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体性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8-01-24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8年12期
关键词:教材内容课程内容流程

徐 铮

小学作为培养语文能力的重要启蒙阶段,让学生学会正确的学习方法和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至关重要。由于教学理念与教学设计、教学行为之间存在着差异,大多数教师陷入了混淆教材内容与课程内容、缺乏科学的教学流程两大误区。笔者将在本文中对这两大误区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

一、本体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运用本体性教学来组织语文教学存在两大弊端:一是教的内容有误,二是教的方法有误。

1.不能区分教材内容与课程内容

教材内容由语文教材直接提供,课程内容由语文教师组织。语文教材基本上由一篇又一篇的课文组成,每篇课文中都包含不少的知识点,比如学习生字词,分析写作手法,划分段落、分析文章的中心思想等等。一堂课下来,有的教师把能提到的知识点都进行了讲解,有的教师将大部分时间都用于对课文字词、内容和中心思想的分析上。这些正是语文这门科目与其他科目的差别。

语文涉及的内容广泛,如果没有精心选取每一堂课要教学的知识点,而是盲目地对课文进行分析,学生的学习效果只会是学习了就学习了,学会与否、能否运用尚不可知。正如吴忠豪教授所讲:教“语文”不等于教“课文”。

2.教学流程不科学

传统的教学流程是:熟悉生字词—通读课文—划分和分析段落—归纳中心思想—逐段分析课文—完成练习题或背诵课文。这种模式的学习就像大杂烩,没有精细的选择与划分。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在词语和句子、课文的理解上,但学生并不会使用这些字词句。

经长期实践,这种模式的弊端显露无遗。从阅读题进入到语文试卷中,它所占的比例就很大;作文也是一个对学生语文素养要求较高的板块;课程改革后,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人文情怀。而现在的一些教师授课时更多的还是关注课文内容,而课文中要求学生提高的其他语文素养却被忽视了。这样的语文课对提升学生的语文成绩和语文素养的作用甚微。

二、对策

语文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就应当对教材内容有所取舍,既不能什么都教,又不能将课文内容作为一堂课的全部教学内容。还应当设计好合理的教学流程,旨在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的能力。在学习了众多资料后,笔者归纳了如下的教学方法:

1.“三不教”

特级教师薛法根在教学的过程中,将“三不教”作为自己的重要原则。一是学生会的知识不教,二是学生能够自主学会的知识不教,三是学生无法在现阶段的储备和年龄中学会的知识不教。一节课40分钟,有所舍弃才能有所得。但实施“三不教”原则时,不能忽视学生的自主性,要让学生自主学习。教师还应该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进行检查。

2.课程内容的开发

吴忠豪教授指出:围绕本体性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既要将教材内容与课程内容区分开,又要对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科学的开发。教师根据课标制订出教学目标,再根据教学目标对教材内容有所取舍。

比如《成语故事》中包含《自相矛盾》《滥竽充数》《画龙点睛》这三个成语故事。三个故事内容学生一读就懂,所以在内容上不应过多讲解。那么,这样的成语故事学生需要掌握些什么呢?通过取舍,笔者认为这三个既是成语故事又是寓言故事,首先应让学生认识到寓言故事的特点是短小、生动,富有教育意义,具有“小故事大道理”的特点,这种文体的特点学生要了解。其次,笔者认为故事的主要内容,即故事情节,就是故事的表层意思,这里应教给学生概括的方法;而故事包含的道理,即故事的深层含义,需要通过老师的引导、点拨,学生才能体会、理解。

3.有针对性地选择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的确定是否合宜,直接决定语文课成功与否,而准确地定位一个文本的文体是确定适宜的教学内容的关键。文章的体裁各有特点,各有教学规律,它们既有共性又有个性。面对不同文体的文本,我们除了关注那些共性的阅读规律之外,还应该将视点集中在文体本身的突出特点上。比如,散文的教学更注重审美、文意的理解,写作技巧的体会。笔者以为,教学一篇课文前,不仅要备教材,还要结合文体特征,备好这一类课,以此让学生能够有意识地去学,并渐渐摸索出规律,这有助于让学生更好地体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基本写法上的特点,也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同类文章的能力。

以《只拣儿童多处行》为例,这是冰心写的一篇文质兼美的游记,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春游的儿童和春天里充满着旺盛生命力的花儿,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生机和快乐。由此,笔者根据课文的文体特点和语言特点以及课后习题,确定了如下教学目标:

(1)运用已有的识字策略学习本课生字,辨析“解”的两种读音及意思,能正确书写“盈、畅”等字,读准“盈、倚”的字音,理解“浑身解数”“成千盈百”等词的意思。

(2)能根据作者“行踪”厘清课文脉络,抓住关键词句反复朗读,理解“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的原因,感受少年儿童的快乐与旺盛活力。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依据“海棠花—儿童—感受”这个层次背诵第5~9自然段。

(4)揣摩体会本文比喻句的精妙,感悟作者清新的文笔,体会借物喻人的写法。

只有对文本有了全面、细致的把握,才能制订出具有特点的教学设计,较为可行的教学计划,完成教学任务。不断地进行教材分析,才能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加深对教育理论的理解,才能与时俱进,才能实现教学目标、达成教育目的。

4.合理设计教学流程

教师在进行一堂课之前,需要备课,还要设计教学流程。教学流程并非是鸡肋,可有可无,事实上教学流程会对学生的学习效率产生重要影响。语文教学,重在教会学生掌握语言的运用。语文课堂是对知识的学习,初步的学习过后,教师可以制订任务让学生去实践,在实践中掌握方法。一堂课结束之前,要求学生进行反思和总结,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故而,科学的流程是:认识—实践—总结。

比如《石头书》这篇课文的一大特点,就是含有丰富的人物对话,在这里可以训练学生学写人物对话。笔者这样设计:

(1)作者通过人物的对话,把要介绍的科学知识写得很清楚。欣赏课文对话片段。(出示无提示语的对话)

(2)作者除了写对话内容,还写了——提示语。(出示加上提示语的对话)

▲如果把标红的部分(好奇地问,笑着……)去掉,好不好?

(标红部分是描写人物说话时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语气等,可以使提示语内容更丰富。)

▲观察下,提示语的位置有什么特点?标点有何不同?

(提示语的位置:提示语在话语前,提示语在话语后。)

▲提示语位置不同,标点不同。

(提示语在话语前用“:”,提示语在话语后用“。”。)

(3)出示人物对话,找出其中的不足。

▲学生利用课上所学的知识,找出此处人物对话中存在的问题。

▲明确要求:修改对话中的提示语,注意提示语的内容、位置、标点等方面。

此设计环节结合具体实例学习提示语的位置、对内容表达的作用等方面的特点,紧接着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实战的演练场,先发现所出示对话中的不足之处,再根据要求进行修改,活学活用。

教师应当走出盲区,语文学习,是对知识进行学习,语文课虽然会涉及其他科目的内容,但切记不能主客颠倒。实践证明,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小学语文教学的方式适用于实际的学习过程。

笔者以吴忠豪先生提出的围绕本体性教学内容组织小学语文教学为主要学习素材,结合多种资料,整理出四条适合于小学语文教学的科学方法,以求能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和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

猜你喜欢

教材内容课程内容流程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基于“课程内容六要素”的绘本文本解读路径探析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水彩画课程内容与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析课程内容 谋教学佳策——“数的认识”模块知识的教学思考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四川省高考志愿填报流程简图
学案教学的几种有效方法
析OGSA-DAI工作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