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我国高校体育专业招生考试项目设置与评价标准

2018-01-24何培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48期
关键词:体育专业评价标准

摘要:众所周知,高校体育专业招生考试项目设置与评价标准的科学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优秀体育人才的筛选与录取。本文简单分析了我国高校体育专业招生考试的项目演变过程,并对当前的招生考试项目设计的科学性与合理性进行评价,希望能为我国体育展业招生考试改革提供一些思考。

关键词:体育专业 招生考试 考试项目 评价标准

引言

招生考试是我国选拔优秀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而高校体育招生考试是一项相对较为独特的考试,这门考试主要是根据体育专业的具体特点来设计考试项目与评分标准,从而达到择优录取的目的。由此可见,体育专业招生考试的具体效度不仅会对高校的招生质量产生影响,还会对人才培养的质量产生影响,因此,对高校体育招生考试的项目设置与评价标准进行评价分析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价值,但也只有做到从实际出发对体育考试的方法进行探究,才能为后续的改革提供切实可靠的理论依据,使得优秀的人才得到选拔与培养。

一、体育考试项目设置的演变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开始重视教育事业的发展,并为此设计了许多独特的招生考试项目,希望有能力、有知识的人才能够通过特殊考试获得认可与培养,体育招生考试项目则是其中之一。经过将近20年的发展与演变,我国高校体育招生考试已经形成了一套较为成熟、标准的实施办法。具体而言,我国体育招生考试的项目设置经过3次较大的变更,包括各省自定项目与标准(1977~1985年)、全国统一确定项目与标准(1986~1988年)、各省在全国统一确定项目与标准上细化与选择(1989至今),部分省市只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进行考核,而部分省市的考核不仅包括身体素质,还包括专项技术。1997年,国家委员会加大了体育改革的力度,并从体育教育专业角度出发对指导思想、组织管理以及培养目标、培养方向等进行了调整与变革,使得体育教育更能适应新时代的教育教学要求。然而,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体育教育已经显现出明显的滞后性,新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考试项目设置和评分的研究

我国开始实行体育招生考试之初,考试项目与评分标准均是各省、各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设计的,但经过多年的实际检验之后,我们发现招生考试的项目设计与评价模式中存在许多不足,无法检验出学生的真实体育水平。为解决上述问题,1986年国家体育委员会对高校体育招生考试项目设置与评价标准作了统一的规定,但学者们对此却产生不同的意见与看法,例如部分学者认为十字变向障碍跑、立定跳远项目考察的是学生基本的体育水平,但这两个项目的评分标准相对较低;还有学者认为体育生的选拔必须要从取材标准开始,男女身高分别不得低于1.70m、1.60m。经过3年的实践检验,有关部门再次对高考体育测试项目的设置于评分方法进行修改,并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新项目与取材标准。许多业内学者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与看法,例如王一涛[1]认为应当将体素质考试项目具体划分为4类(一共11项),而且根据相关研究结果显示,测试速度、耐力、下肢爆发力以及综合性力量最佳的项目分别为60 m短跑、1500m(男)/800 m(女)长跑、立定跳远与铅球后抛。王冠雄[2]认为在体育考试成绩中,素质评分与专项评分比例为7:3,此种情况导致田径考生大量增加,这对于中学生开展田径以外的体育项目产生了不利影响,鉴此情况,应当将素质评分与专项评分设置为5:5。

三、考试项目设置和评分的改革建议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已经基本被素质教育所取代,学校在培养与教育学生的过程中也更加注重其全面发展,尤其是身体素质方面的发展。在此种教育背景下,高校体育专业招生考试首先要对项目的设置进行完善与丰富,使得项目设置能契合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其次則是强化专项技能基础,使得通过选拔的学生必须是拥有一技之长之人。与此同时,高校体育专业招生考试项目不仅要包括专项技能测试,还要包括身体素质测试,具体而言,身体素质测试的具体方面包括耐力、力量、灵敏度以及速度,而专项技能测试则包括专项技术水平、专项综合技术以及专项身体素质等,全方位考察学生的技战术水平。在设置每个项目评分比值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可以根据学生今后的培养方向、培养路径等设计不同的评分比值。除此之外,我们在设计专项测试的具体项目的时候,必须要保证各项目的评分标准的平衡性,并据此设计较为科学合理的分支比例,最大限度避免人为因素对考试结果的公正性带来干扰。在有必要与有条件的情况下,我们还需要采取多种不同的途径来对体育招生考试进行监督,以确保考试的公正性、结果的客观性。

结语

高校体育招生考试项目与评分标准的设置并不是一层不变的,而需要根据时代、社会以及体育事业发展的要求进行不断的补充与完善,而体育考试项目的动态发展过程中也呈现出了我国体育教育的时代性、阶段性等特点,也只有不断体育招生考试项目与评分标准,才能为学生创造一片公平竞争的环境,进而推动我国体育事业的稳定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王一涛.对辽宁省1991年度体育专业考生成绩及相关因素的分析研究,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92(01):34-36.

[2]王冠雄.关于身体素质与专项在高等学校体育专业考试总成绩中所占比例的调查研究,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989(01):30.

作者简介

何培(1986.08—),男,汉族,籍贯:河南,职称:助教,学历: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工商管理,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

猜你喜欢

体育专业评价标准
现行研究生教育评价体制下的优秀学位论文培育策略思考
小学英语教学的普遍现状及对策
浅谈广告摄影的创意与发展
关于体育本科专业理论课隐性逃课现象的分析
如何促进高校体育专业学生学习体育理论课
高职软件技术实训考核评价标准构建
建筑工程绿色施工指标体系评价标准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