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
——谈《她是我的朋友》难点教学

2018-01-24刘吉林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8年8期
关键词:孤儿小女孩背景

刘吉林

《她是我的朋友》是一篇以表现人间真情为主题的课文,重点描写了小男孩在输血前和输血过程中内心的犹豫、恐惧与挣扎。由于课文是直接写小女孩受伤需要输血和阮恒为小女孩输血的情况,并没有写两个人之间成为朋友的具体情形,所以,通过理解阮恒对待友谊与死亡的关系来感悟这份特别的友情,无形之中就成了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这个难点呢?

一、抓住“背景”,理解朋友之“特别”

课文前两个自然段介绍了故事发生的背景,看起来只是行文的需要,对于文章的主题表达好像关系不大。实际上这个背景——战争时期的孤儿院,是我们理解课文主题的一个重要抓手。课文开头直接指出所叙述的故事是“听说”的,好像故意要隐去故事背景。对于故事,人们习惯于越真越传奇越好,对于“听说”的故事,因为新奇、有趣才会被人们争相传说,至于需要写出来的,则肯定有不同寻常的魅力。但联系下文看,这件事算不上新奇、有趣。孤儿院是慈善机构,即使在战争时期也受保护,在课文中却成了攻击目标。可见正是这场战争造成孩子失去父母成为孤儿,孤儿院只是他们的临时避难所。这从阮恒献血时就躺在地上的草垫子上也可窥见一斑。生活在这里的孤儿肯定是无助的,文中出现的人物除了医生就是孤儿,似乎不见其他人。课文总起句中这种看似矛盾的情形,就在暗中给文章定下了耐人寻味的基调。

课文把故事放在孤儿院中来表现,虽然没有特意描写孤儿院,但已经为两个孤儿之间能够建立起生死友谊做了铺垫,留足了空间。因为在这里他们只能互相帮助,在患难中建立互相寄托与依靠的特别关系。教学时,可在故事导入与结束环节对学生进行引导:

师:你有好朋友吗?你能为好朋友做的最重要的事是什么?为什么可以做到?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尽可能说出自己故事的背景,以便在铺垫中与课文的背景形成对比。)

……

师:阮恒说“她是我的朋友”,他们是在什么地方成为朋友的?阮恒是怎样看待这个朋友的?

这里回扣课文的背景——孤儿院这样的特殊环境,阮恒把朋友之间的情谊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重要,从而折射出一个孩子对“朋友”特别深刻的理解,这也是那种特殊背景下孩子的一种独特而纯真的视角。

二、填补“留白”,破解友情之“特别”

阮恒和小女孩这两个孤儿成为朋友的事文中并没有写,这样就留下了一处空白。作为朋友应是相互的,文中描写较多的是阮恒这一方,小女孩一方只在开头交代一下就“不在场”了,但她又一直影响着“在场”的阮恒。在医生询问谁愿意献血后,符合血型条件的“有几名未受伤的孤儿”,可在“一阵沉默之后”,只举起了“一只小手”。这就是小女孩作为朋友对阮恒的一种召唤。在献血过程中,从阮恒的表情、动作也可以看出,小女孩作为朋友在不同时间与场合中给他的帮助和温暖对他的影响,使他敢直面“死亡”。而医生打消了他因误解造成的恐惧后,他“好像刚才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这种突然的变化也正是因为他觉得自己还可以和小女孩继续做朋友。

引导学生运用还原解读的方法来突破教学难点,无论是挖掘文章的背景资料,还是适当补白曾经有过的经历,所揭示的都是人间没有无缘无故的爱。这样将课文隐去,却又能够将两个人物品质的内容还原在学生面前,使他们在学习中能够比较清楚地去理解事情的前因后果,最终顺利体会课文表达的人间真爱的主题。

猜你喜欢

孤儿小女孩背景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可爱的小女孩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爱掐人的小女孩
黑洞背景知识
卖火柴的小女孩
爱哭的小女孩
孤儿
孤儿也感到好幸福
孤儿在这里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