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共建”数字媒体工作室建设与可持续发展探讨

2018-01-24江红伟吴兆明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48期
关键词:校企共建工作室可持续

江红伟 吴兆明

摘要:本文从建设一个“校企共建”的数字媒体工作室的必要性及可行性为出发点,以参与建设的指导教师的角度从建设和运营的实际感受和经验来谈论工作室的前期规划,软硬件的建设方法和需求,工作室入驻的重点、及培养学生工作情感的路程,以及如何展开项目和发展项目以期让工作室可持续发展的自我体会。着重论证了学校的力量、合作公司的力量、指导教师的力量、学生的力量在工作室发展中各自起到的作用,及如何让这几股力量相互权衡、互为促进,以谋求工作室的长期发展。

关键词:数字媒体 工作室 校企共建 可持续

引言

“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要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目标。在这样的国家发展性纲要的触动下,给予我们文化创造行业及文化教学领域一个偌大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并且将文化产业的发展提到了一个新高度,我们应该逐渐摒除原来的“唯发展数量”为先的老旧思维,而变成为人民创造和提供文化精品为更高层次的目标,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转化。数字媒体艺术作为文化创作的一个重要分支,也将会在这样的文化洪流中取得长足的发展。

我院数字媒体艺术专业自14年开设以来,领导和专业教师一直在不停的探索专业的长足发展之路。两年前,我们把学生就业率作为评价本专业发展前期的唯一标准,而欠考虑学生的就业质量问题,但是随着“十三五”纲要的提出,我们的这种唯就业率为标准的思维也正在一步一步的发生改变。我们在思索学生在专业技能方面的质量和创造能力的问题,以便学生能够给更好的在社会上博得一份实实在在的竞争能力。

所以在多方的协调和调研下,我们着手开始创建这个“校企共建”的数字媒体工作室。本着让学生受益为第一目标,让专业的发展有生命力,同时兼顾合作企业和参与教师的利益和回报,逐步发展和提高本专业学生的实际创造和创意能力。目前,工作室已经运营起来了,我们也正在有效的管理着工作室,设法将学生的激情一届传一届、有效的权衡企业和教师的参与度和执行力,让工作室能够获得长久的生命力,而不是昙花一现。

所以鄙人著此文,希望对兄弟院校中有计划进行现代工作室制教学的思维有所帮助。

一、工作室建设环节

1.前期论证和雏形

前期工作中需要研究和讨论的问题很多,如:工作室的建设资金问题、学生的选拔方式问题、指导教师的参与形式问题、合作企业的参与形式及回报问题、学生的参与积极度问题及工作室的可持续发展问题等等。其中所有的分析无不为可持续发展服务,只有工作室能够长久发展下去,才能让一届一届的学生在其中受益,才能让专业的发展多出一条强硬的生命力,才能让学院、企业、教师和学生从中得到实惠、相得益彰。

经过一段时间的社会考证,结合自身专业的技术特长总结出数字媒体设计的社会应用范围可分为低端应用、中端应用和高端应用。

低端应用层面诸如:面向学校和教师层面的讲课比赛制作、微课制作、在线课程制作等数字化教学手段的辅助设计;企事业单位的员工培训课程制作。该类制作具有技术难度不高、制作周期短等特性,就目前学生的专业水准再结合一定的团队管理方式,应该可以在短期内获得成效。一方面学生可以利用该类项目的制作来稳固和系统化自己所学习的专业课程;另一方面工作室的运营必须有一定的项目收入来维持团队的发展力;再者,可以通过这些基础项目的开展来培養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工作上的责任心。虽然这种低端的项目收入不足以作以支撑工作室的长期发展目标,但是作为日常开销的维持还是有一定的从业价值。[1]

中端应用层面诸如:企事业单位的年终总结宣传片、企事业单位形象宣传片、学校各级分院的招生宣传片等。该类制作较前面的所谈到的低端应用高了一个层次,这种层次不仅体现在制作技术上的提升,更是体现在了对于流媒体设计思维的领先性上。所以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定的市场竞争力,就必须在团队经历了一定体量的基础项目制作之后,也就是在团队的协作关系和管理制度基本形成之后,开始考虑尝试进行此类媒体设计和制作流程。早期可以从训练团队的整体能力为出发点、不以盈利为目的,尝试性的设计和制作校内的一些具有商业性质的招生宣传片或者形象宣传片,以树立工作室的品牌形象。待工作室有了一定的品牌形象和一定技术沉淀之后再设法开展这方面的商业化项目,这也是工作室发展的中期目标。[2]

