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的研究

2018-01-23王倩朱蕾王秋凤

市场周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共享影响因素

王倩 朱蕾 王秋凤

摘 要:资源共享对我国图书馆资源保护以及服务能力的提高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当今互联网时代的发展,为图书馆事业的需求提供了契机。本文分析了目前图书馆资源共享的现状以及目前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影响因素,据此最后提出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发展对策:树立资源共享观念,强化网络建设等,以促进我国高校图书馆资源的共享建设。

关键词:图书馆资源;共享;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25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8)07-0010-02

资源共享是随着20世纪社会的不断发展,进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模式——利用互联网进行资源分享,这种行为不基于利益的基础而把自己收集的相关信息通过网络平台共享给他人。目前大数据时代的迅速发展以及各种文献的激增,为了能使社会更好更快的运转,各行各业越来越依赖于情报,并且信息资料的价格飞涨,更加使得资源的共享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这不仅有利于经济方面,也有利于未来的绿色发展事业。贺婷(2014)指出,目前我国的高校对于优质资源甚是缺乏,而提高资源利用率的最佳途径就是实现资源的共享。但从目前其他方面的资源共享发现大学生资源共享的意愿度比较低。分析资源共享的影响因素是促进资源共享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 图书馆资源共享的现状研究

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的一个必要部分,其主要任务是辅助学校的教学与学术科研,各高校的服务的对象也仅是本院校的教职工与学生。随着各高校的不断发展与自我完善,各高校的圖书馆馆藏书籍在不断增加,但由于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有限,有一定的闭塞性,很多社会人士不能充分利用到高校图书馆的资源,造成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的浪费。知识对于社会的进步与前进起着越来越至关重要的作用,各大企业的竞争也越来越是知识的竞争,所以高校图书馆的资源理应为公共社会图书馆做一定的补充,为社会的资源广泛传播做出相应的贡献。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本来就是一块利于资源共享的垫脚石,促使资源的共享越来越低成本化。因此,目前这样的背景,高校的图书馆也应该学会与时俱进、紧跟时代的潮流,扩大其职能和服务的范围,除方便本校老师的科研学术以外,更加为校外的社会人士服务,实现资源的共享。

我国目前的图书馆资源共享的方式还比较传统化——供应链式的管理,主要以采购书籍、贮存、再上架流通这些流程为主,数字信息化的处理方式仍是处于辅助地位。但随着网络科技的发展越发迅猛,数字化的信息系统地位会逐渐提升,尤其在图书馆资料的搜索、下载、浏览等方面,并且远程操作利用的技术也会逐渐普及,例如终端APP的共享。现在图书馆资源共享辐射这一特点已经越来越深入,信息的分布也越来越均匀。中国博大精深的文化也向四面八方进行传播,图书馆多维度的共享体系也逐渐形成,政府也在不断增强公民的信息获取与共享意愿。

与国际整体的共享发展趋势相比,我国的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共享有相对较大的进步空间,我国为了满足社会各界人士对于文献资料的需求已经付出了很多的努力。据资料表明,2017年底,公共图书馆购入图书花费14.48亿元,但是仍远远小于社会读者的需求。我国社会图书馆的馆藏书籍文献数量不断增加,其中人均拥有量的数值也在不断增加,但仍低于国际的水平和标准。再者,我国的各个地区资源共享差距较大,西部的发展远远不如东部地区的发展,资源更是匮乏。

二、 影响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因素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资源的总量不断增加以及信息传递的手段越来越多样化,资源共享的实现在技术方面得到了支持,给图书馆信息传播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加快了我国资源共享的步伐。但综合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工作仍存在很多不足之处。

(一)资源共享的目标不确定

目前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工作在我国已有50多年的发展史,但共享的对象始终不确定,目前人们的思想中也存在两大误区,其一是要想共享首先要参与共建;其二是很多人认为图书馆资源共享仅仅是图书馆自己的事,仍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借还,思想的落后不利于图书馆资源共享工作的推进。20世纪末在北京召开的资源共建共享会议,就已经确定了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的原则,遵从统一、防止重复建设的准则。但是很多人并未将这些思想消化进去,没有把图书馆资源共建共享的事当做每个人自己的事;再者很多图书馆即使享有共享的权利,但仍是建立在一定条件基础之上的。

