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学报编辑结构的优化

2018-01-23侯秀梅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11期
关键词:结构优化新媒体

摘 要: 新媒体的出现,为出版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为编辑带来新的挑战。为使高校学报创新发展,编辑应充分利用各种媒体,不断优化编辑结构。当前,高校学报编辑队伍老化,编辑人员知识素养不够全面,办刊理念保守,编辑工作流程简单重复,不能充分发挥编辑的主动性。因此,应从创新办刊理念,构建编辑知识结构,培养复合型编辑人才,建立开放的编委会,充分发挥编辑的主体性等方面入手,优化编辑结构。

关键词: 新媒体;学报编辑;结构优化

中图分类号:G23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1-7836(2018)11-0148-03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体不断涌现,已成为出版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学报也应顺应时代发展,运用新媒体平台,更快更好地为作者和读者提供优质服务,来提高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优质、高效的办刊水平离不开高效、合理的编辑结构。面对新媒体的发展,编辑结构必须与时俱进,构建合理的编辑组织结构,促进高校学报的发展。

一、 当前高校学报编辑结构存在的问题

编辑是学报运行的主要组织者和执行者,是高校学报发展的第一关键要素。一个高效的合理编辑结构可以在有限的客观条件下最大限度地提高学报办刊质量,对提高高校学报服务先进科技成果展示和高校整体的教学科研水平具有决定性作用。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目前高校学报编辑结构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队伍老化,缺乏新生力量

新媒体时代,编辑将面临着一个全新的领域,但由于高校学报编辑部在高校属于教辅部门,高校对学报的重视度不够,导致目前我国高校学报编辑的总体水平差强人意。主要表现在:编辑人员数量严重不足,人员少,任务重,导致许多编辑部只能聘请校外临时工完成编校任务;队伍老化,由于担任编辑工作需要专业资格认证,须通过国家考试,难度较大。并且发展途径比较窄,所以大多年轻教师不愿进入编辑部,导致编辑部缺乏新鲜血液,人员老化。

2.工作流程简单重复,缺乏主动性

稿源质量是决定高校学报水平的根本。无法吸引高质量的稿件,就不能提升学报的社会影响力,学报服务于社会的功能也将大打折扣[1]。在现行科研量化考核机制下,高校学报的稿源大多来自研究生论文或者高校教师的教学改革成果等,其中很大部分稿件是为了应付结题或量化考核,而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稿源严重匮乏。大多学报编辑部资金短缺,只能坐在编辑部等作者投稿,缺乏主动约稿。编辑只是被动审稿、校对。编辑工作只是日复一日重复工作流程,工作内容烦琐、被动。编辑主动选题、约稿受限,不能充分发挥编辑的主体性。新媒体时代,编辑不应只是一个被动的加工者,还应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利用各种媒体平台把先进的理念、前沿的科技成果和教学经验变成学术成果而传播出去。这样编辑才会有动力走出去,与不同思想观念的人接触,了解各种学术思想和读者的需求,和作者一起探讨做出选题。这样编辑会成为一个积极的参与者,特别容易理解作者和读者的思想,成为作者和读者之间的桥梁。同时,也会培养编辑宽广的视野、敏锐的洞察力,充分发挥编辑的主动性性。

3.编辑人员知识素养不够全面,缺乏复合型人才

高校学报编辑多数为文字性编辑,主要毕业于中文专业,从事语言文字工作。缺乏学术专业性,学科背景不丰富,尤其缺乏复合型人才。对相关专业知识、相关学科前沿发展趋势不够敏感,抓不到真正代表学科尖端的科研论文。一名合格的编辑不仅应具备编辑出版知识,而且更要具有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背景和深层次的信息整合能力,应是复合型人才。因此,编辑应不断拓展知识面,掌握相关专业知识,构建合理的知识结构,以适应新媒体时代对编辑的要求。

4.办刊理念保守,缺乏开放性

大多学报编辑部由于经费等原因坐等办刊,很少能走出去,横向交流少,同类刊物间一般每年组织一次年会,只有短暂交流,日常交流比较少。不同类别刊物几乎没有交流。在审理稿件时遇到不适合自己刊物的稿件直接退稿,不论稿件质量多高。如果相互有交流渠道,发现好的文章可以推荐到相应的刊物,以免埋没有价值的文章。高校教师进修、出国交流的机会比较多,但编辑这样的机会几乎没有,不能及时了解先进思想和科研发展动态,视野不够开阔,理念保守。

二、优化编辑结构的途径

高校学报是报道高校学术研究成果和教师现今教学理念的学术性期刊,具有展示学校发展动态、促进教学科研发展、提升师资水平、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功能,是展现高校整体科研和办学水平、社会影响力的窗口。同时,也是交流最新科研成果的平台。因此,高校学报应具有开放性,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平台,优质、高效地为广大读者和作者负责。

