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精心设计 精彩随行

2018-01-23王彬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11期
关键词:开放实效趣味

[摘 要] 练习是学生巩固学习内容和教学反馈的重要手段,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设计练习时,我们要注重实效性、趣味性、开放性及应用性。只有精心设计练习,才能有效生成,才能有的放矢地将课堂引向“精彩”。

[关键词] 小学数学;实效;趣味;开放;应用

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方法和技能的获得,以及学生智力的发展,都离不开练习。练习是学生巩固学习内容和教学反馈的重要手段,是数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所以,精心设计练习,才能有效生成,才能有的放矢地将课堂引向“精彩”。

一、以本为本,注重实效性

(一)练习设计重在突破重点

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往往对教学内容的重点把握不住,那么,我们在练习设计时就要以突破重点为目标,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引导他们积极探究。如在学习“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后,底和高的对应关系经常混淆,是教学中需要突破的重点。为了让学生分清底与高的对应关系,我们设计了这样一道题:一个平行四边形相邻的两条边分别是15cm和9cm,其中一条边上的高是10cm。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题目的出示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10cm是15cm这条底边上的高还是9cm这条底边上的高呢?学生根据题目的意思画出了平行四边形。如果10cm是15cm这条底边上的高,那么涂色部分的三角形一条斜边是9cm,其中的一条直角边是10cm,这不符合三角形的特征。所以10cm和9cm这组数据就是对应的底和高,也就是高10cm是9cm底边上的高。

平时我们的练习大多是根据公式直接进行计算,教学前围绕“对应”这个重点来设计练习,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对应”二字。通过练习学生正确掌握了求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练习设计重在有的放矢

在组织学生练习时,“不要进行盲目的、互不联系的、大量机械的练习”(赞可夫语)。所以我们在设计练习时,要围绕教学目标,做到有的放矢,力求用较少的时间,精练的习题,获得最佳的练习效果。

如学习了“质因数”“分解质因数”“互质数”等知识后,学生容易把有关概念混淆起来,可以设计这样的练习:

如:5和7都是35的( )

A.质因数 B.互质数 C.公约数 D.倍数

此题主要考查质数、合数、质因数的概念及意义和分解质因数的方法。通过练习,可以让学生准确掌握有关概念。

再如:两个数互质,这两个数一定( )。

A.都是质数 B.一个是质数,一个是合数 C.无公因数 D.只有公因数1

学生在解答这道题时,就得全面分析:无论两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公因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互质数,这两个数可以是两个质数如2和3互质,可以是两个合数如8和9互质,但8和9都是合数,也可以一个是质数,另一个是合数如3和4互质,所以A、B、C选项都是错误的,D选项是正确的。

练习设计时做到心中有数,通过练习就能够防患于未然。

二、贴近学生,注重趣味性

显而易见,趣味不是目的,而是一种策略。目的是为了营造一种苏联教育家科罗寥夫说过,有趣味、有吸引力的东西使识记的可能性几乎增加一倍半。所以,我们在设计练习时,应从学生的年龄特征、生活经验、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把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情境,穿插在数学练习中,设计出具有童趣性和亲近性的数学练习,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

(一)练习设计要便于探索

小学生常常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探索者,我们的练习要给学生创设一种“探索”的意境,让他们解题时感到乐趣无穷。我们可以设计一些探究性比较强的习题,来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当学生沉浸在问题的情境之中时,他们的无意注意就会转化为有意注意并趋于主导地位,从而达到主动探究的目的。

例如,在教学列方程解决倍数问题时,设计了这样一组题目:

1.哥哥有20张邮票,弟弟的邮票是哥哥的2倍少10张,弟弟有多少张邮票?

2.哥哥有20张邮票,哥哥的邮票是弟弟的2倍少10张,弟弟有多少张邮票?

许多学生在解答第一题时,列出方程2x-2=20。因为他们刚学完书本例题后,认为2倍少10就是2x-2。教學时组织了对比与分析,使学生正确掌握了倍数问题的数量关系。实践告诉我们,这种容易出错的练习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兴趣是一种心理状态,心理状态好坏会影响到学生的数学学习,学生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练习内容要充满趣味

因为小学生生性活泼、天真烂漫,所以在设计练习的时候要从学生的童心出发,不仅形式要新颖,内容也要充满趣味。

如在学习“质数和合数”概念时,围绕学生的学号设计了一个练习,让学生找一找自己的学号有几个因数,判断自己的学号是质数还是合数,让1—20号学生站起来,说说自己的学号是质数还是合数,再让大家数一数20以内有几个质数,接着让学生再判断自己的学号是奇数还是偶数。