(二)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之间的矛盾

在图书馆资源实现共享过程中,知识产权保护与利用之间的关系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建设资源共享的数据库过程中,我们必然会对相关的信息资源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那么在加工过程中,我们势必会接触到一些有关知识产权方面的东西,比如著作权、专利权等等。比如,在著作权方面,许多国家对著作权的“擅自性的复制”给了一个非常明确的规定,为了保护作者的合法权益以及知识权利,各国依照本国的法律,保护本国公民的合法的知识产权,并且该法律不受外国法律的影响。但是由于互联网的普及,信息传播的广泛性,使得知识产权的保护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制约。此外,还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把纸质的文献转化成数字化的过程中也涉及了版权的问题。最后,一些媒体再利用和发布相关的信息资源的同时也涉及了授权、版权等相关方面的问题。

(三)规范格式尚未统一标准

在图书馆信息资源实现共享过程中,标准化的模式是其重要的保证,也就是说,其实现的前提就是格式的标准化,只有各单位的图书馆按照标准化的格式建立相关信息共享的数据库,形成一个整体的信息共享的保障体系,才能够使得信息资源在全国范围内得到广泛的使用,才能够使得广大人民群众更为方便、快捷地使用信息资源,才能够使得资源真正地实现信息上的共享。此外,在数字图书馆中存在的许多系统设备比如服务器等等,都必须坚持标准化,才能够真正地实现资源的共享。我们必须意识到,如果我们不进行规范模式标准化,那么图书馆在建立信息资源数据库的过程中,往往会数字化地利用标准,就会导致系统的不兼容,搜索方式的不一样,目录以及相关的文本格式也不一样,就对信息资源的共享造成了比较大的困难与限制,使得信息共享数据库的建设与使用中存在着差距与障碍,从而严重影响了资源的共享。

三、 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发展对策

(一)在图书馆系统内树立信息资源共享概念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普及,使得人们可以轻易地获取纸质本文献的数字化,并且可以通过网络设备轻易地获取数字化的文献。然而,遗憾的是,一些管理手段还停留在传统的为读者服务的思想中。所以,即使我们通过现代化的设备,将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进行数字化的处理,但是相关的资源搜索设备却不能够对校外的读者进行开放,这违背了信息资源共享的最原始的目的。图书馆信息共享的目标就是为了实现信息资源的数字化以及服务的远程化,所以必须要转变图书馆管理的手段与方法,在管理过程中应该贯彻共享这一观念,使得在互联网大环境下,为一些远距离的读者提供信息共享的条件。

(二)加强高等院校之间图书馆资源共享的合作

加强高校馆与馆之间的合作与分工,学校内部也要统筹兼顾,调整信息资源在院与馆之间的收集工作,注重资源的协调与管理,对相关工作进行合理的布局。协调信息资源的相关采集、合成、展示等工作,能够降低相关资源重复购买的概率,使得资金得到最大化地利用,从而构建比较全面的、信息量比较大的共享信息系统。

(三)注重網站建设

第一,为了确保图书馆的信息资源能够得到顺利的共享,需要建立一个速度较快、功能完善的信息网络布局以及相应的保障设施,同时需要注重馆内的特色资源的收藏,并且对相关的管理以及服务进行标准化;第二,注重图书馆的数据库建设,完备的数据库,有利于搜索速度的加快;第三,加快完成全国一体化的数据库系统的建设,以全国为单位的索引类书目信息数据库的建立,有利于实现信息资源的远程化操作,从而实现资源共享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詹福瑞.影响图书馆信息资源共享的因素分析[J].国家图书馆学刊,2007(3).

[2]张清雲,梁强.“互联网+”趋势下的高校图书馆资源共享研究[J].对外经贸,2018(1).

[3]林长虎.基于网络环境的图书馆资源共享[J].黑河学院学报,2017,8(10):194-195.

[4]吴京红.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共享探析[J].科教导刊,2017(2x).

[5]刘洋.数字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信息资源共享探讨[J].数字化用户,2017,23(32).

作者简介:

王倩,女,江苏淮安人,南京财经大学营销与物流管理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朱蕾,女,江苏盐城人,南京财经大学营销与物流管理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王秋凤,女,江苏淮安人,南京财经大学营销与物流管理学院硕士,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猜你喜欢

共享影响因素
谈云计算与信息资源共享管理
褪色的“共享”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挂羊头卖狗肉的“共享”营销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图书馆与出版企业数字资源共享的环境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