高端应用层面诸如:企业产品商业广告片、应用先进三维合成技术的动画短片、高品质合成广告短片等。把这样的高端应用层面拟定为工作室的长期发展目标,有助于触动学生、教师及合作企业的共同理想,让每个参与的人员都带着一份远大的理想把工作室的发展作为自我的发展目标,积极调动各级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且能够让工作室注入更多的生命力和耐久力。[3]

2.软条件建设

这里我们把工作室建设分为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两个方面来讲。

对于软建设来讲,既然是“校企共建”共创工作室,所以首先找到一家有坚定合作意向的、并且不是为了完全的盈利为目的企业谈定合作意向是第一要素。该企业也必须具备一定的行业先进性,并且企业领导最好也能够和本校之间有一定的情感因素。所以我们以我校校友相关的行业内公司为入手点,最起码首先保证了合作企业思想的纯真性:具备为母校奉献一定的自我技术和经验财富、具有不是为了单纯追求短期利益为目的思想、含有长期孵化工作室引导学生职业方向的精神、富有校企共建互惠互利的中庸气质。

所以经过学院领导和相关专业教师多方努力后,最后拟定了一家南京本地传媒企业作为合作单位。企业并不是很大,但是所承接的媒体项目中有不少是具有国际象征意义的,所以具备了一定的技术领先性和管理思维的前瞻性;项目管事者就是本校校友,对我院有充分的感情因素,所以对于学院专业的发展也能注入真正的效力;最重要的是经过多次的、深入的交谈和感情碰撞,也能和相关教师产生思想共鸣,彼此能怀抱一种发展专业、强化品牌的志向。

第二要素就是确定参与工作室工作的专业教师。参与教师人员中必须要有一位主导力量,他首先要具备比合作企业更坚定、更单纯的为专业发展谋求一个新的生命力的精神;其次,专业技术能力必须过硬,有过相关媒体项目的实际经验;再者就是要有一定的奉献精神,能够把工作室的事务当成自己的除了正常教学之外的第二事业来做,不求短期利益,但求长期发展。

第三要素就是在学生的选择上,这需要依靠专业教师去权衡和选拔。选择的学生首先要具备求进的品质,并且对本专业的学习有一定的兴趣,还需要有责任心和集体感。

我们都知道虽然工作室的主体是学生,但是学生自身是不具备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在过往的校企共建工作室案例中,我们看到很多工作室虽然建起来了,但是太多的工作室由于企业参与度不够、教师的主导力度不得力,从而导致虎头蛇尾,最终成为一个摆设的怪现象。

所以“学生”这样的资源必须通过合作企业和主导教师的共同付出和引导才能慢慢的、逐渐的步入正常的路线,才能发挥出学生这个年轻团体的力量和创造性。只有通过学生、教师、企业、学校的共同努力、共同奋进才有可能让工作室具备发展的力量和长久的生命力,这是毋容置疑的。

3.硬条件建设

经过学院和合作公司多次磋商之后,最终决定由院方出资建设硬件条件,包括装修和一些基本数码设备,公司方承担部分设备和软件成本。加上专业原有的一些专业教学设备,我们现在已经做到了设备基本到位、工作环境就绪。

硬件情况如下:一间学生工作区间,约60平米,有工作台两套,图形工作站两台,其他工作电脑数台,可以满足8个工作位的需求;导师办公室一间,可以满足校内导师和公司特派人员的基本工作环境;小摄影棚一间,可以满足基本写真和产品拍摄的环境,也可以满足室内课程录制的环境。

经过一年多的反复市场考察,我们在尽可能节约资金的情况下购置了能够满足影像处理的一些专用设备,如:佳能5D3照相机及70D相机数台;大疆4K级手持稳定拍摄器材;单反相机手持拍摄稳定器材;一套摄影用闪光灯及两套摄像用灯光器材,及一些辅助便携灯光设备;拍摄用脚架数台,小摇臂一套及摄像用推车;摄像用图传系统及监控系统数套;摄像用提词器系统一套。[4]

具备了这些软硬件条件,就能基本满足前面我们所预想好的项目制作要求了。同时我们也非常清楚,这些软硬件条件是来之不易的,是经过多方长期磨合并集合各方之力才最终获得这样的硬件条件。所以我们就应该更加珍惜这样的来之不易的资源,特别是校内导师更要较之其他成员有更多一份的责任心和怜惜之情。这样才能让这些硬件资源长期绽放光芒,节约设备的使用成本。

