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审题教学初探

2018-01-23张宏梅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11期

张宏梅

[摘 要] 审题即看清题目,理解题目所表述的意思,审题是从学生看到题目到动笔解题之间的重要过程,审题是解题的基础,需要切实有效的强化训练。而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往往更多地注重了解题方法、解题思路的讲解,而忽略了审题教学。

[关键词] 固化时间;认真读题;个性加工;常态教学

“真拿这些孩子没办法,这么简单的题还在错。”“又把题目看错了,这些孩子真粗心。”“这道题都讲了很多遍了,又做错了。”……这样的抱怨在办公室经常听到,笔者班的孩子也不例外,通过分析错例我认识到在平时教学中更多地注重了解题方法、解题思路的讲解,而忽略了审题教学。审题即看清题目,理解题目所表述的意思,审题是从学生看到题目到动笔解题之间的重要过程,审题是解题的基础,需要切实有效的强化训练。介于此,笔者就审题教学查阅相关资料,认真思考,在所执教的班级(六年级)进行了一学期的尝试,现将一些做法写出来与大家交流。

一、初步设想

在开学前做好审题教学计划:①固化时间:将每周五的午自习时间定为审题教学时间。②教学内容:从一周以来学生的作业中挑选一至两道典型题或者易错题,或者由学生自主选选题,针对性地进行审题教学。③预期效果:通过一学期的审题教学,学生的读题、析题能力有明显提高,并在期末测试中取得好的成绩。

二、具体实施

(一)认真读题,整体把握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题也是如此,只有反复细致地读,跟语文阅读一样,把句子读通、读透,才能获得准确的信息。开始阶段,我对学生的读题方式做了耐心指导,舍得花时间让学生读题,读题不误解题工。

1.动口读:读准确、读完整

技能的训练需要以外显的形式和明确的要求做保障,我先在班级进行示范读题,读出声音,边指边读,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错字,读正确,有重有轻。学生明确读题要求后,给足时间让学生模仿读,指名读,通过师评、互评的方式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再逐步过渡到轻声读、默默读,默读时虽然不要求读出声音来,但是题目中的每个字,每个句都要按照上面的要求在心里读出来。

2.动手标:标重点、标易错

虽然题中的关键词在读题时进行了重读,但由于小学生有意注意时间较短,不能长时间聚集重点,因此在读题时指导学生及时标注重点和易错处,也是一种较好的读题习惯。例如:(1)长江大桥全长1573米,小王和小张分别从南北两头同时出发,相向而行,13分钟后相遇,小王每分钟行63米,小张每分钟行多少米?(2)把一根长1.5米的圆柱形木料截成三段,表面积增加了8平方分米,这根木料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第一题中,标出“相向而行”,对该词仔细推敲,便能很好地理解题意。第二题中的前后单位不统一,这是孩子平时作业中的易错题,有的学生是刚开始注意到了,到了解题时做着做着就忘了,但如果做上标记,便能引起学生持久的有意注意,也便于学生做完检查时能及时发现问题。

3.动脑记:记条件、记问题

在动口读、动手标这些外显的读题方式中,还需要提醒学生动脑记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并能用 “已知什么要求什么”的句式,复述题意,进行内化理解、外化表达。例如:六(1)班40名学生在赵老师和李老师的带领下一起去公园玩,总票价是220元。每张成人票的价格能买两张儿童票。成人票和儿童票每张各多少元?学生充分读题后我随机对学生进行检测,要求学生复述。生1:已知40名同学和赵老师、李老师去公园玩,买票一共用去220元,一张成人票的价格是一张儿童票价的2倍,要求每张成人票和儿童票各多少元?生2:已知40名同学和两位老师买票一共用去220元,一张儿童票的价格是一张成人票价的[12],要求一张成人票和儿童票的票价各是多少元?……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于同一个条件出现了不同的表述方式,很好地诠释着自己对题意的理解,语言表达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

总之,在读题方式的指导上,我遵循由扶到放,循序渐进的原则,充分调动多种感官共同参与,让学生在动口、动手、动脑的过程中集中注意力。老师对读题的重视程度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经过一段时间坚持不懈地指导和训练,大部分学生很好地掌握了读题方法,形成了良好的读题习惯。

(二)个性加工,深度理解

小学阶段学生处于借助直观形象辅助思考为主的时期,所以小学生在解题时有时需要直观手段支撑。一道数学题审题时根据题意稍作加工处理,就可使抽象内容形象化,复杂内容简单化,隐性内容显性化,为后续的解题做好铺垫。因此在学生已经形成良好的读题习惯后,这时我将审题教学的重心转向不同题型、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加工方法的展示和指导上,以增加学生审题方法的灵活性。