这种练习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他们能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下掌握新知识,同时又可以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形式多样,注重开放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习兴趣是学习活动的重要动力”。只有学生感兴趣的练习,才会积极主动地探究。现在我们的许多练习,都是从数学体系出发编出来,缺乏与真实生活的相似性。练习中常常是“甲”“乙”“丙”“红花”“客车”等面目,学生会觉得单调,所以我们要注意练习设计的多样和开放。

(一)有个性,有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的、活泼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教师必须着眼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进行多样化的富有个性的练习设计,要让学生感觉是“我在练”“我在思考”“我在用‘心练习”,而不是老让学生感觉“老师在统治课堂,我是在为老师而练”,要避免“匆匆过场”的现象。让学生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在六年级一堂练习课上,设计了这样一道题:王师傅要加工2000个零件,前4天完成了[15]。照这样计算,完成全部任务要多少天?学生在解答时,有的用4÷[15],有的用1÷([15]÷4),有的用2000÷(2000×[15]÷4),也有的用方程去解答。所以练习设计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又容易理解的方法来解答。这些解答的方法有的简单,有的稍复杂一点。但对每一个学生而言都“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人人都有收获。这种练习,学生的参与是积极的、主动的,学生的解题方法是多样的,是丰富多彩、富有创造精神的。通过练习,既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又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

(二)既多样,又开放

以往的练习,存在一定的固定的模式,如为了巩固单位之间的进率,一般都是这样的练习:200克=( )千克,4.5公顷=( )平方米,等等。这样的练习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在设计练习时,要关注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要做到多样与开放这样才能凸显出练习的实效。

如在进行单位之间的进率练习时,可以这样来设计:在下面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单位名称6( )=6000( )。这道题改变了原来的呈现方式,可以从不同角度来理解,答案是开放的。解答本题要从进率着手,只要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就可以了。可以是相邻的体积单位如立方米和立方分米等,可以是质量单位如吨和千克等,也可以是米和毫米等长度单位。这一道题可以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问题,一道题就能够让学生回顾很多单位之间的进率,这种练习真正做到精心设计,避免了题海战。这样的练习,可以促进有效生成,给课堂带来精彩。

四、链接生活,注重应用性

课堂上习得的知识大都是以系统化、标准化的纯数学的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的。我们在进行练习设计时,要把生活实践当作学生认识发展的活水,把数学习题与生活实践紧密“链接”起来,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自己身旁,感受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是快乐的。

(一)关注生活,让学生在练习中发现数学的奇妙之处

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到生活中,因此在练习设计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认知经验,结合生活中出现的数学场景设计。这样将极大地引发学生的解题兴趣,体验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例如,在学习了圆的认识以后,设计了这样一些题目: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车轴为什么要装在中心?窨井盖为什么要做成圆的?

再如,在讲解完“三角形稳定性”后,可以设计这样一些问题: “怎样解决课桌椅的摇晃问题?实际生活中木匠都是怎样做的?

这样的练习就会让学生感受到我们的生活中充满着数学。

(二)走向生活,让学生在练习中体验数学的实用价值

从生活中来,回到生活中去。练习设计时,我们要从生活中找数学素材,创设出适合学生口味的情境,让學生在情境中,想数学,用数学,真切地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如学习圆柱的体积后,设计了这样一道题:小明买了一支圆柱形的牙膏,总长为18厘米,底面直径是2.4厘米。如果他每天挤出的牙膏长0.8厘米,直径6毫米,这支牙膏可以挤几次?如果小明每天早晚各刷牙一次,这支牙膏可用几天?通过练习,让学生感受数学就在身边。

再如,活动课上,给每小组一根80米长的绳子,要他们在地面围一个平面图形作为本小组的活动大本营。有的围成了正方形、有的围成了长方形、有的围成了三角形、还有的围成了圆形等,通过讨论、比较,计算得出:当周长一样时围成的平面图形中圆形面积最大。

设计这样的练习,不仅让学生学到的知识得以运用,更给学生留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深刻体验。

[参 考 文 献]

[1]王彬.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策略[J].云南教育,2006(1、2).

[2]王彬.让学生在主动参与中生成和发展[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5(9).

[3]唐晓芳.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J].陕西教育,2018(6).

(责任编辑:李雪虹)

猜你喜欢

开放实效趣味
午睡的趣味
从细节处找英语实效
小学品社课堂结合时事教学初探
高中历史“自主导学”模式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反思
苹果软件更“开放”更“中国”
妙趣横生的趣味创意
趣味型男
让你HOLD不住的趣味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