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构成及评价分析

2018-01-23王华刘丹丹张玉鹏

市场周刊 2018年7期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就业能力高校大学生

王华 刘丹丹 张玉鹏

摘 要:随着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相关研究在不断增多。其中,大学生就业能力不足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因素,所以本文在调查分析扬州地区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构成的基础上,就其构成要素和评价指标进行重点分析,以明确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育的方向,为扬州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评价指标;大学生就业

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8)07-0128-02

一、 引言

近年来,随着高校数量的增加和规模的扩大,在校大学生的数量在持续稳步地增长,这为地方经济发展培育了大量高素质人才,但是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在不断增大。于是大学生如何实现高质量就业问题、如何更加有效地服务地方,开始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目前,很多人将大学生就业难归因于高校毕业生的增加,但是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大学生能力素质与社会需要不匹配之间的矛盾。面对大学生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竞争压力,高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时,必须重视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导向作用,对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进行准确的评价,让大学生可以全面、科学、深刻地认识自己,明确自身的竞争优势和素质缺陷,在学习过程中可以及时地查漏补缺,完善自身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这样才能有效减少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各种障碍,实现大学生就业能力建构与当地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

二、 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

当前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主要是指大学生内在的就业素质和职业能力,具体由就业意识结构、就业心理品质结构和就业知识结构三个子系统构成。

(一)就业意识结构

就业意识主要是指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所需要展现的就业动机、职业理想、价值取向、社会需要、兴趣偏好等方面的内容。就业动机和社会需要可以说是大学生就业意识中最基本的内容,对大学生的就业行为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是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内在驱动力。兴趣偏好和价值取向则是直接影响学生对某一职业的就业情绪和态度定向,职业理想则主要是表现大学生对理想职业的向往和追求,所以职业理想、兴趣偏好和价值取向是大学生就业意识中的高层面的内容。很多大学生就业难,与自身的就业意识薄弱有很大的关系。根据调查,当前,大部分学生没有职业理想,过于看重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的职位等,尤其是本科高校。高职院校学生则比较看中就业的城市,这就会造成大学生就业视角和选择范围的狭小。

(二)就业心理品质结构

就业心理品质主要是指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独立性、适应性、坚韧性、合作性、创造性等特质。独立性主要表现为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有个人的主見,就业思维和就业行为不受他人的不良影响,能够保持自己独立的判断和思考;适应性主要是指大学生在面对复杂就业环境时的适应能力和灵活应变能力;坚韧性主要表现为大学生在就业障碍和困难面前所展现出的坚持不懈、顽强拼搏和奋发上进等方面的心理品质;合作性主要是指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展现出的交际能力、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等方面的心理品质;创造性主要是指大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这是用人单位最为看重的心理品质。大学生的就业心理品质,会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是学生实现顺利就业的重要条件和保障,但这些却是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过程中容易被忽视的内容。

(三)就业知识结构

就业知识结构作为大学生就业能力构成中的基本素质,涵盖了专业知识、职业知识、职业规划知识和创造性知识等方面的内容。其中专业知识和职业知识主要是指大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素质;职业规划知识则是指大学生对自己未来职业发展的规划意识、规划能力以及人生规划能力等,是实现职业生涯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创造性知识则主要是指大学生对综合性知识的创新应用能力、实践创造力等。根据调查,扬州各高校都开设了就业指导方面的课程,以完善大学生的就业知识结构,且授课方式多样,但是学生普遍表示课时数较少、内容更新上略有不足。

三、 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评价指标分析

对大学生就业指标体系的确定,有助于高校明确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方向,也可以作为大学生自我评价和自我完善的重要标准,对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专业能力的评价

大学生的专业能力主要是在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专业实习中形成的,但是目前高校在人才培养上“重理论、轻实践”的倾向比较明显,在专业能力的评价上也是以理论知识的考核为主,所以很多学生在毕业时专业素质不过硬,无法达到用人单位的专业素质要求。因此,对于大学生专业能力的评价,需要制定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知识两个方面的指标,这样可以促使高校加强对于学生理论知识培养的同时,提高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力度,给学生更多的专业技能实践、实习、实训的机会,有效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职业岗位需要的匹配程度。