1.同一题型,多种解读。

六年级下册的总复习题型众多,也为我们的审题教学提供了很多案例。在平时的作业批改中,我也发现有时同一道题,学生会用不同的策略对条件进行整理、变换,降低解题难度。例如一道分数应用题:小明看一本故事书,已经看了全书的[37],还有48页没有看。小明已经看了多少页?学生汇报了这样几种解读方法:

(1)画图法:

(2)转化法:将关键句“已经看了全书的”转化成①“已看的页数与全书页数的比是3∶7”,②“已看的页数与剩下页数的比是3∶4”,③“剩下页数与全书页数的比是4∶7”;或将单位“1”量由未知的“全书页数”转化成已知的“还剩页数”,即将“已看了全书的”转化成“已看页数占还剩页数的”比。

正确审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上述案例中,学生巧妙地运用多种策略用数学的眼光审视题意,通过画图、转化等方法将抽象的数量关系变得直观、简单。在课堂上展示交流的过程中,学生们能相互取长补短,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为后续同种题型的审题提供方法。

2.不同题型,对症下药

“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的。”学生有了良好的審题意识和方法积累,方能在练习中成为有心人。

(1)分级法。数的读写、改写类题型,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先用划虚线将数字分级,读起来自然也就轻松了。

(2)圈画法。如:◎◎★○○○▲◎◎★○○○▲……照这样排列第20个图形是( )。审题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先动手圈一圈:

这样学生就能很快看出一个周期内图形的数量和顺序,解题时就不容易看错了。

(3)连线法。25×(4+40),学生在简便计算时常出现这样的错误:25×4+40。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做之前先这样连线:,学生就不会忘乘24了。

(4)增肥法。“一種童装降价20%后售价104元, 童装降价多少元?”这道题目学生一开始不容易找到单位“1”的量,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给它增了增肥:“一种童装现价比原价降价20%后售价104元”,这样学生很快就看出“原价”是单位“1”的量了。

(5)减肥法。“我国著名的农民数学家于振善爷爷,曾经遇到这样的问题:一张地图A,他的实际土地面积是64公顷,需要求出其中一块不规则部分B的实际土地面积。于振善爷爷想出了一个巧妙的方法,他找来一块厚薄均匀、质地相同的木板,将这张图画在上面,并将画有这张地图的木板锯下来,称得木板的重量是240克。他又将图中不规则的部分锯下来,称得重量是30克,你能算出不规则部分B的实际面积大约是几公顷吗?”这道题阅读量较大,学生从题中获取信息比较困难,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帮它“减减肥”,像上面那样在题中画出关键的条件和要求的问题,这样思路清晰多了。

(6)表格法。一个体育用品商店,每个排球卖20元,每个足球卖40元。李老师带的钱正好能买24个篮球或30个排球。每个篮球多少元?李老师带的钱能买多少个足球?像这种条件问题较多的题目,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借助于表格整理条件和问题,解决问题时就简单了。

(7)提示法。“一个精密的仪器零件实际长度是4毫米,画在一幅设计图上是2厘米,求这幅设计图的比例尺。”学生在求比例尺的时候常常错用小的数作比的前项,大的数作比的后项,教师可指导学生先给自己写好提示语:“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8)符号法。“小红和小军用同样多的钱买了同一种水壶,小红用去所带钱的[23],小军用去所带钱的[34],小红和小军所带钱的比是几比几?”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用字母A表示小红,字母B表示小军,它们的关系可以用符号表示成“A×[23]=B×[34]”,它们之间的倍比关系就一目了然了。

[结束语]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内心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不断开发、不断总结,通过多种途径对题目进行再加工,化难为易,化繁为简,达到了对题意的深度理解,学生能力逐级递进,并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快乐。

一学期的实践,效果超过了预期:学生的审题意识增强了,审题能力和测试成绩也都有不同程度的提升;学生在班级展示中表达自己的想法时条理清晰、抑扬顿挫,增强了自信心;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融洽了关系,逐步形成了互相学习、共同进步的学习氛围。当然在实践中也显露出了一些问题,由于一周只有一节审题教学课,而一周内往往累积题量较多,经常出现顾此失彼,学生展示不充分或者展示时已经遗忘等现象。在今后的实践中,还应注重将审题教学常态化,每天抽取3~5分钟时间针对当天错题,及时剖析,力求让审题教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扎实高效。

[参 考 文 献]

[1]梁荷.培养小学生数学审题能力的实践研究[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2016(3).

[2]马金平.数学学习中培养小学生审题能力的有效策略[J].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2(2).

(责任编辑:李雪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