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倾向的影响研究

2018-01-23王露孙涛张永杰

市场周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创业环境大学生创业

王露 孙涛 张永杰

摘 要:本文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和整体社会环境深入研究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倾向的影响,以淮海工学院247名学生为样本进行问卷调查,实证研究表明,创业环境中的政府政策、社会发展水平、创业能力、经济扶持、非经济扶持等与大学生创业倾向均呈现正相关关系,进一步提出改善大学创业环境对策来激发大学生创业的倾向,从而有效地解决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创业环境;创业倾向

中图分类号:F249.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8)07-0130-02

一、 引言

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深入发展,各大高校连续扩招致使每年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在短时间内激增数倍。有关统计数据显示从2003—2017年短短十四年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由212万增长到766万,增长近240%。高校毕业生人数的持续攀升导致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高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匹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大众创新,万众创业”就是鼓励劳动者通过创业增加更多的就业机会。在此背景下,增强大学生创业倾向,鼓励和支持大学毕业生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无疑成为解决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根本途径。通过创业环境影响大学生创业倾向的作用机理,丰富完善我国大学生创业理论研究,提高大学生创业倾向,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优秀毕业生,利用创业缓解我国就业压力,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二、 理论框架和假设

(一)创业环境及维度选择

Gnyawali&Fogel(1994)认为,创业环境是一种复合型环境,由创业者、创业资金和所需物质条件组合而成。创业环境在创业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确保企业健康稳定地长期发展前提是必须要适应创业环境。

本文创业环境维度选择采用的是Gnyawali&Fogel(1994)提出的创业环境组成要素,包括政府政策、社会发展水平、创业能力、经济扶持以及非经济扶持等5个维度。

(二)创业倾向及维度选择

19世纪Cant将创业倾向解释为创业者参与创业活动的一种客观态度。因为态度决定一个人是否能够成功创业的前提。Schapero(1982)提出创业倾向模型图,指出吸引感、可知性和行为特征三者构成了创业倾向,继而影响创业者创业活动。Bird(1988)认为,一个人的创业倾向的程度决定了其创业的心态和创业行为。张玉利,杨俊(2010)认为,对创业倾向的研究已经从研究群体创业倾向特征转化到研究个人创业倾向特征。创业者的个人特征决定了他们是否成为创业者,是否有从事创业活动的倾向。

基于上述观点,本文将创业倾向定义为:创业倾向是创业者根据其创业态度及创业行为而做出的一种主观选择。

(三)研究假设

依据上述维度选择提出假设5种假设,假设框架图如图1所示。

H1:政府政策与创业倾向正相关;

H2:社会发展水平与创业倾向正相关;

H3:创业能力与创业倾向正相关;

H4:经济扶持与创业倾向正相关;

H5:非经济扶持与创业倾向正相关。

三、 实证分析——以淮海工学院大学生创业倾向分析为例

(一)大学生创业倾向问卷设计

问卷是参考Gnyawli&Fogel(1994)五维度模型并在此基础设计,采取不记名问卷发放形式来收集有关数据,问卷中设计的成绩使用Likert五级评估分数法,给予由低到高1—5分的分值,由被调查者通过自身情况进行打分。问卷内容包括个人信息,创业環境评估,淮海工学院创业者倾向调查三部分。

(二)调查对象与样本分析

本文的研究对象是淮海工学院学生,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涵盖理工、管理、人文等专业。在全面发放调查问卷之前,首先对20位调查者进行了一次样本调查,参与样本调查的20位同学均是淮海工学院在校学生,之后在此基础上开展全面调查。调查期为2018年3月1日至3月30日,发放问卷共300份,回收问卷265份,回收率88.3%,有效问卷247份,有效率82.3%。

247份有效样卷,其中男生人数108人,女生人数139人。本科学历为221人,占调查总人数的89.5%;硕士学历为26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0.5%。经管类人数约占46%,理工类约占14%,人文类约占40%。大一年级人数占9%,大二年级人数约占12%,大三年级人数约占30%,大四年级人数约占40%,研一年级人数约占9%。

(三)信度与效度分析

信度分析中作者采用统计学内部绝对Cronbachs ɑ表示规范测量值进行分析,本次调查采0.70规范测量法即Cronbachs ɑ的值高于0.70时,表示内部绝对性稳定。从软件分析结果显示所有变量的Cronbachs