1.优化编辑组织结构,建立开放的编委会

高校学报稿源中相当部分为专业性很强的学术性论文和实践性科研成果,这就要求审稿人员要有较丰富的相关专业知识。但是一个编辑具备各种专业知识也是不现实的,因此需要建立开放式的编委会。一是人员开放,吸收本校學术水平较高的各学科学术带头人,将学校学术资源优势转化为学报优势;还应吸收其他院校知名学术专家,国外高校或科研机构知名学者等组成一支专业知识丰富、学术造诣精深、学风严谨、学科优势显著的学报编委会。同时,编委会人员可进可出,根据需要分工协作。二是管理开放,由于编委会成员工作比较繁忙,不可能经常面对面交流,通常情况下是每年召开一次会议,由主编汇报一年工作情况和来年工作计划,编委会提出建议和要求。这样的编委会往往流于形式,在实际编辑工作中很少参与。而编辑部需要的编委会是能参与编辑日常工作的编委会,能够为选题和审稿提供建议和决策的编委会。在新媒体时代,可以利用网络平台对编委会实行开放式管理。建立编委会平台,将编委会成员纳入其中,形成数据库,定期维护、交流,及时了解相关学科最新发展动态及编委会成员的最新研究成果,掌握先机。同时,运用新媒体时代信息联动与共享特征,实行网上选题、约稿、审稿,并建立编委会成员发稿优先和相应的奖励机制。

2.优化编辑知识结构,培养复合型编辑人才

高校学报编辑不同于图书出版编辑,既是策划编辑又是责任编辑,不仅应具有审稿、编辑和校对等文字性处理能力,更应具备选题和组稿能力。这就要求学报编辑不仅具有较强的文字编辑能力,同时还应具备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重点栏目的编辑还应是本学科的专家等,这样才能起到真正的学科引领作用。拥有专业优势,在处理稿件时,才能更专业地挑选稿件。因此,高校学报编辑应接受所编辑栏目相关专业的系统教育和训练,充分掌握专业知识。定期参加培训和交流,及时了解专业发展动态和最新科研成果。编辑应积极参加国家广电总局每年组织的网上培训,及时了解国家的政策、法规及出版业相关知识。同时,编辑还应不断拓展自己的知识面,先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拓展,然后再逐步走出自己的专业领域,学习其他相关领域知识,以获得更加广阔的视野,形成多角度看问题的视野,也就是高校学报编辑必须不断以自己专业领域为圆心向外围拓展知识,形成多层面、多元化的立体知识架构。这不仅是高校学报编辑个人的自我完善,也是高质量地完成本职工作的需要[2]。

3.优化编辑素质,提高编辑的综合素养

在新媒体时代,读者不再是传统纸媒时代的知识的接受者,而且也是知识的发布者和传播者。因此,高校学报编辑除了要具备专业知识外,还要尽可能地多学习各类新知识,了解多学科知识,以便在知识加工和整合的深度上游刃有余。互动媒体时代拉近了知识生产者与受众的距离,高校学报编辑也要适应这一形势,重新对自身进行角色定位。学习新的编辑技能,成为知识传播的引导者和发动者。提高综合素养,成为海量信息的筛选者,引导学术热点,成为新知识的探索者和先行者。因此,编辑应具备以下能力。

(1)具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

新媒体时代,信息量庞大而杂乱,各媒体之间的融合度也越来越高,作为新媒体时代的编辑必须具备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熟练运用各种媒介,获取有价值的学术信息。新媒体更注重用户反馈,是一个信息双向选择的通道,信息实时、方便、快捷。编辑部可利用各种媒体平台,将学报信息及时发布在平台上,如目前编辑正在做的选题,需要哪方面的稿件及时发布给作者,变被动等稿为主动约稿。也可发布相关的学术研究动态和科研成果及法律法规、政策文件、论文的格式及规范等,进行资源的共享和资讯交流。还可利用平台进行作者、读者跟踪调查,及时反馈。

(2)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

学报编辑要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培养自主学习习惯。编辑为构建丰富的知识结构,应不断学习。在难以抽出整段时间深入系统学习和充电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点滴的时间进行“碎片化学习”“自主学习”来提升素养和能力。虽然学报编辑的工作主要是审读稿件,与文字打交道。但编辑要提升自我,必须进行深层次的、主动的有效的学习,具备科学和人文素养,融合哲學的思维和文学的眼光。

(3)具有较强的交往沟通能力。

编辑不仅仅是和文字打交道,更是和人打交道。提高编辑的交往沟通能力有利于与作者沟通,捕捉作者的心理和想法,更好的帮助作者把最新的学术成果和教学理念转变成论文,呈现给读者。同时,通过学术交往,及时了解学术动态,优化选题,让选题更加实际和超前。扩大交往面,开发作者,有利于组织更加优秀的稿件。

4.优化办刊理念,充分发挥编辑的主体性

改革创新,理念先行。高校学报要可持续发展,首先应改变编辑的办刊理念。高校学报应以“坚持双百方针、繁荣学术文化、培育知识创新、推进高校教育改革、促进高校科研发展”为办刊宗旨,为广大读者和作者提供一个学术交流平台,以展示教学和科研成果,促进科研发展和人才培养,从而推动高校科研发展与学术交流。现阶段,高校学报的稿件来源主要来自作者投稿,明显处于被动收稿地位。这样虽然满足了学报发表论文的数量要求,但却难以收到适合本刊的高质量稿件,不利于学报发展和特色形成,影响学报社会影响力的提升。因此,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应以跨媒介传播为载体扩大学报的影响力。以学校办学特色为依托,打造具有影响力的特色栏目。