二、工作室入驻环节

1.从取名做起

工作室有一个合理、顺口、有象征意义的名称是人员入驻后第一件必须完成的大事。常言道人如其名、字如其人,可见名字是一个人、一家公司首当其冲的外表形象。

我们将此项起名任务下达给了学生工作组,也是他们接手工作室之后第一项具体任务,学生的优势是年轻有活力、思维扩散速度快,并且具有高度的联想思维。很快我们在学生团队中的几项命名结果中选定了“清云”这个名字,意指:清风高谊、风云之志的意思,很好的代表了工作室清风友谊、志向高远的精神,同时“云”字皆有网络和互联的意思,代表了科技和数字时代的概念。

有了这样的一个合理的名字,同学们有开始有了归属感,我们也在逐步引导学生以工作室为荣、以为本专业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为豪。

2.利用VI设计过程步入工作角色

工作室人员入驻之初,学院、企业、导师都在尽自己的人力、社会资源着手准备项目开展的一些活动,但是不能冒冒然就直接上手真实项目,因为学生资源的习性还是不完善的、管理制度还是有很多缺失的地方。考虑到学生是从课堂的理论学习直接转化到真实工作环境的,所以想要让学生实现这种转化是需要时间的磨练和实践项目的操练的。

我们首先想到了让学生首先完成本工作室的VI系统设计,这是一个虚拟项目。这样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得到真实的锻炼和磨合,工作室也可以有一个相对完善的VI形象系统;另一方面可以不用太担心项目中的责任问题,而恰恰是通过这个实践来锻炼学生对于责任的看法;再者,工作室刚刚入驻,各方面的细节问题还有待在经营过程中逐渐发现、并一一解决。

通过这个磨合期后,我们确立了意志坚定且有责任心的三名大三学生和三名大二学生。得出的基本的工作方法是:企业联系和派发工作任务;企业和导师共同带领三名大三学生进行具体项目制作,并具体对这三名学生进行技术指导;而这三名大三学生按照自我特长建立自己的工作小组,自己为组长,每人再分别带领一个大二学生作为自己的学徒,这样每个同学都可以得到更细致和具体的技术指导。

这样的分配关系可以充分利用好学生各自技术特长,做到了扬长避短。我们基本把这三个小组分为:影视编辑组、三维技术组和平面设计组。把工作组分出来了,各自的责任也就明确了。当然對于学生责任心的培养绝对不是仅仅只通过这个虚拟项目就能建立好的,不过这样做总算是有了一个好的开端,下面就需要在真实项目中来让团队真真切切的体会“责任”二字的含义了。

三、项目启动和发展

1.启动基本项目

幸运的是,当我们基本完成自身的VI设计和基本形成管理模式之后,紧接着就迎来了我们的第一笔对外项目,恰好是符合我们的战略规划中的低端项目需求的。我们在企业和领导的帮助下迎来了“爱课程网站”的一批课程制作项目,制作周期为三个月左右。

项目刚开始时,我们信心满满,认为这种低端项目在技术和设计方法上应该不会有太大问题,三个工作小组也是各自在摩拳擦掌,跃跃欲试。

但是当第一集的样板出来后,问题就显现出来了。这个问题的集中体现是学生自认为作品的设计和技术应用上有自己的特征、且美观实用,但是甲方坚持认为不太符合自己课程设计的教学方法。说到底,还是因为学生初出茅庐,不懂得项目首先要以甲方需求为第一条件,作品要以符合甲方口味为重、而不是以自我价值为中心。苦于学生们不明白这个道理,导师也在中间做了多次学生的思想工作,最终学生们才慢慢接受这个观点,心甘情愿的去修改作品。最终这个第一集作品在修改到第八稿的时候终于定稿了,虽然这八稿修改花费了比较多的时间,也浪费了不少劳力,但是我认为这样磨合对于我们这样的新生工作团体是非常有价值的。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收获了:团队协作的精神、对甲方负责任的态度、以甲方需求为第一要素的工作姿态。

我们在第一集制作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正能量的工作态度,为后续课程的制作奠定了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工作姿态,也基本形成了符合要求的技术应用和设计方法。所以后面课程的制作就比较顺利了,这种顺利一是体现在制作手段和方法的顺利,二是体现在工作流程和学生情绪的顺利。

现在这个项目已经接近尾声了,我们也能感受到,学生们已经真正步入了工作的状态,做到了:工作环节清晰而连续、工作态度认真负责、技术应用熟练。这也就是我们计划的通过这个项目给学生们树立的精神层面和技术层面的典型,我们已经在工作室发展的道路上开始行驶了。