(二)实践能力的评价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社会分工虽然越来越精细,用人单位在更加强调学生实践技能素质的同时,对大学生的实践执行力、团队协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人际沟通能力等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学生在进入工作岗位后,必然会涉及很多方面的部门合作、人际沟通和团队协作,因此,学生的实践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基于当前社会上用人单位对人才的主要需求,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评价,需要建立面向人际沟通与表达能力、团队合作与集体协作能力、组织能力与制度执行能力、对新技能的掌握能力等评价指标,促使学生对自身的实践能力素质进行不断的健全和完善,以便更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岗位要求。

(三)思维能力的评价

思维能力是指人们采用一定的思维方式,对思维材料进行分析、整理、鉴别、消化、综合等加工改造,能动地透过各种现象把握事物内在实质联系,形成新的思想,获得新的发现,制定新决策的能力。随着岗位竞争压力的增大,当代大学生要想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需要具备思维概括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灵活判断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这些思维能力会在学生的职业工作岗位上发挥非常大的作用。因此,在针对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进行评价时,高校要积极建立思维能力方面的评价指标,加强对于学生在理解力、概括力、应变力、反应力、创新力、策划力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等方面的评价,让学生提高对自身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视。

(四)自我意识与发展能力的评价

大学生若想顺利就业和促使职业发展,需要实现从学生角色向职业人角色的有效转变,这种角色的转变,在很多时候需要学生主动地转变。学生需要具备较强的自我意识和发展能力,这样才能提高对工作岗位和社会的主动适应能力,能够在新的职业环境下更好地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能够根据职业发展需求加强自我学习和主动进步,不断地充实自己、完善自己,持续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因此,在对大学生的自我意识与发展能力进行评价时,高校要着重评价学生对职业权利和义务的认知能力,在工作和任务面前展现出的责任意识、主动意识,在职业发展过程中展现出的自我评价、自我控制、自我发展、自我发展、自主学习、敬业精神等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五)适应能力的分析

适应能力是指个体面对复杂变化的社会环境的一种准备心理,及进入社会环境后的承受能力和利用社会资源的能力。大学生的适应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学生在进入职业环境后能否快速地进入职业角色,在相对复杂的职业环境下是否积极主动地调整,展现出良好的工作状态。可以说,适应能力强的学生可以更好地适应用人单位的工作要求,容易干出工作业绩,敢于面对社会与职业竞争,所以是用人单位非常关注的内容。高校对于大学生适应能力的评价,可以重点从忍耐力、压力承受力、抗挫折能力、主动调整能力、危机应对能力等指标进行考核与评价。

(六)应聘能力的评价

应聘是大学生走向工作岗位的重要一步,学生只有掌握一定的应聘能力和应聘技巧,才可以更好地展现自己的职业素质和竞争优势,为个人的顺利就业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高校对于学生应聘能力的评价,应当着重考核学生的竞争意识、自我介绍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推荐能力和职业规划能力等,促使学生可以在应聘过程中展现出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外在形象。

四、 结语

总之,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构成是十分复杂的,其中涉及很多方面的内容,所以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也不是在短时间内可以一蹴而就的。高校只有对大學生就业能力的构成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积极构建科学、全面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指标体系,明确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基本方向和内容,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缺陷进行理性的、深层次的分析,制定更加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才能促进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不断提升。

参考文献:

[1]徐军,杜震宇.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与企业用人要求差异的对策研究[J].职业,2015(23):156-157.

[2]高巍,任晓维,贾钧.人力资源视角下内蒙古地区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J].中国商论,2016(28):189-190.

[3]黄炳超.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的要素、特征及构建途径研究[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5(8):8-12.

[4]朱勤.产业升级与大学生就业能力构成要素实证研究——基于浙江省327家企业的问卷调查[J].中国高教研究,2014(5):81-84.

作者简介:

王华,男,江苏响水人,硕士,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高职教育管理;

刘丹丹,女,山东烟台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高职教育管理;

张玉鹏,男,江苏仪征人,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大学生就业就业能力高校大学生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新媒体时代高校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研究
高校校园招聘模式创新探究
高校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完善策略研究
“精细化”职业指导大学生就业的分析
信息不对称条件下的大学生就业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