(1)充分发挥本校优质专业优势和优秀师资力量,形成有核心影响力的特色栏目。高校学报大多为综合性学术期刊,栏目大而全,缺乏特色。高校学报应充分发挥本校的优势,结合本校专业优势打造有影响力的特色栏目,形成核心影响力。既能为本校的优势专业扩大影响力,也能为本校教师提供一个展示科研成果的平台。

(2)发挥新媒体作用,形成有引导作用的学术交流平台。在新媒体时代,高校学报不再只是纸媒期刊,而是应为作者和读者提供一个交流的平台。例如,采用知网提供的在线采编系统,建立作者数据库,跟踪掌握作者信息及研究课题情况,及时和作者交流和约稿;建立专家审稿数据库,根据作者投稿及时请相关专家进行审稿指导;建立学术交流QQ群、微信群、微信公众平台等各种媒介平台,及时发布信息,围绕特色栏目组织专题讨论,形成热点,有目的地组织稿件;利用电子期刊,优化出版系统缩短出版时间,提高学术成果的时效性,提升期刊的发行量,扩大学报的社会影响力,发挥编辑的主体作用[1],变被动等稿为主动组稿。通过跟踪了解学科最新发展动态,并根据自己独特的知识结构和敏锐的信息捕捉能力,根据办刊特色,运用其创造性思维设计选题, 围绕选题,组织稿件。在选题时,应选择既能引起科研教学工作者的兴趣,又能体现学报特色的选题。同时,也可发挥编委会作用,征求编委会意见,和专家共同探讨选题方向,并向专家约稿,充分发挥专家的学科引领作用。只有明确选题方向才能进行有效的、可持续性的主动组稿。组稿时编辑应积极发挥主动性和创新精神。可在本刊采编平台上选稿,也可在各媒体平台上发出征稿通知,还可和其他院校横向交流,联合组稿。这样不仅解决了本刊的优质稿件来源问题,同时也提高优质稿件的发表率。通过建立共享数据平台,对作者来稿进行分类,如果不适合本刊,但学术价值较高的,可以推荐到共享数据平台上,推荐其他刊物,从而共同提高刊物质量和学术水平。

(3)做一个“有心”的编辑,悉心为作者服务、为读者服务。编辑工作的境界可高可低。较低的层面上,仅限于稿件审理和校对。在较高的层面,编辑应组织作者进行学术探讨和交流、对论文内容进行指导和建议等深度沟通。由于编辑在与作者的交流沟通中始终处于优势地位,因此编辑需要做一个“有心”的编辑,以自己的勤恳付出得到作者读者的敬重和认可,使其愿意和编辑交流。编辑的个性、行动能力、工作素养直接影响其与作者和读者的沟通,同时也代表着学报的形象,編辑若做一个“有心”人,就多一种视野,从而多一种获得旁人无法捕捉的信息的能力,也就更多一种工作创新的条件。对于不符合本刊物栏目要求或内容格式有不足但文章质量又不差或学术价值较高的文章,特别是一些教学一线的教师,教学经验丰富,工作中勇于创新,但论文写作能力差一些。对此不能一拒了之,而是应站在作者角度,细心体会作者写作的艰辛,给出建议指导作者不断完善,形成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这样有人情味的高素养编辑无疑能得到作者的敬重和感激[3],从而提升学报质量和影响力。

三、结束语

新媒体时代在给人们带来新感受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只有顺应潮流变革,主动完善自我,与时俱进,才能不被时代所抛弃。作为学术期刊的高校学报,其主要作用是引领学术发展创新。为发挥其引领作用,学报编辑更应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完善知识结构,开阔视野、创新工作,打造一支过硬的编辑队伍。

参考文献:

[1] 侯秀梅.媒介融合视域下高校学报发展的途径[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7(6).

[2]刘庆昌.论编辑的文化素养[J].编辑之友,2017(1).

[3]钟晓红.刊网融合形势下做一个“走心”的高校学术期刊编辑[J].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18(4).

On the Optimization of College Journal [JZ]Editors Struc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ew Media

HOU Xiu-mei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 Harbin 150080, China)

Abstract: The appearance of new media has brought about new opportunities for the publishing industry as well as new challenges.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journals, editors should make full use of various new media and constantly upgrade editor structure. Currently, the editor team of university journals are aging, their knowledge and qualities are not complete, the journal concept is conservative, and editors work procedure is simply repetitive, which can not arouse their initiative. Therefore, we should innovate the journal concept, construct editors knowledge structure, cultivate compound editors, establish open editorial committee and give editors initiative into full play so as to optimize editors structure.

Key words: new media; the journal editor; structure optimization

猜你喜欢

结构优化新媒体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