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好统编本教材快乐学拼音

2018-01-24刘兰英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8年12期
关键词:音节拼音儿歌

刘兰英

2017年秋,由教育部组织编写的统编教科书在全国统一使用。统编本教材非常重视拼音的学习,在编排上充分尊重学生的年龄特点,有益于学生快乐地学习拼音。首先,教材调整了汉字和拼音的编排顺序,把汉语拼音的学习从以往的第一单元调整到第二单元,使学习汉语拼音不再是学生进入小学的第一个学习内容,降低了学习难度,减少了畏难情绪,缓解了学习压力,利于幼小衔接,利于学生逐渐适应小学生活,实现“幼”“小”平稳过渡。其次,统编本教材在学习内容的呈现形式上丰富有趣。与人教版教材相比,统编本教材在拼音部分配有高度整合且富有趣味的情境图,精心选择使用频率高并且与生活联系紧密的音节让学生进行拼读练习,编排朗朗上口的拼音儿歌和趣味十足的练习题目,等等,使拼音的学习与学生喜欢的游戏活动和生活经验紧密结合,有利于学生轻松快乐地学习拼音。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充分利用统编本教材的特点,带领学生快乐地学习拼音呢?

一、创设情境,趣中学

1.情境中激发兴趣

每篇课文都配有整合性较强的插图,有的内容丰富,有的意境优美,有的充满趣味。这些图中包含着学生喜欢的故事情景,或熟悉的生活场景,或经历过的游戏活动场景等。教学中教师可充分利用这些插图,把学生带入情境中,让学生在情境中愉快地学习拼音。如在《i u ü y w》一文的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看图,并让他们说说看到了谁,他们在干什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被这样的情境所吸引——小河里,一条鱼儿和一只乌龟在做游戏,小男孩趴在河岸上看得好认真,河岸上晾着妈妈刚洗过的衣服,漂亮的屋子旁边有一棵大树,树上住着可爱的小乌鸦一家。学生在教材营造的情境中轻松地走进了拼音的学习。

2.情境中学音记形

与人教版教材的单图相比,统编本教材中的图具有更加丰富的教学功能。图中隐含着本课所学拼音字母的“音”或“形”等丰富的拼音学习资源,能更好地帮助学生快乐地学习拼音。还以《i u ü y w》一课为例,鱼儿的鱼提示“ü”音(小鱼小鱼“ü ü ü”),乌龟的乌提示“u”音(乌龟乌龟“u u u”),衣服的衣提示“i”音(衣服衣服“i i i”)。再让学生在图中找:这些字母藏在哪里?跳出水面的鱼儿加鱼儿吐出的水泡像“ü”,乌龟的裙边像“u”,衣服的门禁和纽扣像“i”……学生在童话般的情境中通过或说、或讲、或想象等活动学习拼音字母的音或形。

3.情境中练习拼读

学生刚开始学习拼读音节常常会出现拼读难、不会拼、拼不准等现象,统编本教材配有学生喜欢的情境图,可帮助学生轻松学习音节拼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情境图帮助学生学习音节的拼读。如教材《b p m f》一文中,为帮助学生练习拼读b-á-bá,教材在音节上边配了一幅小白兔拔萝卜的插图。教学时,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情境图,让学生观察小白兔在干什么。(拔萝卜)拔萝卜的“拔”用今天学的拼音可以这样拼:b-á-bá 拔萝卜的“拔”……借助情境图,在具体的语境中学习拼读音节,即能降低学生拼读的难度,又能让学生体会到拼音学习的价值和意义。

二、联系生活,用中学

1.联系生活,搭建桥梁

拼音字母多是毫无意义可言的注音符号,字母的识记、音节的拼读等显得单调枯燥,学生甚感厌倦。教材重视拼音的学习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基础的联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口语基础,帮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环境和实物中建立起与字母形或音的联系,在头脑中建立起一座抽象符号与具体事物之间的桥梁,将生活中获得的经验转化为学习新知识的基础,引起他们的注意和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轻松地学习拼音。如,学习ā,让学生想到“阿姨”,学到é,让他们联想到“白鹅”,借助学生熟悉的语言基础,帮助他们学习拼音。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更能让学生在具体的语境中学习拼音,明白拼音同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再如教学“m f t”时,可以启发学生发挥想象:这些字母像生活中见到过的什么?“m”像两扇小门,像大白兔的两颗门牙……“f”像老爷爷的拐杖……“t”像雨伞的伞把等,让学生在丰富的联想中轻松学拼音。