2.中期项目规划

我们将中期项目规划为:企事业单位的年终总结宣传片、企事业单位形象宣传片、学校各级分院的招生宣传片等。

前面的初期项目一方面是为了让工作室获得基本的运营资金;另一方面是为了让团队成员之间协调工作,形成一个相对完善的工作体系。

中期项目在我们的规划中是为了树立工作室的行业形象,逐渐形成自己的品牌效应,以期更大的发展空间。所以,首先拿出一个设计鲜明性的、市场认可的宣传片作品是当务之急。我们已经和本院商定制作一个本院的招生宣传片,现在正在剧本的写作过程中。整个团队非常重视这次制作任务,本着依靠完善的设计和精良的制作为依据进行展开项目。大家非常明白,这个作品是树立自我形象的开始,只有具备了一定的形象才有可能在复杂的市场竞争中获得一席之地。

我们给宣传片类作品的技术和制作层面的定义是:技术难度中等、制作成本不大,这方面的条件我们是可以具备的;但是在设计方法上,要能体现我们作品的新意,片中应该有宣传、有故事、有感情,这样才能从普通的说教形式的宣传片中脱颖而出。一旦第一部作品风格形成了,以后的同类作品的制作自然就会得心应手。

我们的规划是,将在一年左右的时间正常行走在中期项目上,那时所有的付出都将会得到合理的回报。学院可以为拥有这样的一个成功工作室而自豪,并给专业发展蓄力;合作企业在这个时候可以开始慢慢回收投资成本并获取盈利;主管教师也可以获得自己额外工作的报酬,并让自己的付出得到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学生更可以获得稳定的、可观的收入,真正成为能工作、会发展、有特长的人。

3.远期项目规划

我们把目光放得更长远了一些,不仅仅是满足于自立的阶段,更要有自强的眼光和气质。在远期规划中,我们计划用1-2年的时间建立和发展CG动画部门,志向是瞄准国内顶尖CG动画公司水准,技术上追赶、设计思维上出新。

我们以北京的一个动画工作室“Bitone”作为假象追赶对象,以贵工作室的一个实验短片《Tape Story》为我们在CG表现上的一个样板,力争在不久的将来也能争取、甚至超越这样的成就,博得国内国际的认同感。

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但是有了这样的一个理想,又能真正的去付出行动才是可贵的,即使1年不成功,我们可以用2年、3年的时间去磨练、进取。相信只要工作室在、工作室的志向在,我们通过合理的管理制度、通过管理者的不懈努力、通过一届一届学生的接力和不断努力,终究会取得CG动画方面的一定的成就。

结语

高校教育是国家发展之本,民生之本,而校企共建发展专业工作室是树立品牌专业一条可取之路。可以为专业建立形象、明确学生的就业取向、并触动教师的研究精神和专业教学能力。

共赢是校企共建的基础,使学校、企业、教师、学生四方获得长期和稳定的收益才是校企共建工作室真正存在理由。不能建起来了,而没有真正的效益,这样只是一个躯壳、一个面子工程,是不能长久生存下去的。而要长久存在的根本因素还是要看学校的扶持、孵化的手段;企业在工作方法上的引导和项目来源途径的扩展;还要看参与教师的实际参与力度和奉献的精神;更要看学生参与热情和对本專业职业的憧憬。

所以学校的大力帮扶、企业的实际辅助、教师的真诚付出、学生的积极参与是衡量一个专业工作室从建立到发展再到壮大的唯一途径。

当然,万事万物都不是完美的,工作室的发展过程中肯定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暴露出来,但是只要工作室实体存在、工作室的良好精神存在,再集合四方之力,必定能够攻坚克难、长风破浪、勇往直前。

参考文献

[1]尤凤英.高职校企合作工作室化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15,(13):102-103.

[2]任健.高职院校室内设计工作室制教学模式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设计学院,2011.

[3]唐香花.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项目+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广西轻工业,2011,(7).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M].人民出版社,2016.03.

作者简介

江红伟(1977.06—),男,籍贯:江苏宜兴,学历:本科,现有职称:讲师,研究方向:三维及虚拟现实。

猜你喜欢

校企共建工作室可持续
高职院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模式的探索
旅游管理专业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探讨
十八届五中全会五大发展理念之坚持“绿色发展”
十八届五中全会五大发展理念之坚持“绿色发展”
关于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几点思考
浅谈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工作室的软件工程实践教学研究
地方本科院校设计类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探究
产教融合、校企共建企业案例库建设的研究
以工作室为平台的校企合作模式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