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教育的审美性

2018-01-24邢艳新

考试周刊 2018年16期
关键词:古诗文阅读语文教学

摘要:在高中语文的教学实践中关注美学的内容,给学生传递美学的初步知识,帮助学生探寻传统文化中的美也应该成为我们教师的一项重要内容。高中语文课改方案中对于阅读内容的广泛化、深度化倾向,也使美学的内容在高中阶段更呈普遍化。

关键词:古诗文;阅读;语文教学

在美学研究上,中国的大家当首推朱光潜先生,先生的美学思想建立在西方美学基础上,并将中国社会的实际情况,与中国传统哲学观念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的思想理论体系。他在自己的著作《克罗齐哲学述评》中提出了直觉是“情趣”和“意象”的结合。并用“情趣”和“意象”的二元结构来品评中国古代诗歌。朱先生的美学观点对于中国现当代文学的发展,对于中国文学批评研究都具有非常高的理论和研究价值。我们暂且把先生的理论体系放在一旁,仅仅从高中的语文教学实践角度来谈。近年来,朱先生美学思想的相关内容,已经出现在江苏高考的考场上,也出现在我们教学的实践中。对于朱先生的相关思想的解读我们有必要对学生的学习给予相关指导,对学生的美学教育也有必要下力气深入研究,使教学实践与教育理论相结合,使语文教学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朱先生美学思想最集中的体现就是其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品评上,其对诗歌批评的文字屡屡出现在教学实践中。其中出现较多的就是朱光潜的“情趣”“意象”理论。朱先生在自己的著作《诗论》的第一、二两章重点谈论了“情趣说”的内涵和外延,并对“情趣”与“意象”的关系进行了相当详尽的论述。他认为“不同的意象(包括物象一样的情况)其实是不同情趣作用的结果,这正是诗人的创造不会穷尽的原因所在。”他还运用这种理论对中国古代许多著名的作家作品进行了解读。他的这一部分品评和解读已走进我们的教学实践,成为许多教师教学和学生阅读上的难点。

现在高考考查的内容和教学中出现的语段示例基本上处于对其思想理论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并能简单的借助其理论来指导学生对名家作品的解读层面上。对其理论的解读这项要求,对于学生来说难度中等,但对于理论的运用来说,难度就很大,它要求学生不仅要大致懂得其理论还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形成自己的知识架构,能对作品进行一定的理解和分析。

面对,这样的要求,我们就要有的放矢的来指导学生:

一、 熟悉理论术语,建立简单的知识架构

完整的美学理论博大精深,是一门深厚的学科,对于知识的解读需要很强的专业素养和研究能力。但对于现阶段高中的教学来说其难度无疑是降低了许多的。对于目前高中阶段来说研究美学“浅尝辄止”未尝不是一种办法。实践中老师可以对朱先生审美理论中的常见概念进行解读使其概念化、内涵化,弄清常见概念的内涵、外延和表现,给学生们提供一个微缩简化版的审美理论很有必要。这要求老师们自己首先形成一个整体的知识框架。在整体框架的基础上层层深入,平地起高楼。

二、 我们需要对这些名家作品从美学的角度进行解读和引领

对李白的《将进酒》,不能仅仅体会其豪放洒脱的诗风,还要对其人格的审美,意象的审美,情趣的审美。其思想根源的美学根源进行解读与剖析。对其“金樽清酒斗十千”的意象化,“玉盘珍羞值万钱”的审美化解读进行引领。意象与情趣的结合,诗人情感和直觉的感受,意象的组合,语言的音乐化,音节的韵律化等等都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究。而这些都是我们在日常教学环节常常忽略的。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美学教育的缺失,也就直接决定了我们美学思想的低幼化。而这些又直接制约了我们语文教学环节的美学教育。我们应该多多加入美学的探讨,从各个方面不断提升语文化,不要抱住两个方面不放,从头到脚只贯穿于主题、手法、鉴赏这几项内容。只有不断提升语文教学的美学要求,不断贯彻美学教育,才能让语文教学焕发其独特光彩,展现其应有魅力。

三、 对中国古代诗歌的解读要多元化,艺术化

跳出老的解读藩篱。现阶段的诗词鉴赏,主要表现为对文本的理解和手法的赏析,以及对诗人情感的把握。真正的审美引领是缺失的。朱先生在自己的美学专著中反复倡导、提倡的意象及审美感受,实际上仍是被人们所忽略的。

现阶段在古代诗歌教学中,我们所提倡的对于意象的解读,实际上是粗浅的粗暴的方式,对于“柳”这个意象我们等同于“送别”,对于“月”我们等同于“故乡”,对于“鸿雁”我们等同于“家书”,这样的粗暴解读比比皆是。这种教学现状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美学审读。距离朱先生的审美意象相差更远。这些解读实际上也损毁了古诗词的审美。学生只能感受到诗词的无趣,不仅不能培养其审美解读,反而还破坏了文学的审美主体带给人的愉悦感受。这样的解读极具破坏性,应摒弃。那么对于诗歌多元化的解读,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审美,其次设身处地的去从作者的表達来考虑。诗歌的审美解读表现在意象的选择,画面的描绘,音韵的和谐,文化的内涵,深层的积淀,它不仅仅是文学的表现形式,更是一种全方位、立体化的从心灵层面到语言层面的一种飞跃。我们要从诗歌的表现、表达、美学的大层面予以解读和引领。注重意象美、表达美、情趣美、情感美、音节美等各种美。

四、 对于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要适当的规范,提供给他们实用的方式方法

文本的解读无疑是教学环节上最重要的一环,既然要突出审美教育,突出审美理想的重要地位,那么我们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无疑就要从根本上来突出其重要性。我想在教学目标的引领上就要加入审美目标。并将其列进教学环节的重点。实践中审美教育基本上还处于一种现状:老师讲解完文本后补充一句“我们要学会文章中的美”等高大上的口号。这反映的就是对美学教育的极度轻视。这种教学状态对于强化语文的美学属性是极为不利的,这可能也是让学生越来越不喜欢语文的一个原因。面对此种现状我们应该从根源上予以改变。重新设计教育理念。从语言审美、情感审美、思想审美等角度出发。突出语文的审美属性,为新时期的语文教学开辟一条新路。对于高中阶段术语化、浅专业化道路的实践与探索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简介:

邢艳新,江苏省昆山市,昆山文峰高级中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古诗文阅读语文教学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
核心素养下的语文教学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