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筝曲《枫桥夜泊》的音乐分析以及意境美

2018-01-23牛一帆

黄河之声 2018年14期
关键词:枫桥夜泊夜泊引子

牛一帆

(河南大学艺术学院,河南 开封 475001)

一、筝曲《枫桥夜泊》的创作概述

《枫桥夜泊》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一首诗篇,内容大概讲述的是诗人在安史之乱后,经过寒山寺所感写出的这首流传千年的佳作。从诗篇的标题来看,简简单单的四个词,却体现了一幅生动的画面。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这就是古代诗人所要描绘枫桥夜泊的画面,这首诗想要抒发的是诗人身处乱世却无处可归的情怀。作曲家王建民根据这首诗赋予的情感加上自己的见解创作了一首文明中外的古同名筝曲,并采用独特的演奏技法以及音色来围绕着一个“愁”字来描会出古朴典雅的气质。这首筝曲的创作问世就受到了广大筝友们的喜爱,可谓是一首难得的筝曲佳作。

二、音乐本体分析

在引子部分中,引子的开始是一宫调式进行的,采用中国筝曲中能够常有的散板的节奏型,不仅凸显曲子已经的幽深而且营造一种画面的感觉。强度都在弱的范围之内。在引子中可分为两个部分,其中一个乐句是一个纯四度音程,在音程上除根音外其余三个音都在雅乐调式的“变徵”音上进行的。随后出现的是全音符到十六分音符的节奏变化,直到第一乐句的结束,最后终止在C羽雅乐调式上。

第二部分凸显曲调的孤苦幽怨的气氛,作者特意将雅乐音阶作为A主题中旋律线条,这样使得乐曲的表现力度更加夸张,情绪也可以更加的突出。第二部分可分为两个大的乐段分别为A,B。在A乐段中主要描绘了夜晚,在江上自己独身一人,漂泊在江面上,看着岸边星星点点的渔火表现了曲中人物孤单寂寞的情怀。在B乐段中曲调旋律进行了升华,与前一个乐段形成鲜明的对比,将画面的真实感又一次强调的十分清晰,并为后面乐曲的发展埋下伏笔,做好铺垫。第二部分整体的速度并不是很快,要凸显曲调的悠长,将“愁”的情绪延续下去。

在曲子的第三部分,节奏型为悠长的行板。这一部分将全曲推向了高潮,结构可以看为四大块,分别为A、B、C、B的结构。第一部分是以传统的四句八小节为结构,遵照起承转合的顺序来进行。音乐的线条感表现得十分明显,在与钢琴的良好配合下把曲子推向了B乐段。这一乐段是与C乐段做一链接,采用了中国传统音乐写作技法“鱼咬尾”。在这一段的演奏时少了几分悠长悲凉,多了几分快乐喜悦的气氛,这里为全曲又添上了几分神秘的色彩。紧接着是一个八度为基础的点弹手法,将全曲推向了巅峰,这里出现了四个小节的模进音型,为了凸显紧张激烈的气氛,同样也是本首乐曲最为动人心弦的一个乐段之一,在紧张情绪的同时情绪逐渐转为了这一部分的开始,变得又是起初的那般忧伤。进入再现部分时同样和以往的作品相同,在原先A的基础上进行了变换与增强,及不减少对“愁”字的表达又让乐曲显得更加气势磅礴,充满了高亢与激情。

在曲子最后的一部分,也是结束部,以寂静遥远的PP来进行,又仿佛在这江灯渔火之时听到了遥远的钟声与木鱼声响,让人沉浸在这古朴悠长的音乐意境中不能自拔。

三、意境之美

意境之美分为虚实之美与无言之美。虚实之美,在古筝演奏中得到充分展示的便是“泛音”与“实音”的对比,以及以韵补声的呈现,在《枫桥夜泊》中,虚实之美随处可见,引子部分由两个乐段组成,其中第一个乐段以四个四度音程开始。之后钢琴用不协和的旋律烘托,古筝空灵虚静的泛音轻轻用轮指奏出,双手配上纯五度低音,音色低沉浑厚,前者与后者一虚一实,让人既感到悠远静谧的意境,又能感受到一种诗人对命运不屈的震撼之感。

无言之美。尾声部分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完美体现。在钢琴左右手主音八度的振音伴奏下,古筝的泛音若隐若现,此时的无言,正是无需多余的描绘,只需静静体会它的婉约、哀愁,就能带给听众无限的遐想。”

在上面我们可以看出《枫桥夜泊》这首作品在古筝写作手法上有着高超的技术,并且能够让听者身临其境在音乐中享受那份寂静和画面感。这首筝曲不仅将古典音乐的深刻内涵融入到曲目中,还将传统的音乐在其中表现得更加完善,可谓在我国的古筝乐曲发展中发挥着极大的艺术价值。

四、自我感受

在中华民族的五千多年的历史文明中,世世代代的祖先们留给我们不仅仅是历史文化和传统的习俗。留给我们的还有智慧的结晶,他们需要后人不断地传承不断地创新,使得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在我国众多民族乐器之中,古筝有着“西方钢琴”的称号,想必在我国民族乐器中占有相对重要的比重,因为它有广阔的音域,丰富的旋律体系以及灵活的演奏技巧,但同时他更加的需要优秀的作品来凸显他独有的魅力,这样才能将其发挥到极致。

《枫桥夜泊》是由古代诗篇所得来的灵感,由字句转化为音符,将诗的内容向世人展现出来,效果也是非同凡响的。所以只有静静的去聆听每一个音符,感受音乐给我们带来不一样的音响冲击,感受音乐所带给我们的无穷魅力。

猜你喜欢

枫桥夜泊夜泊引子
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
巧借“引子” 活用“换元”——一道解析几何题复习案例研究
挖掘文本特色 构建引子课文阅读教学模式
“引子”教材观:聚焦语文要素与课文范本的阅读教学模式——以部编版教材为例
枫桥夜泊
夜泊(外五首)
赏析古筝协奏曲《枫桥夜泊》
从及物性角度分析《枫桥夜泊》及其三种译文
对唐代古诗《枫桥夜泊》意境的赏析