眼读材料判断句子顺序是否正确。这样,听、看、听融合在一起循环阅读,能大大提升学生的阅读思维度。
《五花山》是人教版三(上)的一篇选读课文。文本语言优美,见物联想的写法一枝独秀。
第一板块:听读找词语。听读后说说:你对五花山最深的印象是什么?圈出相关词语。
第二板块:听读想画面。哪几个语句给你的印象最深?画出语句。学生反馈后,将这些语句排列成一首诗。这样在诗般的语言中诵读,学生的思维立即活跃起来。
第三板块:听读悟写法。用批注符号标出你想到的画面,并在句子旁批注你所发现的写作密码。
整个教学紧扣“颜色”,用听读将描写颜色词句的积累与运用,织成了一幅有读有写、有动有静的课堂画面。
2.听,促复述。复述培养学生语言信息的输入和输出能力。我会让学生听后说说文本的重要信息,如人物、事件,也让学生说说记住了哪个词、哪句话、哪些内容。每次听读提出不同要求,问题的设计有坡度,从文字表面的内容到文字深层的思考,步步深入。
教学《盘古开天地》时我要求学生边听边闭眼想象变化的画面,边听边记录描写时间顺序的词语。提醒学生关注每段开头表示时间的词语: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天、天地分开以后、盘古倒下后……再要求学生用抓关键词的方法概括大意,最后指导学生按照时间顺序复述。让学生用 “首先”“接着”“然后”“最后”等表示先后顺序的词语复述课文,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突出了说的训练。
三 高段听读,利积累
听读以声音激活文字,让文字在声音中得以苏醒、诠释、传播,孩子们能获得丰富的听读体验,感受到阅读的乐趣。长期坚持,能让学生在听读中实现阅读积累。高段学生的听读和积累相融,才能真正提升阅读兴趣,从而达成“悦读”目的。
1.听,利精读积累。听后写可以检测学生获取和输出语言信息的能力。
人教版六(上)选读课文《小抄写员》,学习重点是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感受叙利奥关心体贴父亲、主动为父亲分忧的美德。学习难点是领悟作者通过人物心理活动展现人物思想品质的表达方法。这样一个篇幅很长、情感深切的文本,如何借助听读达成教学目标呢?
(1)了解大意,情境再现,凸显关键。
●在屡次提醒儿子都不见效的情况下,父亲终于动怒了。一天早上,父亲对叙利奥说——
●在这一天吃晚饭的时候,父亲再一次指责叙利奥——
●两个月后的一天,从老师那里了解到叙利奥在学校里的表现后,父亲更加严厉地指责叙利奥——
●又过了两个月,父亲的态度越来越冷淡,后来甚至说出这样的话——
在父亲的话语里,我们体会到了父亲怎样的情绪?(愤怒、责骂、冷淡、不管)
(2)听读辅助,发现写法,体味作用。
老师选取第 5、6、8、12、14、15、24 自然段的内容让学生听读,学生在学习单上填写描写叙利奥心情的词语:担心—欢喜—害怕—开心—难受—委屈—忐忑。
观察这些词语,你有怎样的发现?引导学生体会叙利奥起起伏伏的心情变化,感受其内心。
(3)配音练习,聚焦插图,内化文本。
观察课文插图。
●事情真相大白,父与子都说“原谅我”。父亲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他会想些什么?请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将父亲此时的心理活动写下来,给插图配音。
此处“听读”是帮助学生体悟、实践写法的语言活动。像这样的训练形式还有很多,如:听读判断、听读填空、听读完成句子、听读选择、听读回答问题等。
2.听,利泛读积累。
上面的案例,是听读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阅读积累带来的效果。下面说的是,怎样用听读形式将学生带进广阔的课外阅读。
我布置五年级学生用一个学期阅读 《三国演义》,效果不理想。在后面一个学期,我介入阅读过程并将听读引入其中。阅读流程:(1)以《草船借箭》导入,用“喜马拉雅FM”听《三国演义》完成全书的听读。(2)对《三国演义》的整本书阅读。教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阅读方法。(3)《三国演义》中的诗词学习。从整体上感知语言特色。(4)开展“三国的典故”故事会。从局部情节中感知人物特点,聚焦人物的性格命运。(5)开展“三国人物京剧脸谱”阅读活动。
我采用了大量的听读形式:
听读活动1:听典故,猜英雄。(请学生读《三国演义》片段,猜猜其中最重要的英雄人物是谁。如:火烧赤壁、三气周瑜、草船借箭、空城计等)
听读活动2:诗词积累,诵读咏史诗。各学习小组准备好三国题材诗歌,朗读这些诗歌作品,介绍咏史诗,教师做简要点评。
听读活动3:听读《蜀相》,品味人物。教师范读《蜀相》,让学生体会语气。个别朗读,互相点评,全班诵读。
整个阅读过程是在学生听读了整本《三国演义》后,再进行有主题的阅读指导。学生除在空余时间翻阅书籍以外,在学校的闲暇时间都可以打开“听读”。考虑到学生的阅读进度不一,时间有限,老师选择典型性的章节听读,听后进行适当评价和阅读指导。然后放手让学生自由阅读,过几天又来一个集体听读,又放手阅读……就这样循环往复,在个体和集体间、听读和眼读间来来回回地穿行,完成整本的、有深度的阅读。
很多时候,方法并不重要。对于听读来说,只需要利用零碎时间,坚持带学生“静听静读”就好。每个孩子把桌面收拾干净,放松身心,调整坐姿,静心倾听,美妙的声音能让心灵净化。即便偶尔几个孩子在倾听中睡着了,那也无妨,伴着书香入睡也是一种幸福。苏格拉底强调:“真理,只有写在听者的心上才能让他们懂得真善美,真理是听到的而不是读到的。”对于小学生而言,听,有助识字、解词、读文,有利于培养阅读兴趣、情趣、积累,那也便是“见真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