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彰显教材的例子功能
——《大作家的小老师》教学实录与反思

2018-01-25特级教师唐有泉

小学教学(语文版) 2018年5期
关键词:娜塔莎萧伯纳老爷爷

◇特级教师 唐有泉

一、揭示课题,激发阅读期待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生读题)预习了课文,知道这里的大作家是——

生:萧伯纳。

师:文中还称他——

生:大文豪。

师:同学们了解这位大作家、大文豪吗?

生:萧伯纳是英国著名的作家,在世界文坛上很有名。

生:萧伯纳写了许多剧本。

师:是啊,他一生写了51部剧本、5部小说,还有好多其他著作。1925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是文学界的重量级人物。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你觉得做这位大作家的老师要有怎样的条件?

生:需要才华横溢。

生:知识要比大作家丰富,要无所不通。

师:而文中的小老师是谁呢?

生:娜塔莎。

师:奇怪,这个小女孩怎么能做大作家的老师呢?今天我们就走近萧伯纳和娜塔莎,看看是怎么回事。

反思:借用课题,调动阅读积累,形成对萧伯纳的初步认识,再对做老师的条件进行推测,凸显“大作家”与“小老师”的反差,以引发悬念,激发阅读期待。

二、聚焦重点,指导阅读感悟

师:大作家是怎样把小姑娘看作小老师的呢?

(出示)

一个人不论取得多大成就,都不能自夸。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永远谦虚。这就是那位小姑娘给我的教育。她是我的老师。

(生朗读、思考)

师:这是作家自己说的,如果小女孩真教育他,该怎样说?

生:大作家啊,一个人不论取得多大成就,都不能自夸!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永远谦虚。这就是我对你的提醒!

反思:引导学生充当角色,转述语言,既是语言理解,又是语言运用,还为下文探索埋下伏笔,可谓一石三鸟。

师:奇怪,小姑娘并没有这样教育他,萧伯纳却有这样的感受,看来这小老师真厉害!请细读课文,画出写小老师的句子,想一想:这是个怎样的孩子?

生:(朗读写小女孩外貌的句子)这是个可爱的小女孩,从她的外貌可以看出。

师:(出示小女孩的画面)看到这样的孩子,联系文中的外貌描写,你能感受到她的可爱吗?

生:我觉得小女孩很可爱,她白白胖胖,眼睛那么有神,头上还扎着蝴蝶结。

生:她真是太可爱了,白白胖胖,金黄的卷发,圆溜溜的眼睛,还有漂亮的蝴蝶结。

师:看,这样一描述,小姑娘的可爱形象跃然纸上,能借助朗读表现她的可爱吗?

(指名读)

师:读得真好!又奇怪了,小女孩长得可爱,就能成为萧伯纳的小老师吗?

生:不是,因为她可爱,萧伯纳很喜欢她,就与她玩了起来,这才有了下面的故事。

反思:借助外貌和插图,通过表述和朗读,感受孩子的可爱,并通过矛盾引发,体会外貌描写在全文的作用。

师:哦,是这么回事!看来文中每句话都有用。她还是个怎样的孩子呢?

生:小女孩很天真,从她的语言可以看出:“请你回去后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苏联小姑娘娜塔莎。”

师:你怎么理解她的天真呢?

生:萧伯纳要小女孩回去告诉她妈妈,说她遇到了大作家,小女孩竟要萧伯纳也回去告诉他妈妈,说他遇到了苏联的小女孩。真是有趣的孩子!

师:小小孩子,竟学着大作家的口吻,真有意思!萧伯纳是怎么说的呢?

(出示,指名读)

临别时,萧伯纳对小姑娘说:“别忘了回去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萧伯纳。”他暗想:当小姑娘知道跟自己玩的是一位世界大文豪时,一定会惊喜万分。

师:萧伯纳是想让小姑娘惊喜万分,怎么说才能让小姑娘惊喜万分呢?练一练。

(指名读,生读得不够好。师范读,生再读)

师:(做惊讶状)啊?您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萧伯纳爷爷?哎哟,我爸爸提起过您,说您写的剧本非常棒。您事情那么多,今天还陪我玩这么长时间,谢谢!

反思:通过范读、心理展示,十分形象地解释了词语“惊喜万分”,既是形象拓展,又是情感表达。

师:从老师刚才的举动可以知道,此时的小姑娘真是——

生:惊喜万分!

师:如果是你,会怎样表达惊喜?为什么?

生:我得赶快回去告诉家人,让他们和我一样高兴,能和大作家在一起玩这么长时间,太高兴了!

生:以前只听说过大作家萧伯纳,从没有见过,今天不仅见到了,还和他一起玩,怎么不高兴呢?

反思:抓住“惊喜万分”,让学生充当角色,表述能和大作家在一起的兴奋和喜悦,为后文阅读铺垫。

师:别说小孩,就是老师遇到萧伯纳,也会很高兴。如果小女孩惊喜万分,与萧伯纳的猜想一致,这就叫——(出示词卡)“意料之中”“不出所料”。而小女孩惊喜万分了吗?(指名读第3自然段)小姑娘没有惊喜万分,与萧伯纳的猜想不一致,这就叫——(出示词卡)“出乎预料”。

反思:借助情境的还原和拓展,让形象与词语构成联系,引导积累,达到了理解、积累的融合。

师:听了小女孩的话,萧伯纳不觉为之一震,你们看——(师表演“为之一震”)你从他的表情知道他心中可能在说什么?

