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其培养
2018-01-24齐振华
齐振华
摘要:自新课改以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成为了当下教育着重关注的问题,而在最近几年,在“核心素养”概念的基础上,我们又提出了“学科素养”的新概念。就体育学科而言,所谓“核心素养”是指什么呢?体育教师作为体育课堂的组织者和体育知识的传播者,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文就此展开讨论。
关键词:体育教育 学生 核心素养 培养
在过去的一百年里,青少年是中国的未来和希望,在未来的无数个一百年里,青少年同样是维系国运不衰的关键所在。又所谓“修身才能齐家才能治国才可平天下”,对于青少年来说,首要任务便是锻炼一副好的身体,其次是要有积极向上的体育精神。这也是培养学生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目的。
一、体育教学中的“核心素养”
1.关于体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含义
所谓“素养”是通过自身努力积累而达到的一种水准或境界。随着人类的进步,这一水准或境界也在不断提高。回顾历史,前人的积累为后人铺平了道路。“素养”则正是这种积累和进步的集中体现。“素养”的高低不是由先天决定的,而是后天积累的。这本身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生活的丰富程度决定了它的丰富性。“素养”不仅是形容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它也体现一个人整体积累的外在表现形式。[1]
2.体育教学中“核心素养”的两个方面
在体育教学中,学生对于“核心素养”的认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身体素质方面;二是体育精神方面。身体素质的好坏首先取决于遗传基因的优劣,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其次,它可以通过后天的锻炼得到改善和调高。体育教学在这个方面有显著的功效,但关键其实还是靠自身的积累。而体育精神方面,不能单纯的只注重思想意识,体育素养的体现,还在于运动之中。[2]
3.从“核心素养”到“学科素养”
进入新世纪以后,OECD即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第一个提出了“核心素养”的概念,它所针对的问题是:当今社会应该以怎样的方式来培养学生?他们应当获得哪些方面的核心技能才可以成功的进入社会,才能实现对自我的期许。有学者认为,“核心素养”的应用不应该只针对一些特殊情境、特定专业、或者特定的某类人,而应当应用于所有人。另有学者认为,“核心素养”是可以跨越学科之间壁垒的,它对各个学科的发展都有所帮助,对学生而言这无疑是最有用的东西。还有的学者则认为,“核心素养”的提出,是人们的目标更加明确,进而可以更加明确的定位学科教育。只要每个学科都能将“核心素养”的问题处理好,就可以发挥学科更好的价值。
“学科素养”是“核心素养”的具体表现形式,“核心素养”若是离开了学科教育就会失去力量来源。什么是体育的“学科素养”呢?结合各方言论,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体育学科的教学,让学生掌握各方面发展所需的各项技能,以及健康的运动习惯、良好的体育情感等。
二、体育学科“核心素养”的整体框架
“核心素养”主要有三个主要维度,其下有分为六个固定维度,各维度的指标不会随着学校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而是会由学段的不同呈现出来的特点而变动。三个主要维度是指体育情感、运动能力以及良好的习惯。其下的六个固定维度则分别是:第一主要维度——体育情感,分为对运动的兴趣跟热情两个固定位维度。对运动是否有兴趣是学生是否有动力参加运动的关键,而热情则决定了学生愿意不愿意吃苦,能不能够坚守规则,肯不肯拼搏;第二主要维度——运动能力,分为基础运动能力和特长运动能力两个固定维度。基础运动能力的形成需要良好的运动习惯,能够定时定量的完成锻炼任务。特长运动能力,比如球类、田径类的项目,需要学生在良好的运动习惯智商,还要有更加专业的专项训练,针对某一方面做出提高;第三主要维度——良好习惯,分为良好的健康知识储备跟行为两个固定维度。比如运动前做好充分的热身,运动之后做合理的调整这些属于良好的知识储备。良好的行为则有,不要在交通要道运动,运动后要保持体温等。
三、“核心素养”在体育课堂中的表现及培养
1.体育情感的表现及培养
在体育课上,第一维度的体育情感主要体现在对体育的兴趣和态度上,比如,高中生的学习压力很大,体育课是他们少有的放松自己的机会,因此他们对体育课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对于体育运动也更加热爱,同时也愿意参与到运动中。良好的态度则表现在团结协作、责任意识等方面。比如,在足球练习中进行过杆练习时,有一位学生不小心将旗杆踢倒了,他马上停下将旗杆扶了起来,这一行为从细微处表现了学生的责任感,老师应该及时予以表扬,并在學生面前提倡这一行为。
2.运动能力的表现及培养
根据笔者的体育教学经验,每个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存在差异。比如,在进行队列练习时,同样是第一次学习队列知识,有的同学马上就能接受并且肢体上也能够协同工作,而有的同学则会出现比如“顺拐”或跟不上节奏的情况。在练习折返跑时也同样存在因不能保持身体的平衡,而难以在折返点迅速转身的情况。有的学生则对于完成一组折返跑都感到吃力。不过,对于学生的基础运动能力,不能单凭一节课、一个测试内容中就对其下定义,这样既不科学也不负责。当然也有基础运动能力比较出众的学生,他们集中表现为喜欢锻炼,并经常端丽。这充分说明了良好的运动习惯对于基础运动能力的影响。
3.良好习惯的表现及培养
在良好习惯的分支下,良好的知识储备让学生做出对身体健康有益的行为有指导作用。故此,知识的储备量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行为对错程度。如何探知学生的知识储备是一个问题,因为它难以直观的看到,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各种方式寻求答案。比如,上足球课时,对如何控制射门角度的问题向全班同学提问,教师通过学生的回答来判断他们的知识掌握情况。再比如,在做完运动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活动放松身体,对学生放松身体的方式进行观察,也能够得知学生知识储备的情况。之后,针对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教育,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结语
对于学生,不仅要注重对于他们大脑的充实,还要注意体育素质的提高。与充实大脑的过程一样,提高体育的核心素质,就要引导学生掌握方法,激发学生对体育的热情,还有又相匹配的体育精神,如此才能真正做到全方位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薛天龙.论体育教学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及其培养[J].运动,2017.
[2]李永华.论体育素养及其提升途径[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