2.联系生活,指向运用

教材强调拼音的实用价值,呈现的都是经过精心选择、使用频率高,且与学生口语和生活联系密切的生活常用音节作为学习内容,供学生练习拼读。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用这些音节说词或句子,或联想生活中的事物,加强拼音与口头语言和生活实际的联系,使拼音学习有具体“意义”,让学生感受学习拼音的成就感和价值感,从根本上改变以往学习拼音的机械和枯燥。如,练习声母“f”与“a o u”组成音节的拼读时,统编本教材只呈现了三个音节的拼读练习——“fā fó fǔ”,每个音节都能与学生生活找到紧密的联系:fā,发现,我发现树上有一只小鸟;fó,乐山大佛;fǔ,抚摸……联系生活,或找到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或联想到相应的生活情景。把拼音的学习与学生生活对接,旨在让学生在拼音学习过程中有画面,有实物,有生活情境,让拼音学习变得有趣味、有意思。

三、精设活动,玩中学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汉语拼音教学要尽可能有趣味性,宜多采用活动和游戏的形式……”的确,游戏是孩子们乐意为之且兴趣盎然的活动,一年级儿童刚脱离幼儿园生活,注意力集中的时间短且不稳定,自制能力弱,所以教材在编排上充分考虑学生的天性,设计了很多活动性、游戏性较突出的栏目。教学中教师要根据题目特点精心设计活动,组织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轻松学习拼音。

1.演一演

如,“读一读,做动作”题目中的内容极具表演趣味。教学中我们可以组织学生边拼音节边表演动作;或小组合作,“我”演动作你找音节;或击鼓传花,音节落在谁的手里谁就拼音节并表演动作……学生在表演中练习音节的拼读,活泼而有趣。

2.摆一摆

课文中设计了许多动手操作的题目,如,让学生用棍子、绳子等事物摆出拼音字母,即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又增强了拼音学习的趣味性。教师可举一反三,大胆地鼓励学生或用橡皮泥捏一捏字母,或用手势或肢体摆出拼音字母,在有趣的手指操或形体操中巩固拼音的学习,让拼音学习充满趣味。

3.画一画

如“按照字母的顺序连一连,看看是什么动物”等题目,旨在让学生在有意思的画和连中复习声母。同样教师可以如此类推,将一些拼音字母或音节设计在一些图案中,让学生或认一认,或拼一拼,再画一画,或连一连看看是什么图案。

4.涂一涂

教学中,教师可以和学生在好玩的涂色活动中学习拼音。如拼音节,“把同类的事物涂上相同的颜色,在你喜欢的事物上涂上你喜欢的颜色”等,让学生在有趣而快乐的活动中轻松地学习拼音。

四、巧借儿歌,乐中学

低段儿童形象思维占主要地位,而儿歌是低段儿童比较喜欢的一种形式。统编本教材在拼音部分编排了朗朗上口的拼音儿歌,这些儿歌里包含着本课新学的音节,并用醒目的红色标出。为帮助学生巩固本课所学字母、音节和复习前面学过的字母和音节提供了一个语境。教学中教师无须花时间带领学生分析、理解儿歌,只需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来朗读儿歌,在语境中巩固所学音节或字母,激发他们学习拼音的兴趣,使拼音的学习不至于枯燥无味。学生在朗朗上口的儿歌诵读中学习拼音,积累语言,体会拼音学习的愉悦。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吃透新教材编排意图,用好统编本教材,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欲望,让他们轻松快乐地学习汉语拼音。

猜你喜欢

音节拼音儿歌
r(re)音节单词的拼读规则
拼拼 读读 写写
看音节说句子
睡觉儿歌
快乐拼音
儿歌绝唱
快乐拼音
七月的儿歌
念儿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