ɑ值均大于0.70分别为:0.779、0.742、0.713、0.849、0.826、0.939,表示信度在可接受范围具有良好的内部一致性;所有变量的相关系数均大于0.50分别为:0.623、0.521、0.645、0.548、0.619、0.620,表示问题选项的相关性较强。

效度分析对创业环境的因子进行分析,因子载荷分别为:0.779、0.742、0.713、0.849、0.826、0.939。

(四)相关分析

根据上述变量相关分析,使用双边检验的分析,得到五种变量的卡尔·皮尔逊相关系数分别为:0.006、0.001、0.000、0.000、0.006。

(五)一元回归分析

一元回归分析分别将政府政策、社会发展水平、创业能力、经济扶持和非经济扶持作自变量,创业倾向作为应变量。得出5种自变量的Beta值分别为:0.274、0.328、0.686、0.416和0.271。通过回归分析本文假设证明结果如表1所示。

四、 分析讨论

假设H1是政府政策与创业倾向正相关,政府政策与创业倾向的标准化Beta值为0.274切合显著性水平,即政府为大学生创业提供的政策越好越能激发大学生创业的激情,所以假设H1成立。

假设H2是社会发展水平与创业倾向正相关,社会经济条件与创业倾向的标准化Beta值为0.328符合显著性水平,即社会发展水平越好越能激发大学生创业的倾向,所以假设H2成立。

假设H3是创业能力与创业倾向正相关,创业能力与创业倾向的标准化Beta值为0.686符合显著性水平,即大学生的创业能力越强,创业倾向越强烈,所以假设H3成立。

假设H4是经济扶持与创业倾向正相关,经济扶持与创业倾向的标准化Beta值为0.416切合显著性水平,即经济扶持力度越强,大学生创业倾向越强烈,所以假设H4成立。

假设H5是非经济扶持与创业倾向正相关,非经济扶持与创业倾向的标准化Beta值为0.271符合显著性水平,即非经济扶持力度越强,大学生创业倾向越强烈,所以假设H5成立。

五、 大学生创业倾向提升对策

江苏省“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大力构建创新创业人才高地,这就需要高校不断优化创业环境。给出以下5点建议用以优化大学生创业环境。

(一)健全大学政策为大学生创业环境提供保障。因为大学生是未来国家创业的主体,所以高等院校更需要完善相关政策机制,做到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特色,为大学生创业提供更多的保障,经常与政府、企业沟通,确保各项政策都能及时落实到位,只有这样才能为大学生创业营造一个良好的创业环境。

(二)通过优化政府政策扶持力度提高大学生创业倾向。大学生刚刚步入社会经验不足,要想成功创业还有一定难度,政府更应该改进办事和审核环节,为大学生带来更多便捷。要在已经出台政策的基础之上进一步优化。要积极向大学生传播优惠创业政策,鼓励大学生放下思想包袱,勇于投身创业的洪流为国家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三)不断优化大学生创业经济环境提升大学生创业倾向。资金始终是困扰大学生创业的重大问题,大学生创业失败的原因是由于创业资金短缺,要想彻底解决这一难题需要政府、银行和高等院校三方积极合作配合寻找最优的解决方案帮助大学生平稳渡过创业初期。

(四)积极改善大学创业环境提升大学生创业倾向。加强优化创业环境的基本策略消除现实环境中的薄弱环节。

(五)加强创业能力培養提升大学生创业倾向。大学是大学生步入社会道路中最重要的环节,大学不仅要传授学生基本的知识,更要为学生进行系统专门的创业指导加强学生创业能力,通过理论和实践充分调动大学生对于创业学习热情,在学习中提高大学生的创业倾向,协助学生顺利走进创业的大环境。

参考文献:

[1]张玉利,陈立新.中小企业创业的核心要素与创业环境分析[J].经济界,2004(3):29-34.

[2]Gnyawali D R, Fogel D S. Evironment for Enterpreneurship Development: Key Dimensions and Research lmplications[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1994,18(4):43-62.

[3]周必成,池仁勇.大学生创业学习影响创业自我效能的调节效应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6):12-36.

[4]蔡莉等.创业环境框架[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1):50-56.

[5]朱蕾蕾.创业环境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D].济南:山东财经大学,2014.

作者简介:

王露,女,淮海工学院商学院,讲师,博士,研究方向:创新管理,

猜你喜欢

创业环境大学生创业
大学生创业中的高校协同作用
宁波市大学生创业环境分析
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制度研究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推动机制
“互联网+”促进大学生创业途径的思考
基于大学生创业需求的高校组织环境优化研究
大学生开设特产专卖的社会意义
微商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