生:听了小女孩的话,萧伯纳不由得一愣,眼睛瞪得大大的,他可能在想:奇怪,她竟然无动于衷,真没想到。

生:萧伯纳惊得张大了嘴巴,真没有想到,这个小女孩小小年纪竟如此沉稳,根本不把我放在眼里,真是奇怪!

生:萧伯纳摇头叹气,本以为小女孩听到自己的话会眉开眼笑,甚至欣喜若狂,哪知道,她竟然无动于衷,真没有想到!

反思:抓住“为之一震”,教者借助表演展示内涵,学生描述画面揣摩心理,形象而生动地呈现了词语的意思,情感的体会和表达也具体而真切。

师:萧伯纳想到自己的不对,意识到刚才的自夸,会对自己说什么?

生:萧伯纳呀,萧伯纳,虽然你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怎能在一个孩子面前自夸呢!

生:你啊,这么大年纪了,竟在孩子面前夸耀,太不应该了!

师:小女孩只是模仿萧伯纳说话,并没有批评萧伯纳自夸,为什么萧伯纳却感到不该自夸呢?

生:这是从小女孩的话中听出来的。

生:小女孩没有这个意思,是萧伯纳自己认为的。

师:是啊,说的人没有这个意思,听的人却听出了这个意思,这就叫——(出示词卡)说者无意,听者有心。如果说的人有这个意思,听的也听出了这种意思,这就叫——(出示词卡)听话听声,锣鼓听音。事后,萧伯纳深有感触地说——

(生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师:小女孩仅仅说了一句话,而萧伯纳为什么称她为老师呢?

生:小姑娘的话让他明白了,一个人不论取得多大成就,都不能自夸。对任何人,都应该平等相待,永远谦虚,所以称小女孩为老师。

生:小女孩的话让他明白了,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平等的,所以称小女孩为老师。

三、随机拓展,促进阅读升华

师:可见,老师不一定非要有高深的学问,你生活中有类似的老师吗?

生:奶奶告诉我不要浪费粮食,她是我的老师。

生:妈妈告诉我,做事要坚持,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她是我的老师。

师:所以,让别人明白道理的人可称为老师。

生:表弟和我一样大,他的书法很好,他在这方面是我的老师。

生:我同桌能画一手好画,她在这方面是我的老师。

师:可见,有一技之长,可以做别人的老师。生活中处处有老师,正如孔子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反思:有机延伸,拓展了学生视野,开阔了感悟空间,训练了语言,深化了感受。

四、引导复述,强化语言内化

师:课文所写的故事很有趣,会讲给别人听吗?

(生自由练习,师指名讲述)

师:我们把故事原汁原味地讲出来就行,小姑娘回去后会怎样把事情讲给家人听呢?谁来试试?

生:今天,我出去玩耍,遇到了一位老爷爷,他头发胡子都白了。他一见我便笑着问:“小姑娘,我们一起玩,可以吗?”我见他和蔼可亲,便点点头说:“好的。”我们玩了好久。临别时,老爷爷笑着对我说:“小姑娘,别忘了回去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世界有名的大作家萧伯纳。”我听了也学着他的口吻说道:“老爷爷,请你回去告诉你妈妈,就说今天同你玩的是苏联小姑娘娜塔莎。”老爷爷一听,先是一愣,后是摇头叹气。我不明白,老爷爷怎么一脸严肃呢?我说错什么了吗?

师:萧伯纳又怎样向别人讲述这个故事呢?

(指名复述略)

师:你们看,这就是复述,请你从这三种方法中选择一种,试着讲述这个故事。

(生自由讲述)

反思:引导多角度复述,源于文本,又高于文本,对提升学生的言语能力颇为有效。

用教材,就是通过对教材的个性化理解、选择性运用、科学化呈现,让教材在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中,彰显“例子”功能。

一是借用教材,激发矛盾。揭题时,先调动学生的阅读积累,感受作家之“大”;再借助生活积累,揣摩老师之“难”;最后,沟通“大作家”与“小女孩”的联系,凸显“大作家”与“小老师”的矛盾,从而引发矛盾,促进探究。阅读中,先后抓住想象中的“惊喜万分”与事实上的“无动于衷”,感受小女孩行为对大作家产生的震动;抓住大作家的“自我认识”与小女孩的“随便说说”,感受大作家萧伯纳对自己言行的深刻反思。这样引导,训练主线明晰,课堂波澜起伏,层层推进,训练重点突出,学生兴趣盎然,乐此不疲。

二是借用教材,拓展训练。本课教学中笔者精选训练点,合理拓展,融理解和表达训练于一体。抓住“惊喜万分”,引导学生设身处地,想象画面,进行描述,使学生具体感受了小女孩的话给大作家萧伯纳心灵的撞击。抓住“为之一震”,借助表演,引导学生描述画面,揣摩心理,外化形象内涵和情感内涵,以感受萧伯纳的惊异和不解、内疚和感叹,使学生深深感受了“小老师”对“大作家”的教育。复述颇具匠心,引导学生从三个角度讲述,这不是故事的简单记忆,而是语言的灵活变通,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言语能力。

猜你喜欢

娜塔莎萧伯纳老爷爷
小灵通看老爷爷吃梨
修车的老爷爷
萧伯纳幽默化解打击
Bernard Shaw’s Wisdom 萧伯纳的智慧
萧伯纳与小女孩
萧伯纳续传
奥地利性奴女孩不愿卖掉“牢房”
俄女子天生拥有一双“透视眼”
贾平凹与两蹲位
六一节,老爷爷给俺送来了“摇钱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