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读,怎么读?

2018-01-24蒋圣艳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2018年8期
关键词:随堂词语形式

蒋圣艳

当下的语文教学,大多数教师都把教学的目光盯在精读上,提起精读的内容与方法,说得头头是道。而初读呢?要么被精读所取代,要么被教师安排的课堂预习所取代,初读经常处于一种流于形式的尴尬境地。究其原因,是教师们无法解决“初读,怎么读”的问题。为了让初读真正有效,教师可以从初读的内容与形式方面入手。

一、丰富形式,让初读更灵活

在初读教学中,让学生多读,把课文读通、读熟是首要的目标。需要指出的是,多读并不意味着机械地读,教师要根据学生与文本内容的特点,不断丰富朗读的形式,让学生的初读过程变得更加灵活,学生乐于接受。

如在教学《但愿人长久》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这样的朗读要求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朗读需求,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在学生自由读的基础上,教师可以让读得较好的学生读给大家听,以帮助一部分朗读困难的学生学习朗读方法,逐渐提升自己的朗读能力。这篇课文朗读的难点是最后一部分,为了促进学生朗读水平的提升,教师可以让学生听录音读、配乐读,这样一来,在录音的示范作用下,有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朗读情感基调的把握,可以深化学生的初读效果。

每篇课文都有自己朗读的难点、情感的基调等等,教师在引领学生初读的时候,要从文本内容的特点出发,采取多种方法指导朗读。这样一来,在多种朗读形式的引领下,可以有效避免学生觉得机械朗读枯燥现象的发生,促进学生初读水平的提升。

二、解词串读,让初读更入心

在初读教学中,读准字音,扫清文字障碍是一项重要的任务。怎样才能让字词教学自然而然地融于初读之中,让学生能够随读识字、随读解词呢?教师可以采取解词串读的形式,让初读真正入心。

如在教学《三顾茅庐》一课时,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紧紧抓住“三顾茅庐、蜿蜒起伏、青翠欲滴、秀丽宜人、群雄纷争、茅塞顿开”等词语来串读课文内容。在教学“蜿蜒起伏、青翠欲滴、秀丽宜人”这些词语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这些词语描写的是哪些地方的景色”,接着再让学生把这种美读出来;在教学“群雄纷争,茅塞顿开”这些词语的时候,教师再让学生找找哪些段落里有这些词语,从这些词语的描写中自己读懂了什么,并鼓励学生把“茅塞顿开”的感觉读出来。如此教学,结合语境来学习生字词,串读课文,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在初读教学中,经常出现学生的朗读与生字词的学习分离的状况,这样的初读千篇一律,很容易使学生感到厌烦,而结合上下文语境来学习生字词,可以使学生学习生字与初读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让初读更有意义。

三、随堂检测,让初读更专注

初读不是盲目的读,有着初读的目标与任务。要想提升学生的初读质量,教师可以采取随堂检测的形式,设计出恰当的问题,让学生的初读真正有所获。

如教学《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这一课,在第一课时导入的时候,教师设计了这样的初读练习:

1.作者为什么要以《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为课题?

2.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要地说一说。

3.课文中有哪些地方你读不好或者读不懂,做上记号。

教师要求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完成以上练习。这样的随堂检测,虽然难度不大,但都与教师想让学生通过初读要达到的目标息息相关。在这些课堂检测的作用下,学生的初读就不会显得随心所欲、一无所获了,而是能够专心致志,目标清楚,能够真正地参与初读学习,从而使初读教学显得更加扎实有效。

初读作为阅读的首要环节,是学生向精读过渡的桥梁与中介。因此,教师要把握好初读的方法,以提升学生的初读水平。

猜你喜欢

随堂词语形式
容易混淆的词语
2022 年本刊可直接使用缩写形式的常用词汇
“功”随堂练
“压强”随堂练
找词语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Unit 1 STEP BY STEP 随堂通Section A
Unit 2 STEP BY STEP 随堂通Section A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